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邓鹏 页数:191
前言
历史上的幕后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内容都是能见得了光的;第二是指历史上一些小人物或者偶然事件曾发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却被人遗忘、抛弃,甚至误解。 书写历史,一向是史学家的事情。每一朝每一代,如豆的灯光下,史学家攥住笔,抬起头,盯住的总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历史的跌宕似乎总由前台伟岸的英雄所左右,浩繁的史书记录的也是一个个恢弘的事件。几千年的时光太久,伟大的事情太多,于是,一个个断裂中,人们或多或少地忘记了一些人、一些事。 欧洲大陆上的魔幻史诗《魔戒》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矮小、胆怯的哈比特人和一个小妖精最终完成了拯救文明世界的使命。“小人物改变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这是小说《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留给我们的一句话。 1955年美国蒙哥马利市的黑人女裁缝罗萨?帕克斯因为拒绝在公交车上给白人让座而导致了当代民权运动,弱势群体向社会主流争取到了被平等对待的权利。他们渺小得微不足道,但他们的那一点小小的努力却迫使整个社会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发展的方向。 小人物改变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的。小人物想改写皇朝历史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天造地设的机遇;二要涉身政治;三要与政治强人或帝王将相搭上钩。而历史如此的浩瀚,拥有这三个条件的人不在少数。正如余天锡绝对想不到自己小小一介教书先生,会因无意中的惊鸿一瞥成了颠覆宋氏皇族命运的助手;项伯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一次仁慈,会扭转楚汉局势,最终将自己的侄子项羽推向死亡的深渊;而大西洋暖流中无忧无虑的鲱鱼更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造就了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强国。 而帝国,除了细节,还有些事情不想让人知道,正如它的崛起取决于细节,它的辉煌却源于专政下的谎言,而它最终的崩溃却是积习已久,直到一件小小的事情改变了一切。谁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偷鸡贼让强大的明帝国崩溃;一个逃兵让整个埃及遭到覆亡;而区区180人,灭亡了一个有着1200万人口的国家;我们更不知道,原来汉代一次不经意的战争,才是罗马灭亡的真正原因;朱元璋为什么会杀掉近5万的功臣,两位罪有应得的人的背后隐藏着最大的谎言;唐帝国背后,也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屈辱。 我们翻开历史,从历史人物入手,融入独特视角,使那些不经意间的幕后事件浮出水面。这些小事情、小人物却引来了一场场历史风暴。历史,幕后的历史,永远耐人寻味。
内容概要
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一朝每一代,历史的跌宕似乎总由前台伟岸的英雄所左右,浩繁的史书记录的也多是一个个恢弘的事件。而在这些背后,一些“小人物”、“小事件”的影响也不可忽略,也正是这些使我们还原的史实有血有肉。本书汇集的就是这样一些片段,让你通过独特的视角领略历史的真我。 历史史实的幕后永远耐人寻味,而我们现在对历史所了解的只是只言片语,永远无法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人们或多或少地只记住了一些浮光掠影的表面,而忽略了一些人、一些事,及这些人、这些事在整个历史史实中的影响。比如贞观之治的过程中,比如满清覆灭的过程中,比如共和初创的过程中,比如兵败滑铁卢的过程中。本书为您一一呈现那些幕后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前台事,幕后人 贞观之治的贤内助 从幕后走向权力独尊 民国肇始的传奇人物 滑铁卢迟到的元帅 诺曼底的幕后功臣第二章 小人物改写乾坤 引发楚亡的迎婚使 楚汉之争的“内奸” 身逢乱世的勤王军阀 幽云十六州的断送者 扶立大统的教书匠第三章 瞬间改变历史的幕后 可疑的印加古文明 日本文明的可疑处 投鞭断江梦碎 偷袭珍珠港幕后 考文垂空袭 第四章 推动文明碰撞的引线 怯的不花之败 海上名儒家 天朝赐予的“耻辱” 东方睡狮的由来 奕山谎报战绩第五章 一战定乾坤 睢阳保卫战 隋炀帝征东的终结 圣女的旗帜 玫瑰战争 英意对决中的“沙漠之狐”第六章 弥合历史的断层 甘英望海止步 幕后皇权的杀戮 风一样消失的契丹族 改变历史的枪声 飞越死亡工厂第七章 红颜殇 丑女误国 突厥幕后的复国声音 “文景之治”背后的婆媳 女裁缝掀起的民权运动第八章 帝国的崛起 秦帝国称霸的幕后 天可汗最后的敌人 明亡清兴六十年之肇 郁金香国度的和平崛起 东非洲的神秘崛起第九章 帝国的谎言 历史上消失的王朝 大唐讳莫如深的一次称臣 金枝欲孽 胡蓝之狱 末世枭雄第十章 帝国的死亡笔记 一个王朝的阴影 突厥帝国砥柱的坍塌 印加帝国崩溃的幕后 埃及王朝的覆灭 西罗马的帝国斜阳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前台事,幕后人 贞观之治的贤内助 距陕西成阳市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唐王朝的昭陵,180余座陪葬墓围绕着李世民的寝陵。陵墓里葬着李世民和他的皇后——长孙氏,开创了中国历史帝后合葬的先河。这个在李世民背后的女人,用她一双纤纤素手,推动整个贞观盛世的车轮。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皇后,仅在世界上匆匆走过36年,但史家却给了她“乾坤辅佐之间,绰有余裕”的评价。她真的是历史上塑造的那个恪守封建道德、贤良淑德的典型吗?她书写的封建女子的标准——《女则》为何没有传诸于世?她死后,铁骨铮铮的唐太宗为什么失声恸哭?这个隐藏于历史幕后的女人,究竟在贞观之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怀念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以示纪念。里面的人物,有3个人都与一个女人血亲相连,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这个女人便是被公认为千古第一贤后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父亲长孙晟是北魏皇室的后裔,母亲是北齐的宗室,可以说她出身于一个贵族世家。她身体中流着鲜卑族的血液,而且从小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这些都注定了她有着不凡的性格。 长孙皇后8岁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去世了,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将他们赶出了家门。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寄居到舅舅高士廉的家中,这和林黛玉的境况很相似。但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没有使得长孙敏感自卑,相反却养成了她大度雍容的性格。 政治风云债影初现公元615年,即隋大业10年,一个被高句丽遣送回来的叛徒影响了长孙皇后的一生。长孙皇后的舅舅被牵连获罪,贬到了当时蛮荒的地方——岭南。临走之前,高士廉为外甥女安排了一个婚事,没想到却成就了她母仪天下。 那年长孙皇后才13岁,而她嫁的便是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也不过17岁。 公元617年,隋义宁元年5月,李渊起兵反隋,11月便攻占隋都长安。李渊登基称帝,是为唐高祖。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这使太子李建成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于是他讨好后宫妃嫔,在李渊面前说尽李世民的坏话。可以想象,当李世民征战在外为大唐拼命的时候,朝廷上却一片歌舞升平,还对他极尽诋毁之能事,长孙皇后心中的苦痛自是无法言说的,但她还是“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