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税收的足迹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范立新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8-10出版)  作者:范立新 编  页数:170  

内容概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东接江淮平原、南濒长江、西扼京汉铁路、北带淮河,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广袤的平原和丘陵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麻、油料、烟叶;山区盛产板栗、茶叶、蚕丝、桐油、乌桕、山漆、中药材;江河湖泊地区还盛产鱼、虾、藕、菱;同时还有丰富的林木、矿产资源和大量的山果、野菜、茵类植物及野生动物。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鄂豫皖边区山川交错、关隘重重的复杂地形,又给坚持和发展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鼎盛时期,拥有主力红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多万人,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余万,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的税收第一节 根据地创建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二节 开展“五抗”斗争废除苛捐杂税第三节 建立革命政权提出税收主张第二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统一后的税收第一节 根据地的统一第二节 根据地统一后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第三节 统一累进税制的建立第三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制度第一节 农业累进税第二节 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第三节 关于不征收贫农累进税问题第四节 关于粮食累进税的征收问题第五节 商业累进税第四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税务机构和干部管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的成立第二节 税务机构的组织体系第三节 税务干部管理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税务管理第一节 税收票证管理第二节 税款征收报解第三节 税收政策宣传第四节 税收法律责任第五节 武装保护税收第六章 红军主力西征后的税收第一节 苏区保卫战阶段的税收第二节 三年游击战阶段的税收第七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税收贡献第一节 组织财政收入巩固红色政权第二节 积极探索税制提供借鉴经验第八章 英雄赞歌第九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税收大事记附录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轶事附录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相关财经文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五县边区(六、霍、商、罗、英)的集镇完全倒闭了,屋宇烧毁得特别多,乡村经济死涩到万分,因为物质不流通,生产大都停滞,民众以苦菜当饭,只有少数富农分子将粮食藏在山中还有吃的。”①二是苏区采取的政策上存在偏差。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偏差导致了工作上的失误,首先是执行“左”的富农政策,过分地扩大富农在群众中的负面影响,把富农与地主同等看待,对富农采取消灭政策,没收富农的土地,致使富农失去生活来源,扩大了土地革命的打击面,并使中农动摇。其次是富农、中农界限不清,反富农反到中农,对有一点剩余的中农也作为富农反对,导致许多农民不敢多要土地,害怕土地或财产多了就是富农,结果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农业生产力低下。第三是兴办集体农场,过早地实行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革命政策。当时,由于农民害怕成为富农,只愿保留口粮田,剩余的田地都被用来兴办集体农场,集体农场不是农民来耕作而是苏维埃来耕作,由苏维埃组织人力统一经营管理,当时农民对集体农场的认识是名为经济公社,实为经济公赚,由于农民得不到多大实惠,影响了农民参与土地革命的积极性。第四是不允许私人借贷,正常的借贷完全停止。现金多存放在农民家中,农民不敢拿出来用,怕人家说是富农,资金不能调剂,经济滞涩,金融枯竭,一度出现了现金恐慌。第五是对豪绅进行无情打击,从而导致在苏区经营的仅有的几个商家豪绅能跑的都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根据地的财政收入。这些“左”的做法,模糊和分散了土地革命的目标和性质,在根据地农民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给工作造成了危害和被动,在罗山、光山等苏区甚至造成了严重的饥荒。

编辑推荐

《红色税收的足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税收纪事》是由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色税收的足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