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税务出版社 作者:王建平 页数:192
内容概要
《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研究》是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研究。全书的主要内容有:纳税人权利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依据,国外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是纳税人地位的核心内涵。而纳税人地位的转型,即纳税人从“纳税义务人”向“纳税权利人”转型,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税制建设和税务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推动税收法律关系和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的重构;推进现代市场经济的税法理论的创新。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公法上的债权债务理论以及行政控权理论,分别作为纳税人定位的政治学、经济学、税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为论证纳税人地位转型的正当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纳税人地位转型,旨在矫正矢衡的税收法律关系,推动“政府一纳税人”关系从“管理控制型”向“保护服务型”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着力于三个方面的转型:第一,理念的转型,需注重培育包括纳税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新型纳税人权利理念。第二,税收理论和税法理论的转型,需重新解释税收、税收法律关系等基本范畴,重构以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为统帅的新型税收原则体系,并确立纳税人生存权保障原则与有利纳税人解释原则在税法原则体系中的突出地位。第三,税收制度的转型,需实现以“国库至上”为本质特征的“征税之法”转向以纳税人权利为中心的“权利之法”。
作者简介
王建平,1965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毕业,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律硕士,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长期从事税政管理和税务行政管理工作,致力于税收理论和税法理论研究,已出版《税制建设与税务管理探索》、《增值税理论与实践》、《税收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专著,在《人民日报》、《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法学、财政、税收、会计方面的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获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科研论文奖。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税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2 纳税人地位面临转型1.2 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的意义1.2.1 纳税人权利保障是税收活动内在机制的必然要求1.2.2 重视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是现实的迫切需要1.3 国内外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的现状1.3.1 西方国家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的现状1.3.2 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的现状1.4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1.4.1 研究的思路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2 纳税人权利的理论依据2.1 纳税人地位转型中的纳税人权利2.1.1 从“纳税义务人”到“纳税权利人”:纳税人地位的转型2.1.2 抽象纳税人与具体纳税人2.1.3 纳税人地位转型后的纳税人权利2.1.4 纳税人权利的三种形态2.1.5 纳税人权利的四大机能2.2 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理论——纳税人权利的政治学理论依据2.2.1 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理论2.2.2 建立在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理论基础上的纳税人权利2.3 公共财政理论——纳税人权利的经济学理论依据2.3.1 弥补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由国家提供2.3.2 税收:纳税人享受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2.3.3 纳税者主权:纳税人作为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2.4 公法上的债权债务理论——纳税人权利的税法学理论依据2.4.1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2.4.2 从权力关系说到公法上的债务关系说:对税收法律关系性质认识的演进路径2.4.3 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基本和核心的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2.4.4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2.4.5 法律关系的内容:对等地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2.5 行政控权理论——纳税人权利的行政法学理论依据2.5.1 管理论、控权论与平衡论2.5.2 行政法的本质:控制和约束政府权力2.5.3 控制征税权的目的在于保障纳税人的权利2.6 小结:纳税人权利正当性依据的理论体系3 “政府一纳税人”关系的转型3.1 传统的“政府一纳税人”关系模式:管理与控制3.1.1 管理与控制模式的特征3.1.2 管理与控制模式下税收制度的特征3.2 新型的“政府一纳税人”关系模式:保护与服务3.2.1 新型“政府一纳税人”关系模式的特征3.2.2 “保护与服务”模式下的税收制度3.3 有效实现“政府一纳税人”关系转型3.3.1 税收理念的转型3.3.2 税收理论与税法理论的转型3.3.3 以税收制度为中心的相关制度的转型4 纳税人权利体系的构建4.1 纳税人权利的分类4.1.1 国内外税法学者对纳税人权利及其分类的研究4.1.2 抽象纳税人权利与具体纳税人权利4.2 抽象纳税人权利4.2.1 抽象纳税人权利运行机理的主要特征4.2.2 抽象纳税人权利的主要内容4.3 具体纳税人权利4.3.1 实体性权利4.3.2 程序性权利4.4 小结:从抽象纳税人权利与具体纳税人权利两个层面构建纳税人权利体系5 抽象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障5.1 抽象纳税人权利保障的主要途径5.1.1 抽象纳税人权利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5.1.2 立法保护与行政控权:抽象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关键5.2 全面实现纳税人权利的宪法化5.2.1 西方国家对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5.2.2 我国宪法中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完善5.3 建立民主立法的立法机制5.3.1 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5.3.2 纳税人参与税收立法全过程5.3.3 发挥专家在立法中的作用5.4 建立约束政府征税权的机制5.4.1 最大的危险来自政府征税权的随意行使5.4.2 权限制约:从立法的权限上限制政府征税权5.4.3 程序制约:改造政府税收行政立法的立法程序5.4.4 权力控制:明确税法解释原则,严格税法解释程序5.4.5 空间压缩:有效约束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5.4.6 流程制约:明确严格的税收执法流程5.4.7 内外监督:强化对税收执法活动的有效监控5.5 税负水平的控制与税收优惠倾斜的制度安排5.5.1 关注税负水平与税收优惠倾斜5.5.2 合理控制税负水平与优化税收优惠倾斜的制度安排5.6 强化对预算的法律约束5.6.1 从“合法征税”到“合法用税”:一个完整的纳税人权利保障过程5.6.2 注重对预算重点环节的法律约束5.6.3 重视困难时期对预算的法律约束5.7 建立纳税人的自我保护与社会保护机制5.7.1 纳税人自我保护与社会保护的方式5.7.2 以纳税人协会的培育为切入点健全保障机制6 具体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障6.1 强化具体纳税人权利保障的思路6.1.1 具体纳税人权利保障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6.1.2 权利行使路径的畅通与权利的有效救济:具体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关键6.2 建立畅通的纳税人权利行使途径6.2.1 西方发达国家具体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实践6.2.2 明确具体纳税人权利及其行使途径6.3 规范和优化纳税服务6.3.1 从强制管理到服务行政:税务行政理念的变迁6.3.2 纳税服务的本质:有效实现纳税人权利6.3.3 构建科学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6.3.4 制度约束:实现纳税服务的法治化与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6.4 改进税收行政争讼的救济模式6.4.1 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税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实践6.4.2 我国税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式的改进6.5 强化征税主体的行政责任机制6.5.1 行政责任追究:防止征税权滥用的有效机制6.5.2 构建严格而明确的双层行政责任机制7 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2.2 重视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对纳税人地位转型和纳税人权利保障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看,中国是一个经历过漫长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历程的国家。历史传统重视政府行政权的行使,“权力本位”的意识较为浓厚,忽视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忽视纳税人权利的保障。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借鉴苏联经验的计划经济模式道路,强调国家主义观与国家的财政权,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观念几乎荡然无存。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法制的重建,对纳税人权利的重视与保障有了积极的进步,但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多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在我国税法理论研究中,重视纳税人地位转型和纳税人权利保障的探索,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纳税人地位转型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及时分析解决转型中的困难和障碍,研究探索转型的最优路径和制度设计,加快这一进程的实现,为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