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孙新杰 页数:237
内容概要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其内容丰富多彩,高深莫溯。武术的健身、防身、技击等功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武术中门类甚多,其中太极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者日众,习者如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本书特别介绍了简化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大架、七十五式旋极术对练、十三把旋极棍等套路及特点、旋极术理论,后附录:旋极术实用口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简化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大架 杨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杨氏太极拳大师郝明之 传统杨氏太极拳大架的运动特点 简化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大架动作名称 简化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大架动作说明 简化二十六式杨氏太极拳大架连续动作图第二章 七十五式旋极术对练 旋极术传奇 旋极术套路介绍 旋极术理论 武术家段成文先生传旋极术十步功 七十五式旋极术对练的功法特点 七十五式旋极术对练动作名称 七十五式旋极术对练动作说明 第三章 十三把旋极棍 十三把旋极棍的特点和要求 十三把旋极棍动作名称 十三把旋极棍动作说明 十三把旋极棍连续动作图附录 旋极术实用口决
章节摘录
杨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由杨露禅创始的杨氏太极拳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杨福魁(1799—1872) 字露禅,“禅”亦作“蝉”,别号禄缠,杨氏太极拳奠基人。河北永年人,幼年家贫。约10岁至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陈长兴每晚至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子弟,露禅殷勤侍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长兴喜其机敏,遂收为徒,尽传其术。数年后,以能避而制强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有“沾绵拳”、“软拳”、“化拳”之誉。约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返永年,以授拳为生。房东武禹襄兄弟三人亦折节求教。后到北京传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为旗营武师。因武艺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其传拳有“凌得其筋,万得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其精髓为“松”与“沉”(“松”是指全身放松,让“气”流通无阻, “沉”是下沉的意思,意念集中在腹部)。经过祖孙三代努力,在陈长兴传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基础上,几经修补、增删,演化为当今的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将拳传于其子杨班侯(1837--1892)、杨健侯(1839—1917),其中杨健侯也为推广杨氏太极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健侯将拳传于其子杨兆清。杨兆清,字澄甫,人称“三先生”。幼承家学,勤奋钻研,寒暑苦练,功夫日深。由于当时随着火器的出现,太极拳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能比在技击方面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