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中国发展 作者:杨锐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央视当主持人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随着中国的复兴,在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形象和声音则成为央视主持人另一令人神往的选择。而把两者结合到巅峰状态并得到国内外广泛承认的只有一人,这就是杨锐。杨锐荣获中央电视台2004年十佳主持人称号。 注意,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影响力,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知名度。因为知名度就像是网上的点击率一样,有时很廉价。 何为影响力?影响力是相对于决策者、社会精英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产生的有质量有品质的社会影响。这位主角一定要有思想。另外,他(她)要个性鲜明。当然,以电视为例,这个公众人物必须享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央视九套每天的黄金时间《今日话题》DIALOGUE就为杨锐提供了这样一个几乎为他量身定做的访谈节目。2007年是该节目创办十周年。 杨锐在央视工作整20年。尤其在过去的十年间,杨锐和他的同事一共制作了两千三百多期节目。他代表央视采访了无数国际政要,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卡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布莱尔首相,英国查尔斯王子,芬兰和葡萄牙总统,约旦国王阿卜杜勒,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尼克松的女儿,赫鲁晓夫的孙女,以及许多副总统,外长,财政部长,将军,宗教领袖等等,还采访了无数演艺界明星,诺贝尔奖获得者,最著名的企业家。当然,他也在演播室采访过残疾人。 就受众而言,最喜欢收看他节目并非常重视该节目政策影响力的是各国驻京使节,外国记者和西方主要的智囊机构,国家各部委、各大研究所和院校的老师以及无数的大学生。他的节目成为无数外国来华者了解中国的窗口。 杨锐不仅用他流利准确的英语征服了国内无数观众,更主要的是他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他的思维方式,思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对每期话题的深度把握,现场的即兴发挥以及对西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使得他在访谈中控场能力极强。值得指出的是,他所主持的日播英文访谈DIALOGUE节目每周至少有四期是直播。他以流利的英语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端人物在央视圆楼二楼的三十三演播室和三楼的十七演播室从容不迫地对话。很多西方观众来信来电盛赞中国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国际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英国的BBC,日本的NHK和加拿大的CBC广播公司都专访过他。特别是在2008年初英国首相布朗来华访问之际,BBC资深主播爱德华先生特地在天安门广场实况直播独家专访了他,请杨锐点评中英关系和2008年奥运会。这是中国外交部破例同意的第一次允许欧洲媒体在极具象征意义的天安门广场采访一名中国人。应该说,杨锐的大器和国际化的平衡报道方式为中国、为央视赢得了荣誉。转型中的正在苏醒的大国需要这样的发言人或民间大使。中国需要杨锐这样的海归精英为中西方架起文化桥梁。 那么,杨锐到底是位什么性格的主持人?他的思想特色是什么?他如何看待自已的职业?他的国际视野怎样?他如何分析自己的国情?2007年3月份,在频道领导的建议下,他在央视网站开博,很快被央视网站评为继柴静之后的另一位新锐博主。他的文风犀利,文采飞扬,旁征博引,观点敏锐,学贯中西,是央视中少有的才子和学者类的主持人。 本书收集了六十多篇他对时事的点评,生活随笔和散文。悉心品味,读者一定会有意外收获。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杨锐的生活和思想轨迹应该是一部精彩的教材。对于那些中年的事业有成的白领,杨锐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他的学贯中西的智慧和知识结构应该成为他们的有利参考。