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周小川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而编辑出版的。 本书为《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之一,书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向读者展示了周小川对当时改革方向的思考和阐述,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以及在政策探索中的理论交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理论价值,值得收藏和精读。该书可供经济管理者,各级政府咨询机构,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周小川,出生于1948年1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8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主修经济系统工程专业;1979-1985年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11月至1991年9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其间,1986-1987年任国务院体制改革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12月至1989年12月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91-2002年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2002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8年3月连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1月任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现兼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
周小川博士是IMF中国理事、IMF可持续长期融资委员会成员、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委员、BIS董事、BIS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非洲开发银行理事、G30成员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获得《Business week》杂志“亚洲之星”称号;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Euromoney》旗下《Emerging Markets》报纸“亚洲最佳央行行长”称号;被评为“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周小川博士是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作十余部。其中,《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一文获199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一文获1997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中央计划的改革:方向、方法与限度(1991年)关于住房改革的几点经济分析(1991年)走向开放型经济(1992年)财税改革及整体性经济分析(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道路(1993年)外贸放开经营对价格体系合理化的作用(1993年11月)社会保障:经济分析与体制建议(1994年)经济学中的微观制度概念(1999年3月)决心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及征途中的陷阱(1999年7月23日)提升会计准则——以中国民生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为例,谈资本市场对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求(2001年4月11日)资本充实率和及时校正措施(2003年9月12日)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2004年4月16日)完善公司治理,推进资本市场发展(2004年12月1日)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2004年12月2日)中国公司债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2005年10月20日)
章节摘录
中央计划的改革:方向、方法与限度 (1991年) 经济体制改革的质朴的概念是追求一种更为有效的体制,并最终以经济发展的实绩来检验体制的有效性。如果把改进中央计划经济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应该沿着什么方向、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些改进?在选定的方向和方法之下,这种改进的潜力有多大(或者说是否存在某种限度)?改进后的理论上的模式与其他体制的理论模式相比较,性能如何?从中能得出哪些思考价值的素材?严格地讲,这项工作应该是高度数学化的,以保证推理和对比的严格性,但本文作为通俗性讨论,回避使用数学表达式,只会用到某些数学词汇。 再进一步讲,这样一个题目对本文来说仍然过大,必须在某些假定条件下使讨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具体来讲,本文集中于中央计划经济如何能达到平衡的计划和预想的比例关系;在可能实现的若干个平衡的比例关系中如何去寻求最优的比例和增长;能否并如何去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性,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改进后的体制与其他体制相比效果如何。所采用的假定主要有以下三点: 1.假定在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中央计划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计划决策所需的信息。 2.假设层级式干部队伍的行为方式和动机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
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作者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