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社

出版时间:2010-2-1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作者:丁三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群黄埔学生,在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甘冒杀身之祸,创建了声势浩大的秘密组织蓝衣社,短短几年时间,就一跃而为民国三大派系之首。胡宗南、桂永清、郑介民、戴笠……都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但它最终却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运动,因为它的创始者们坚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国。然而,群体命运的分化、权益分配的失衡、最高领袖的玩弄,以及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最终使蓝衣社在创立七年之后不宣而散,解散后的蓝衣社分化而为三青团和军统局。本书翔实记录了30年代如火如荼的蓝衣社运动的兴衰历程,从崭新角度讲述了“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民国反腐败运动、第五次围剿、“新生活运动”、汪精卫遇刺案、戴笠崛起和西安事变等重大史实,堪称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丁三,1974年4月2日生,福建连江人。本姓林,因母亲姓丁、排行第三,所以有此笔名。落魄江海,是过流民、小商人和记者。近年深居简出,深研戏剧、非虚构写作和原典儒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复兴社”的碎片第二章  一夕会第三章  “你们起来呀!”第四章  黄埔众生第五章  雪落无声第六章  八宝街之春第七章  武汉清流第八章  元旦公告第九章  复兴狂潮第十章  “第二期革命”第十一章  别动队第十二章  “新生活运动”第十三章  朝天宫第十四章  武斗第十五章  南昌大火第十六章  华北风潮第十七章  回光返照第十八章  1936年第十九章  西线惊变第二十章  安魂曲

章节摘录

  复兴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日本。  1929年,东京先后迎来了三批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都很年轻,全部九十人,清一色是现役军人,也全部毕业于中国南方的黄埔军校;来到日本后,他们散布在各文武学校内,"例如早稻田、明治、陆大、士官、户山、炮兵、经理成城等"。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目睹了一个生机勃勃、文明开化的日本。  明治以下,历经三代,日本成功实现了社会转型。一个民众蒙昧、血腥气息浓重、军刀价值被极度强调的领主国家,包围在一种西方文明的清新里。机械、贸易、现代军队、义务教育,制造出了洋溢在空气里的自信。后来,时为日本驻华公使的重光葵,在《昭和的动乱》一书中概括过这种信心:"日本代表亚洲迅速地成为世界五强,进而为世界三强之一,在西太平洋处于领导的地位。日本……对于人类的文化负有极为重大的责任。"  与这么一个日本相对比,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大致同时进行,但甲午战争却构成了两国截然相反的历史分野。辛亥光复后,在官吏腐败、列强横行、鸦片泛滥、农村破产之外,中国又添上了军阀混战这个要命的毒瘤。"闹华五鬼"会聚齐全了。几十年后,一个黄埔学生这么感慨自己的东京见闻:"(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既多,政治派别亦很复杂,有共产党员,有青年党员,属于国民党的又分西山派与汪精卫的改组派。派系间的冲突时常引起打斗之事,正反映了国家政治的混乱状况"(邓元忠,《任觉五访问》)……  为抵制其他党团、派系的渗透,他们遵照南京指示,组成了"黄埔东京同学会";他们频繁往来,有时三五个人,有时全体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聚餐会。后来,毕业于黄埔四期、时为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留学生的滕杰,这样回顾自己的东京生活:"每月有政府津贴一百二十元,但只需用四十元,大部分钱都用来买书";"读书方式很自由,听讲、指导或自由研究皆可……每天到上野图书馆读书,早去晚回,连午餐也是在图书馆地下室吃"……  这样的留学生涯,让滕杰久久难忘。但,不过几个月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潮就席卷了日本,也伏笔着他们的命运转折。  几十年后,温斯顿·丘吉尔以政治家特有的冷静,描述了1929年的悲惨秋天:"直到第三季度末,到处都呈现日益繁荣的希望和景况……但在十月间,一场突发的猛烈的风潮横扫了华尔街……"  世界性大萧条开始了。对这股风潮的后果,丘吉尔以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轻松来表述,"不过英语世界里没有人饿死";与此同时,他的目光也投向了遥远的日本:"1929年到1931年的经济风暴,对日本的冲击绝不亚于对世界任何地方"(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何止是不亚于其他地方?短短几个月之后,国内市场狭窄、严重倚赖出口的日本,就出现了大量饥民、难民。大约370万人失去了工作,至于八百万户自耕农,更有接近一半彻底破产了。《妇女》杂志的一篇报道,曾震撼了整个日本:为度过荒年,贫穷的山形县小西国村,将397名少女卖给妓院,成为"没有少女的村庄";不久后,山形县官厅辩驳说,外出的妇女是397人,"但参加卖淫者仅109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小西国村之后,秋田县的玉米村、下乡村,雄胜郡的秋之宫村……也因为大批少女的沦为娼妓,而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渐渐地,卖儿救穷、"没有少女的村庄",已经不能再激发什么关注了,举家自杀成为新的舆论热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蓝衣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6条)

 
 