对于年长的读者,他作为民族形象的代言人,有理想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他的思索轨迹和探索实践代表了新生代的精神面貌和竞争力,令长者回味过去,并释然地步入黄昏。 杨锐的英语如此炉火纯青,而他的国学根底又如此之深。他对历史和哲学的涉猎是其他央视主持人很难同时具备的优秀品质。 杨锐1963年出生于东北,1980年在江苏南通参加高考,状元及第,并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威尔士大学,获中外学士和硕士学位。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传媒大学担任荣誉教授和特约研究员。杨锐是国家翻译考试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全国对外友协理事和欧美同学会欧洲商会理事。他曾多次应邀赴西方国家采访政要或主持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是许多驻华大使家中的座上宾。杨锐多次担任全国高校英语演讲和辩论赛的决赛评委。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六十多篇他对时事的点评,生活随笔和散文。悉心品味,读者一定会有意外收获。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杨锐的生活和思想轨迹应该是一部精彩的教材。对于那些中年的事业有成的白领,杨锐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他的学贯中西的智慧和知识结构应该成为他们的有利参考。对于年长的读者,他作为民族形象的代言人,有理想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他的思索轨迹和探索实践代表了新生代的精神面貌和竞争力,令长者回味过去,并释然地步入黄昏。 杨锐的英语如此炉火纯青,而他的国学根底又如此之深。他对历史和哲学的涉猎是其他央视主持人很难同时具备的优秀品质。 杨锐1963年出生于东北,1980年在江苏南通参加高考,状元及第,并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威尔士大学,获中外学士和硕士学位。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传媒大学担任荣誉教授和特约研究员。杨锐是国家翻译考试委员会的专家组成员,全国对外友协理事和欧美同学会欧洲商会理事。他曾多次应邀赴西方国家采访政要或主持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是许多驻华大使家中的座上宾。杨锐多次担任全国高校英语演讲和辩论赛的决赛评委。 应该说,杨锐是中国媒体的骄傲。
作者简介
杨锐,性喜寒,爱丹青。思想上东西两望,性格上南北兼顾;开口洋腔洋调,骨子里国粹国骂。贵为“央视+佳”,却无半点“腥”气。虽字里行间富甲天下,名利场中却囊中羞涩,自称央视名嘴中的民工第一人。唇枪舌剑,独步银屏中西文化最前沿,阅尽高端。西风晚蝉,冷暖自知。信奉开卷有益,有朝闻道夕死而已矣的冲动与霸气。小眼如豆冷观东西和平,大嘴如鸦纵论南北发展,无非借三寸不烂之地,还原是非曲直。原谅大多人性弱点,痛恨国民劣根性。在大小和贵贱之间逆向思维。把栏杆拍遍,登临意,无人会。形意之间有书剑情结。孤独时冷若冰霜,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负剑独行。十年太极,刚柔相济。以江湖之远和庙堂之高,攻防兼备。《今日话题》啸聚无数中外高手,中西摆擂。巅峰对决。不论成败得失。只取是非高低。寒来暑往,名扬天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更发乎情止乎礼仪。云游于情理,沉浮,名利,进退和虚实之间,萍踪侠影,逍遥以对。前脚踏进空门,后脚误入红尘,举目CCTV-9:“上山由此而下”。
书籍目录
