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志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渮泽市牡丹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方志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渮泽市牡丹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内容概要

《牡丹区志》编纂工作历五载寒暑,终于完成。这是牡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牡丹区历史悠久,其志书编纂源远流长,但目前存世的只剩清光绪六年编纂的《菏泽县志》及《菏泽县乡土志》两部。1993年,原菏泽市(县级)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菏泽市志》,该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5年。《牡丹区志(1986~2005)》上限续承1986年,下限终于2005年。
1986~2005年,是牡丹区政治和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二十年,是改革开放关键性的二十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二十年。二十年来,勤劳智慧的牡丹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书籍目录

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第一编 区域环境第一章 建置区划第一节 地理位置第二节 建置沿革第三节 行政区划第二章 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质第二节 地貌第三节 气候第四节 水文第五节 土壤第六节 植被第三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第二节 水资源第三节 生物资源第四节 矿藏资源第四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旱灾第二节 涝灾第三节 冰雹灾第四节 病虫害灾第二编 人口第一章 人口状况第一节 分布与密度第二节 人口出生第二章 人口构成第一节 民族构成第二节 性别构成第三节 年龄构成第四节 文化构成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第六节 城乡构成第三章 人口变动第一节 自然变动第二节 机械变动第四章 婚姻家庭第一节 婚姻状况第二节 家庭规模第三节 家庭类型第五章 计划生育第一节 管理机构第二节 政策法规第三节 宣传教育第四节 节育技术服务第五节 计生队伍和优生优育第三编 经济综述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一节 经济发展第二节 改革开放第三节 城镇建设第四节 社会事业第二章 经济结构第一节 工农业经济结构第二节 三次产业结构第四编 工业第一章 机构沿革第一节 经济贸易局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第三节 对外经济贸易局第四节 招商局第五节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第二章 企业制度改革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第三章 工业门类第一节 一轻行业第二节 二轻行业第三节 纺织行业第四节 化工行业第五节 机械行业第四章 五大产业第一节 医药化工业第二节 食品加工业第三节 纺织服装业第四节 林木加工业第五节 机械电子业第五章 招商引资第一节 外资利用第二节 内资利用第三节 招商成效第六章 菏泽牡丹工业园区附:骨干企业简介第五编 农业第一章 机构沿革第一节 农业局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工作办公室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第四节 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第五节 棉花办公室第六节 多种经营办公室第七节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第二节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三章 农业区划第一节 城郊型农业高产综合开发块第二节 东鱼河流域综合开发书~第二节 洙赵新河流域高产综合开发带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开发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开发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第五章 种植业第一节 结构调整第二节 粮食作物第三节 经济作物第四节 瓜果蔬菜第五节 种子第六节 肥料第七节 植物保护第八节 耕作方式第九节 栽培技术第十节 农业技术推广第六章 水产业第一节 水产资源第二节 水产养殖第三节 良种繁育第四节 水产品加工……第六编 林业第七编 牡丹第八编 畜牧第九编 水利第十编 民营经济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第十二编 交通运输第十三编 邮政通信第十四编 商业贸易第十五编 财政税务第十六编 经济管理第十七编 中共牡丹地方组织第十八编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十九编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第二十编 政协地方委员会第二十一编 社会团体第二十二编 政法第二十三编 人民武装第二十四编 科技第二十五编 教育第二十六编 文化第二十七编 体育第二十八编 医疗卫生第二十九编 旅游第三十编 社会生活第三十一编 乡镇办事处人物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节 就业与再就业牡丹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狠抓政策落实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2000年,开展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活动,净增扩面参保人员1.2万多人。全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就业基本状况牡丹区劳动力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2005年,全区总人口105万人,16岁以上人口81万人,经济活动人口61.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6%。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5%;技术工人中,初级占66.5%,中级占30%,高级占3.5%。2005年,牡丹区城乡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其中城镇21万人,占35%,乡村39万人,占65%。1986~2005年,共增加从业人员1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0.8万人。

编辑推荐

《牡丹区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牡丹区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