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范立祥 页数:1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四个特点: 第一,创新性。这是最突出的特点而贯串在本书的始终。 第二,艺术性。似影似画的创作讲求一定的艺术水准,较高的艺术品位,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不要一看就是电脑味十足的流行品。同时又要“雅俗共赏”,是人民大众都能喜欢和参与的高尚艺术。 第三是实践性和实用性。本书所有的文字、摄影、电脑制作和技术教学方法都是作者亲力亲为,是实践的结晶,切合实际,贴近读者。作者把自己辛勤探索所得,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是真心希望大家学了能用,产生兴趣。我把自己用之有效的数码图像艺术电脑制作从初学入门到艺术化特效的全套操作技法编成简明的“手册”,照着就能做,忘了便于查。经试验,有的朋友自己边看边做,花几天时间做了一遍,基本上就明白了,说很有吸引力,实用性很强。本书特有的滤镜与手绘技法,除在《技术篇》有基本介绍外,在《实践篇》的各个图例,另有具体的介绍。我的目标是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让电脑操作技术成为学习数码图像艺术的的拦路虎。 第四,广泛性。本书适应的读者对像是广泛的,包括摄影人和绘画人,只要有兴趣都可学,不同基础的人都会有所得。杨教授说这个东西画家更需要。确实如此,画家掌握数码图像艺术不是为了改行,而主要是辅助他把绘画创作搞得更好,他们学起来会更容易、更见效、收获会更大。
作者简介
范立祥,原籍浙江,1930年生于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离休干部,原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绘画,后又爱好摄影,近年来潜心研究、实践摄影、绘画、电脑相结合的数码图像艺术创作,本书便是其成果的结晶。
艺术于我是生命的一部分,并无功利目的,坚持自主、自由、自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无止境,力争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努力去帮助别人,与之共享。我实践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做一个自觉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和品格,享受高尚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获得健康和快乐。
书籍目录
序言(杨恩璞)前言认识篇——从我的实践体会谈起 创作现念·再现与表现 艺术观念·摄影与绘画 似影似画·创新、特点、方法 数码图像艺术·我的理解实践篇——实例、想法、做法 (一)调子——图像的性格 图1.1 基础性调整的例图(中间调) 图1.2 雾舟(高调) 图1.3 暮色落叶(低调) 图1.4 桦树村之晨(低色温调子) 图1.5 坝上的夸张(变调) 图1.6 柿柿如意(装饰性调子) (二)题材——于平凡处表现不平凡 图2.1 黄山下的浣衣女(平凡题材的新鲜感) 图2.2 雪夜印象之一:天灯(梦幻感、朦咙感) 图2.3 雪夜印象之二:车站(粗颗粒与噪点) 图2.4 雪夜印象之三:街景(模糊之美) 图2.5 门头沟好风光(就地就近的拍摄资源) 图2.6 石狮(老景点新创意) 图2.7 窗外夕照(足不出户) 图2.8 海边(熠熠生辉的寻常图像) (三)裁与接——作为创作的手段 图3.1 芦苇小船(用透视裁切减少杂草) 图3.2 双马图(用1/10的画面来突出艺术效果) 图3.3 竹径红伞(用超常放大裁切显示非凡画意) 图3.4 后湖(通常的接片) 图3.5 冬日(着力营造气氛的个性化接片) (四)人物——传统题材的多样化 图4.1 先生(把摄影和绘画的特长结合起来) 图4.2 先生之二(类似版画) 图4.3 老画家(特殊背景合成的肖像) …… (五)绘画性——有画意而不于画种 (六)中国画——难度与前途 (七)小品——版画式魅力 (八)手绘——创新的表现力 (九)扫描仪——让老照片重放光芒技术篇——数码图像实用技法 一、基本操作 二、对图像的基础性调整 三、艺术化特效——滤镜与的手绘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