  •   一群黄埔学生,甘冒杀身之祸,创建了声势浩大的秘密组织蓝衣社,最终却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运动。从崭新角度讲述了“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民国反腐败运动、第五次围剿、“新生活运动”、汪精卫遇刺案、戴笠崛起和西安事变等重大史实,堪称中国纪实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   蓝衣社(帮助蒋介石登上权利顶峰的秘密组织,军统前身,蓝衣社传奇 。)
  •   蓝衣社:中国法西斯运动始末
  •   本来要买蓝衣社碎片的,没货,就买这本了。同个作者写的,应该一样的吧
  •   军统和 中统的前身,用铁血捍卫国民党利益的暗战组织,品味一批前赴后继的"勇士”,在无法挽回的历史大局中一个个跳梁。
  •   以前都不知道,原来五四运动是这么回事!
  •   起初是多么可爱的一群爱国青年啊。
  •   几年前看过一个电子版。作者能够超越党派,以正面语言描述为国民党工作的一群年轻人。很有意义。
  •   非常喜欢这本书,曾经看过第一版,现在买本收藏!对于历史,我们实在了解的太少!现在正在看他的新作&;ldquo;精卫填海&;rdquo;!
  •   一半不一定是世实,但对于简单了解那一段历史还是可以的。
  •   好书就应再在版,了解历史,了解国家。
  •   故事性的历史事件
  •   读辛酸岁月,品人生苦涩
  •   把我带回属于那个年代···
  •   比较有阅读性。
  •   主要要了解国民党人对抗日的贡献。。。。。。。。。。。。。。
  •   在这个年龄段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功力匪浅,后生可畏。
  •   非常好的书,同类商品中绝对精品。
  •   很不错,朋友看到我看,让帮买了一本。
  •   写得不错,比我以前看到的一本陈少校的金陵故事要好看得多
  •   往事不堪回首,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
  •   皆为勇士!
  •   评价很高,还在阅中,如果你感兴趣,买下来先
  •   社团的开始~最后,跌宕起伏,然后消失掉。
  •   激情有余,文采不足啊,经常有杂糅的句子出现,令人读起来来颇不顺畅。不知出版编辑到底认真读过书稿没有。
  •   一群黄埔学生,在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甘冒杀身之祸,创建了声势浩大的秘密组织蓝衣社,短短几年时间,就一跃而为民国三大派系之首。胡宗南、桂永清、郑介民、戴笠……都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发迹。
  •   16开,366页,丁三著。蓝衣社,为一群黄埔学生组成的秘密组织,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法西斯化运动。7年之后解散,分为三青团和军统局。大特务头子,康泽就是第八任书记。1948年5月他在襄樊被告解放军活捉。
  •   以前仅仅知道复兴社是军统局的前身,却不知道这残酷的特务机关前身成立的初衷竟是以复兴民族为己任:肃清南京政府的腐败、禁止吸食鸦片、禁止赌博。他们的思想是如此的阳光、热血。
    滕杰--这个蓝衣社的创始人,武汉清流的策划人,最终还是被国民党这个大染缸侵染了。他自己成了老蒋掌控蓝衣社权利倾轧的牺牲者,而他和妻子造就的蓝衣社也已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戴笠却渐渐的走到台前。戴笠以暗杀,绑架将这个蓝衣社仅有的阳光掩盖的一丝不露了。
    故人已逝,翻看手中的蓝衣社。慨叹命运弄人!
  •   震撼!我爷爷在解放前就参加过蓝衣社的外围组织三青团,按照爷爷的说法这个组织就类似共产党的团组织。那个时候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村里的上学的孩子全部都要参加。其实偶爷爷对政治比较没有什么兴趣!纯粹被迫!

    这本书也从侧面或者说以另外一个观点来回顾了过去那段尘封的历史!

    那部分热血的学生最初的愿望也是想找出一条救国富强之路,但可惜选做了走法。
  •   没有我想象中的精彩,只是平铺直叙地介绍了蓝衣社这个组织的出生成长发展史。其实这本应是一个充满着激情、惊险、悬疑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也只能味同嚼蜡了。当然这样的写作可能也与当局的审查制度有关,管他去呢。反正没有我知道的故事精彩。
  •   还是搞不明白法西斯与民族主义有什么区别?
  •   但历史还是被人描述的
  •   这本书是之前在图书馆借过的,觉得写得挺好,不过当时着急还书,所以急匆匆看了一遍就还了,个人认为该书值得收藏
  •   给老公买的,老公说好。
  •   虽然平邮慢了些,但书的质量还算好,内容也不错
  •   不是小说类的,但归整的资料挺丰富,还不错
  •   还行,比别的地方便宜
  •   老书新出。
  •   以前只知道到的蓝衣社是一个神秘又恐怖的组织,可是对它产生的背景和经历却是一无所知。看了这本书后才有所了解。当它从一个企图挽救国家于危难的自发组织到最后沦为一个法西斯统治的工具,其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这其中的原因又不能不发人深省。
  •   真遗憾,这本书我开始看了许多次,但都没看下去,也许是知识层次的问题吧
  •   好看,可信度有待考证。
  •   相当失望。 基本只是大量材料的堆砌, 行散神也散。 有些文字明显是从外文材料翻译过来的, 显得不伦不类。 很多地方废话连篇, 无病呻吟。

    应该说材料角度都是不错的, 可惜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太差,又啰嗦。其他史实不了解, 但对南昌飞机场大火的评论明显偏颇。
  •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同样的一群热血青年
  •   送给长辈~
  •   蓝衣社蓝衣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