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作者:刘艳玲  页数:337  

内容概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9月在全国分期分批施行以来,已经快10年了。时至今日,依然有些地方“课改”的成效不明显,依然有相当部分教师对“课改”的要求感到不适应,依然有少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科尚未进入“课改”状态或者只是换汤不换药地改变了一些教学形式与方法。这些现象恰恰说明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革命。其重要性不只表现在改革范围涉及课程的设置、结构与内容、教材编写与评价、教学结构与实施、师资培训与管理等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不只表现在其破旧立新之浩大声势遍及全国城乡,触及到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者、教育官员乃至全体中小学生,更突出的是,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全国上下各级教育领导、教科研人员和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必须更新,在教学思想上必须转变,在教学观点上必须重组,在教学过程上必须重新构建,在教学评价上必须推陈出新。

作者简介

  刘艳玲,中学高级教师、安阳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坛耕耘33载,曾任教师、校长、区教体局业务副局长、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兼语文教研员等职。贯以“勤学、勤思、勤践”自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多次受邀在省内外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进行专题讲座,《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思考》《依靠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等四十余篇文章见诸报刊,并主编、参编多本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提高教学实效性之36策略拼音教学做到“三个要”拼音也需要有“语感”生字教学,要分析音、形、义各自的难点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关注生字出现的频率识字教学还应关注“熟生字词”该拎出来的字要拎出来系统了解新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铅笔字从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开始三年级学生面临写字新起点‘开展写字比赛,激发学生写字兴趣以课外“预习”作为课堂教学起点不可取中低年级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不要讲学生读课文调值要到位长课文也要读通教学中可以留白——长课文短教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学生出版“小人书”让学生迷恋背诵六年级课堂要给学生写学习笔记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从课题开始“我是小小播音员”——引导学生美读忌:“你说的,我听明白了,请坐。”听记——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挖掘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可以结合积累语言进行把口语交际中学生的“听”落到实处口语交际,不仅要交际,更要学会交际系统了解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要求习作方法的教学要求散见于教材中随课文,学习作高年级学生习作,应该掌握一些表达方法习作,应该“面”评——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发展作业应在课堂完成早晨第一节课不评价家庭作业每周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览第二辑 教学策略源于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微笑进课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语文大课堂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思路——由“教学”变为“学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升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辑 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

章节摘录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要坚持两个基本点。  其一是课堂教学要惜时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我们要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教学,夯实学生应具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基础,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外师生补课忙”的现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要做到课堂教学惜时增效,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反思,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其二是课外资源绿色滋养。语文的特质是语文存在于生活之中,语文存在于书籍中,语文存在于各种媒体中,语文存在于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由于语文这一特质,仅靠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滋养学生。’  所谓课外资源,指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干百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所谓滋养,就是要使课外的语文资源,如春雨润物般自然、悄无声息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滋养虽是隐性的,但恰恰是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所谓绿色,即学生有学习兴趣(乐意学习),有学习觉悟(自觉学习),有学习能力(能够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功利地、“被污染”地去学习。在这种绿色滋养过程中,学生视学习为成长需要,视学习为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轻松学习,快乐生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