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军事科学 作者:胡海波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前言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噩梦 ,开始建设一个崭新的国家。但是就在此时,战争降临到了与中国唇齿相 依的邻邦朝鲜。唇亡齿寒,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岂能无动 于衷?尽管新中国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尽管面对的是号称世界第一的军事 强国美国,尽管在国际上面临很多困难,中国人民还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 历时33个月,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劣势装备,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世界第一的美国陆海空军及其他15个仆从国军队 和南朝鲜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让时任侵朝美军总 司令克拉克“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 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向全世界证明了反抗霸权、保卫和平的能力与决心。 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中国在全球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世界各国从此更深 刻地领会到了天安门城楼上传出的伟大宣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抗美 援朝,是新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关键之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朝鲜半岛作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南北对 立双方仍然剑拔弩张,不时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半 岛上的那场惨烈的战争,也因此会不时穿越历史的时空,跃进人们的视野 。其实,即使不是因为“朝核问题”这样的国际政治热点话题吸引我们的 眼光,那场战争也应该永远地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牢记和缅怀。尽管硝烟已 经散去,我们却至今仍然享受着那场战争“以战止战”打出来的和平“红 利”,依然从中汲取着莫大的精神力量。战争本身应该受到诅咒,但是用 智慧、鲜血和生命维护正义、捍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勇士们,却应当受到 永远的尊敬。那场战争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永 恒的宝贵财富和巨大的前进动力。 本丛书以翔实的史料文字及珍贵的战地图片,全面再现抗美援朝中的 八个经典战役,将这场战争的全貌如实展现。
内容概要
第一次战役后,遭到打击的“联合国军”气焰依然嚣张,总司令麦克阿瑟于1950年11月24日从东西两线发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 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对敌发起反击。在西线,志愿军首先以2个军从敌右翼侧薄弱部打开战役缺口,尔后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配合正面4个军从运动中各个歼敌,至12月5日收复平壤。在东线,刚入朝的志愿军第9兵团冒着严寒,在运动中分割歼灭进攻之敌,收复元山、咸兴。至24日,“联合国军”全部撤退到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至此结束。 此役共歼灭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书籍目录
01 错估形势,麦帅策划“圣诞”攻势 1/自信与傲慢 2/华盛顿陷入迷茫 3/“完美”的“总攻势”02 将帅合璧,预设战场诱敌深入 1/请君入瓮 2/毛岸英之死 3/“圣诞节让孩子们回家!”03 西线反击,德川、宁远大突袭 1/包打德川 2/奇袭武陵里 3/“韩军第二军团不复存在”04 关门打狗,铁军战役大迂回 1/血战鱼龙浦 2/痛击土耳其旅 3/向三所里穿插05 鏖战清川江,万岁军一战天下闻 1/关闭“铁闸” 2/郭忠田英雄排 3/38军万岁! 06 冰血长津湖,雪拥蓝关铁军勇 1/风雪长津湖 2/挥刀斩长蛇 3/地狱烈火峡谷07 大战新兴里,猛虎力擒“北极熊” 1/“北极熊”掉入陷阱 2/斩将夺旗 3/抢筑水门桥08 收复平壤,乘胜进抵三八线 1/元山南逃 2/收复平壤 3/美军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章节摘录
错估形势,麦帅策划“圣诞”攻势 1/自信与傲慢 1950年11月上旬,朝鲜北部山区降下了进入冬季后的第一场雪,气温 明显下降。当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自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25日入朝参战后 ,形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美经过第一场短暂而激烈的较量之后, 双方都在调整部署,酝酿新一轮的战役。 半岛的严寒让麦克阿瑟这个长期在菲律宾居住的人很不习惯,但想像 中即将到来的胜利又让他极度亢奋。 “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已70高龄, 在他48年的从军经历中充满了辉煌和荣耀:西点军校的第一名,38岁时就 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二战中复出横 扫太平洋的五星上将。但是,在美国军史上,还从未有人像麦克阿瑟那样 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充其量,麦克阿瑟是一介武夫和顶尖牛皮大王。这 位将军不过是一个骄傲自大、名不副实的空架子,一个蔑视人类的理解力 ,完全迷失于自我膨胀的烟雾中的人物而已。另一些人则认为,麦克阿瑟 是值得尊重的伟大的战士和爱国者。他非常容易激动,过分敏感,想像力 超常。他具有的是一位作家或学者的气质和天赋。然而,麦克阿瑟最大的 特点是他的自负,当他的自负心急剧膨胀、自我中心、自我陶醉时,就会 走向自己的反面,其原有的判断力和指挥智慧都大打折扣。 麦克阿瑟已近古稀之年却仍然十分讲究自己的仪表。他把头发染黑, 把头右侧的头发蓄得很长,以便梳到头顶上,盖住渐秃的头顶,照相的时 候他尽量摘掉眼镜,戴上帽子。但有些东西是掩盖不住的,他越来越紧张 暴躁,越来越敏感了。 尽管外貌的衰老无法抗拒,但麦克阿瑟的身体依然强壮,来看望他的 人也常说,他看上去一点也不70岁人,倒像50左右。而且他的精神也依然 年轻。他从未放弃他年轻时的梦想:做一名陆军校官,无所畏惧潇洒英明 ,带领爱国勇敢战士冲锋陷阵,要么胜利,要么牺牲。 自仁川登陆胜利之后,麦克阿瑟整天生活在一种踌躇满志的心态中, 然而好景不长。10月19日,美国第8集团军攻克平壤之后,有关中国军队越 过鸭绿江的消息就一再地传到东京他的“联合国军”司令部。 10月25日以后,抓获零星中国士兵的消息不断传来。麦克阿瑟相信, 中国是像他们公开宣传的那样,派出“志愿军”人员参战了。不过,他和 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处长威洛比根据各种情况判断,这些中共“志愿”参 战的人员,大约不过一至两万人左右,对“联合国军”构不成威胁。P2-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