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大光 页数:490 字数:303000
前言
新世纪之初,乱云飞渡,波涛滚涌,人类社会正处在多种变革洪流的交汇段:国际机制化、区域一体化、全球性新军事变革、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演进,国际社会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组合…… 在变革浪潮中,机遇、希望、挑战、风险相互交织,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安全形势却变得异常复杂、风云诡谲,传统安全威胁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又日益凸显,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肆虐,给和平发展的世界带来新的忧虑。随着经济全球化衍生而来的是国家安全的全球化和复杂化,许多本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开始变得区域化和全球化了,于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当今,全世界的目光正越来越聚焦于欧亚大陆的东端、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带——东北亚地区。其理由可谓极其明显:当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潜力的日本、韩国,以及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都云集在这里,当今世界五大力量中的美、俄、中、日四大国的利益均相交于此,此外,朝鲜半岛还是目前世界两大潜在的冲突热点之一(另一处在中东)。
内容概要
东北亚特殊的地缘环境和战略地位,汇集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诸多矛盾,成为大国角逐的热点地区之一。冷战结束后,与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相反,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区域安全结构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区域安全环境动荡不安,特别是朝鲜半岛矛盾复杂多变,使得该地区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因此,东北亚地区亟需构建区域安全机制以确保地区的安全稳定。
东北亚区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安全的综合性地缘政治概念。当今,东北亚地区已进入一个安全结构转换的过渡时期。其表现是:冷战时期遗留的安全问题与冷战后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并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伴,地区内仍然存在着许多导致各国对抗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新的区域安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目前,东北亚区域安全结构表现出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安全威胁的现实性、各国关联的复杂性、交流沟通的多,重性、矛盾冲突的危险性等特征。造成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严重缺失的原因是:以传统均势结构为主导的多重安全机制并存、超级大国主导着区域安全事务、区域内各国共有的安全理念缺失、各种纷争制约着区域安全的合作。
区域安全机制对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典型的安全机制主要有军事同盟、集体安全、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4种模式。由于东北亚各国存在着诸多矛盾和较大差异,军事同盟、大国协调、集体安全3种机制在东北亚地区均不具备普遍性,合作安全机制虽然基本上能够适应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但由于该安全机制自身存在着某些局限性,难以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安全机制。“和谐共存”理论较之军事同盟、大国协调、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更适合于东北亚区域特殊的安全环境,包含两个层面的和谐共存:一是国家之间和谐共存,另一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该理论框架包括:以对话与合作促进国际社会民主化、以平等协作推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求得各国的互利共赢、以“新安全观”运筹和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和谐共存”对构建东北亚的区域安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甩。
根据当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应该构建一个“多元多层复合型安全机制”,即包括由多个国家参加的、包括政府间、半官方、非政府间等多个层面的行为主体、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安全合作,用以维持东北亚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这种内向型安全机制包括: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协商对话机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协作与配合机制、构建朝鲜半岛无核新秩序的“六方会谈”机制、应对海洋权益纠纷的海洋利益协调与协商机制、应对突发事件和冲突的危机控制与管理机制,以及维持区域安全机制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东北亚的区域安全机制是以“新安全观”为思想基础、以“和谐共存”为理论基础构建的一种内向型区域安全机制,具有松散而非紧密的组织和制度、开放包容而非封闭排他的成员和议题、渐进性的机制建设与问题解决、协商一致性的决议与行动等特点。
构建东北亚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确保中国周边安全的理性选择,是实现建设和谐世界的有效途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的安全机制的构建:立足东北亚安全结构的现实构建区域安全新机制、以渐进方式推进区域安全机制的建设、多层面综合构建区域安全机制;同时争取掌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的主动权,将维护国家安全与推进机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东北亚的区域安全机制成为维护中国东部方向安全、稳定的重要战略屏障。
作者简介
李大光,博士,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科普协会会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主要著有《20世纪武器发展与战争演变》、《太空战》、《中国安全抉择》、《论制天权》、《信息化战争装备动员》、《21世纪军事发展大趋势》等专著十余部,三百余万字。发表学术文章和评论四百余篇,约5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论
一、选题的提出:基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的需要
