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志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阳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910  

前言

  国编史,邑编志,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1985年,阳朔县编纂成社会主义时期第一部《阳朔县志》。为赓续1986年至2003年18年间的史事,特续编《阳朔县志》。本续志的编纂工作,于2000年开始筹备,2002年正式开始编纂,历时五个春秋,三改编目,数易其稿,终成卷帙,令我们不胜欣慰,亦值得全县人民为之庆贺。  阳朔人文荟萃,山青水秀,物华天宝。阳朔名胜,素受世人注目,早在盛唐时期,便已传颂一时。名景与名人历来渊源不断,晚唐著名诗人曹邺生长于斯,北宋画家米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宗师徐悲鸿、当代中国山水画巨匠李可染、人民总理周恩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美国前总统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等众多中外名人在此留下了永恒的足迹。在阳朔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骚客名流为之倾倒,有多少伟人先贤为之赞叹,有多少国家元首、国际友人为之流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阳朔儿女藉此神奇美丽的土地,凭其勤劳与智慧,创造出阳朔独特之文明。尤以改革开放后,阳朔30万人民,抢机遇,鼓干劲,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开拓出一条振兴之路、发展之路。全县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初见成效,旅游凸显优势,西街声名远播,名县风采彰扬,古老阳朔展现辉煌,两个文明硕果累累。  续修《阳朔县志》,备述阳朔县1986年至2003年间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县内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续志本着求实存真的原则,力求做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行文规范,真实地记载阳朔的历史与现状。集18年县情及其历史渊源于一册,使人们“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堪称阳朔的“百科全书”,值得一读。  县志问世,其功竞成。参与编纂的同志殚精竭虑、默默工作,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和资料员给予了大力支持,所有《阳朔县志》读者是不会忘记的。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愿一部《阳朔县志》,兼收两者之功。是为序。

内容概要

  阳朔人文荟萃,山青水秀,物华天宝。阳朔名胜,素受世人注目,早在盛唐时期,便已传颂一时。名景与名人历来渊源不断,晚唐著名诗人曹邺生长于斯,北宋画家米芾、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宗师徐悲鸿、当代中国山水画巨匠李可染、人民总理周恩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美国前总统卡特、乔治·布什、克林顿等众多中外名人在此留下了永恒的足迹。在阳朔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骚客名流为之倾倒,有多少伟人先贤为之赞叹,有多少国家元首、国际友人为之流连。

书籍目录

序凡例概述概述大事记大事记第一篇 建置政区第一章 建置第一节 境域第二节 建置沿革第二章 政区第一节 行政区划第二节 乡镇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地貌第一节 地质第二节 地貌第二章 气候水文第一节 气候第二节 水文第三章 土壤植被第一节 土壤第二节 植被第四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第二节 矿产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第五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水灾第二节 旱灾第三节 风灾雪灾冰雹灾第六章 环境质量第一节 环境地面水质量第二节 环境声质量第三节 环境空气质量第三篇 旅游资源第一章 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 名山第二节 奇洞第三节 怪石第四节 秀水第二章 人文旅游资源第一节 园林第二节 古镇古村第三节 古寨堡第四节 寺庙会馆第五节 楼阁亭第六节 桥第七节 古遗址第八节 历代石刻第四篇 旅游业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节 旅游规划第二节 规划实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 旅游推介与促销第四节 特色旅游第二章 旅游管理与服务第一节 旅游管理第二节 旅游服务第三章 漓江第一节 阳朔流域自然环境第二节 沿江旅游景点第三节 漓江游览第四节 漓江旅游客运第五节 漓江环境保护第四章 西街第一节 西街建筑第二节 旅游服务第三节 外语角和地球村第四节 西街文化第五节 西街商业第五篇 农业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节 经济合作组织第二章 种植业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耕地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第四节 生产结构调整第五节 种植面积及产量第六节 肥料第七节 技术推广应用第八节 病虫害及防治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森林资源第三节 林业生产第四节 森林保护第五节 林政管理第六节 农村能源第四章 水利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水利工程第三节 管理第四节 水库综合利用第五节 水土保持第六节 防洪抗旱抢险第五章 畜牧业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饲养第三节 良种繁殖、推广第四节 疫病防治第五节 饲料第六章 水产业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水产资源第三节 鱼类养殖第四节 疫病防治第五节 江河捕捞第六节 渔政管理第七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机构第二节 服务体系第三节 农具第四节 机械第八章 农业开发第一节 开发项目第二节 重点工程第六篇 工业第一章 国有工业……第七篇 商贸第八篇 交通运输第九篇 邮政 电信第十篇 财政 税务 金融第十一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十三篇 党派 人民团体第十四篇 政权 政协第十五篇 综合服务第十六篇 国防建设第十七篇 政法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第十九篇 文化 体育 卫生第二十篇 社会第二十一篇 人物

章节摘录

  阳朔县内现存大量的石刻、古民居、古桥、古遗址,是阳朔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千百年来形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构成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这道人文景观和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一起,成为阳朔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据史籍记载,对阳朔风景的修整始于宋代,北宋末期(1100年前后)即在九马画山和县城小画山辟园林建展画亭,辟来鹤洞、珠明洞(碧莲洞);明隆庆四年(1570年)辟来仙洞。但当时的修整仅限于某个点且是很初步的,主要是为了应酬来往官宦。  民国10年(1921年)11月,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从广州沿桂江、漓江到桂林组织北伐途中,驻跸阳朔,发表了《开发阳朔富源》的演说,作出了“阳朔处处皆黄金”的论断,指出阳朔山水资源无可限量的开发价值。民国23年(1934年),阳朔县政府设立阳朔风景修理委员会,作出修理县城及白沙、福利、兴坪等集镇及水陆交通线沿途风景的计划。这是阳朔县第一份由当地政府主导形成的对县内景点进行全面开发的计划。但在当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这个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周恩来总理等到过阳朔的中央领导人都明确指示,要很好保护和利用阳朔风景。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派中南设计院人员到阳朔,完成了首批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并拨出专款,对县城西街、阳朔公园、风景道等主要景点进行保护性修整。后因“文化大革命”,部分项目中止实施,旅游业也未能开展。  1978年阳朔对外旅游开放,旅游业开始起步。1984年以后,中共阳朔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旅游立县”的战略思路,把旅游作为阳朔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开发。县人民政府设立旅游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对县内旅游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分阶段实施。首先开发县城景区、大榕树景区,建设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项目,形成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配套的服务体系,使旅游业有了快速发展。1996年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23万元,是1985年541万元的13倍多。是年10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考察阳朔后题词:“阳朔,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基本实现从“风景甲天下”旅游资源优势向“中国旅游名县”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  1997年以后,阳朔县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外来客商一起投资的办法,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发掘资源优势,扩展旅游项目,对西街进行保护性整治,开辟遇龙河、金宝河、龙颈河漂流,建立攀岩基地,设立民居旅馆等特色旅游项目和设施,使阳朔旅游由单一的观光型向文化型、度假型、修学型、体育型发展,游览范围从县城和主要景点向全县扩展,游客接待服务从城镇向农村扩展。创立西街、大榕树、世外桃源、渔村、《印象·刘三姐》、漓江渔火节等广西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品牌项目,增强了阳朔旅游市场竞争能力。2003年接待游客281.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43亿元,分别是1996年的1.9倍、3.36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阳朔县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