折冲樽俎 融冰之旅情动天下——解读中日两国的死结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再探岛国的忧患与捐躯传统 剑气中化解宿怨——克制,再克制的对日和解 跪下一位总理,站起一个民族——对比战后德目的忏悔 帝国兴衰与叶利钦的戏剧人生——终结历史的巨人及其个性 普京赤裸秀胸大肌——沙皇故乡的大国情结 普京垂帘:宪政无情人有意——“黑马”总理祖布科夫礼让“影子”总统梅德韦杰夫 两总理丢官,三总统换人——民意问责中的变与不变 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小议美国的天真与枭雄本色 政教分离与文明冲突——美国为何与伊朗过不去 赢得战争,输掉和平——伊战与美国衰落的起点 我最尊敬的美国人——专访美国前总统卡特 总理外长开“下流”玩笑——熊猫生理与政客心态 贝布托,笑对死亡的巴女总理——南亚家族从政的悲剧 横扫中亚的马鞭情结——私访哈萨克斯坦总统女儿纳扎尔巴耶娃忧乐国是 大而不强,富而不贵——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 洞窟里的飞天——释梦国产飞机的“大”与“小” 成败不等于是非——论渐进式改革的夹生和嚼蜡 调情绿色,冷眼政治——看2007年的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 腐败是必要的邪恶吗——东方绝症的似是而非 跟你说点悄悄话——新闻界的呓语 当信仰被绑架时——在希望的残阳里凭吊耻感 说监督太沉重——国情硬伤与“人大”的背影 面具下的烦恼——你所不知的港澳回归报道 阿扁又在玩火——“悲情”台独与岛内政治 中国的第四次思想解放——《物权法》保护下的“原罪” 羞于提及的“吾国吾民”——觉醒的民族与麻木的人吟游江湖 并非童话的红色童年——追寻童言无忌的乐趣 四条腿的好,两条腿的坏——红色童年纪事之二 红色消退后的补丁——审视美的黑白与残缺 童话、童心与童贞——做人与治国的超级境界 丑话说在大学前面——教育的失败与失败的教育 尘封十年的留学感言——海归的光环与尴尬 祭扫无迹可寻的天问——叹星空与荒冢之间的永恒 惜乎,湛生——百度辉煌中的忧伤 他跟鳄鱼有夫妻相——解析人与自然的情感游戏 梧桐树下的款款幽香——调侃我心目中的上海女人 欲说还羞的男人——也评男人的魅力和龌龊 那三十四个亡灵——严打之下的国殇 伤疤,超越和尊严——心灵极限的烛光 东西北京的比较——央视新址巨厦前的感喟 拷问“西贵东富”的幸福指数——脂粉窒息下的京城文化 一夜风雨,半世宁静——窥视中年浮躁的间歇我思,我说 大声希音与入世的诡辩——百家争鸣说国策 两制双轨中的一道倩影——白描范徐丽泰的人品 非对称的燕京双煞——王朔和于丹 启蒙的最后一课——死亡是伟大的平等 我是谁——兼论生命、生活和死亡 英语应该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吗——我裁判的全国大学英语辩论赛 无法摆脱的出镜情结——笔者形意之间的央视20年 绿色的国情和语言——解析英式英语的文化内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狗尾续貂解读晓旭红尘一梦 山丹丹花开与病态“春晚”——解构东北文化的“红”与“黑” 乱中取胜的“性”文化——谈票房李安的色与理智 没有“伤逝”的哀与怒——再读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代后记:叹堕落与文明的野合附:杨锐主持的央视国际频道名牌栏《今日话题》简介
章节摘录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再探岛国的忧患与捐躯传统 我不知道大片《日本沉没》在国内的票房,也未见国内媒体如何评论这部影片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因此不揣冒昧地打破沉默,谈谈个人看法。影片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说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终于在劫难逃,海底板块儿的撞击结果是岛国日本将不可避免地被海水淹没。于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孤胆英雄借助现代科技潜入三千米以下海底,引爆埋设好的相当于几十枚核弹爆炸当量的装置,把可能拖日本人海的板块儿拦腰炸断。首先承认,拍灾难片日本决不是好莱坞对手,其视觉冲击力远非《后天》和《海神号》那般,电脑特技效果过多过滥,很假。不过,这并非本文的焦点。 先从一个看似并不相关的现象说起。两周前我去日本京都开会,顺便四处看看,体察民情风俗,增加自己对邻国的认识。发现最扎眼的莫过于散布于市区大街小巷的座星罗棋布的神道寺庙。那里香火不断,贡品常设,每逢节假日和各种民间仪式,这里总要聚集着各年龄段的居民,寻找精神的寄托。陪同我的渡边教授说,日本国教神道寺庙的数目相当于日本小学校,全国共有二十万座。京都曾是日本国都,虽说明治时期的日本政教分离,但是类似神社和神龛的建筑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一位久居京都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京都古老建筑得以保存幸赖结束二战时美国前驻日本大使对盟军的忠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