二、选题的目的:探索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稳定的区域安全理论
三、选题的背景:东北亚区域安全现状及其理论研究
四、方法与结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际安全机制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国际机制与国际安全机制理论
一、国际机制理论
二、国际安全机制理论
第二节 区域安全机制理论
一、区域与区域安全
二、区域安全基本理论
三、区域安全机制主要类型
第三节 区域安全机制比较及其适用性分析
一、区域安全机制比较分析
二、区域安全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章 国际安全机制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 国际安全机制的近代实践
一、“欧盟协调”安全机制
二、“国际联盟”安全机制
第二节 国际安全机制的现代实践
一、联合国安全机制
二、地区性安全机制
第三节 国际安全机制的当代实践
一、北约冷战后的东扩
二、欧盟一体化发展
三、亚太地区主要区域性组织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和谐共存”区域安全理论
第一节 “和谐共存”理论概念及其溯源
一、“和谐共存”概念释义
二、“和谐共存”理论溯源
第二节 “和谐共存”的基本理论内涵
一、“和谐共存”的学理分析
二、“和谐共存”理论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和谐共存”的国际实践及其指导作用
一、“和谐共存”的国际实践
二、“和谐共存”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 东北亚区域及其安全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东北亚区域简述
一、东北亚区域概念
二、东北亚区域范围
三、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
四、东北亚区域安全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东北亚区域安全现状分析
一、区域安全结构转换的过渡时期
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
第三节 东北亚区域安全结构的特征
一、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二、各国关联的复杂性
三、交流渠道的多重性
四、各种冲突的危险性
五、安全机制的未定性
第四节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缺失原因
一、多种安全机制并存
二、美国主导区域安全事务
三、缺少拥有共同认知的安全理念
四、多种纷争制约着区域安全合作
第五章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构想
第一节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基本分析
一、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必要性分析
二、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可行性分析
三、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基本构建
一、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概念
二、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主要构成
第三节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学理分析
一、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理论内涵
二、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性质特征
第六章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基本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东北亚区域意识分析
一、东北亚区域意识的历史溯源
二、东北亚区域意识的现代分析
第二节 与欧盟安全机制比较分析
一、区域安全环境不同
二、区域安全机制不同
第三节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差异较大的东北亚安全政策
二、差异较大的区域安全机制构想
三、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焦点之争
四、充分互信的政治基础尚未形成
第七章 大国因素的影响与主要国家关系
第一节 大国因素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
一、美国因素的影响
二、俄罗斯因素的影响
三、日本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应妥善处理好的重要双边关系
一、中、美关系
二、中、日关系
三、中、俄关系
第三节 国家三边关系三角结构分析
一、中、美、日三角关系
二、中、日、韩三角关系
三、中、美、俄三角关系
四、中、朝、韩三角关系
五、中、日、俄三角关系
第八章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全方位推进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建设
一、充分认识东北亚地区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二、立足东北亚现实构建区域安全机制
三、以渐进式推进区域安全机制的建设
四、多层面综合构建区域安全机制
第二节 全力争取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的主动权
一、全球化时代机制化生存的战略选择
二、构建安全机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掌控构建东北亚的区域安全机制的主动权
第三节 全面维护国家安全与推进机制建设相结合
一、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安全机制理论
二、构建安全机制应注重维护“台海”两岸的稳定
三、巧用多种因素平衡国家关系
四、构筑维护我东北方向安全稳定的战略屏障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和谐共存”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概念。这里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等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有序,系统就会运行平稳,各要素就能够在社会这个大的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气氛良好。反之,如果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紊乱无序状态,整个系统就会出现矛盾、混乱和冲突。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们通过奋斗消除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 从国际社会层面看,“和谐共存”强调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和谐共存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肯定联合国的作用和多边主义的价值,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强调优先发展经济,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去除政治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