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宋富胜 页数:160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阐述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实践与农业信息化理论体系,以期为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基本思路和框架,为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及科研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化发展概述,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等等。 本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第二章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要素构成,应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研究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互动作用机制;第三章对比分析了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与提炼;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问题与成效;第五章总结了近年来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和经验,介绍了省内部分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和先进典型实例;第六章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模型定量衡量全省及各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为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七章为河北省农业信息化供需分析,研究农业信息的最主要需求者——农户的信息行为及特征,通过农户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和农户农业信息支付意愿模型的构建,全面了解农户信息需求的现实状况,找出其规律性特征,分析农业信息供给主体及农业信息供给的基本环节,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基层农业信息服务部门的现状、问题,建立了农业信息化供给博弈模型,从政府管理和信息中介组织服务质量两方面,分别讨论二者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农业信息供需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特征;第八章从制度、主体、技术三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了制约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原因,揭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供需主体互动机制;第九章探索性地提出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原则、目标和发展重点;第十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研究 1.2.2 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研究 1.2.3 农业信息化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 1.2.4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关联研究 1.2.5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1.2.6 农业信息化指标与测度研究 1.2.7 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研究 1.2.8 农业信息化经济学理论研究 1.3 研究方法2 农业信息化发展概述 2.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2.1.1 信息 2.1.2 信息化 2.1.3 农业信息化 2.2 农业信息化的内容 2.2.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2.2.2 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2.2.3 农业生产信息化 2.2.4 农业科技信息化 2.2.5 农村教育信息化 2.2.6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2.2.7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2.2.8 农村管理信息化 2.3 农业信息化的要素构成 2.3.1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3.2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2.3.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2.3.4 农业信息产业发展 2.3.5 农业信息人才 2.3.6 农业信息化主体及制度 2.4 农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2.4.1 经济增长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4.4 信息市场理论 2.4.5 需求层次理论 2.5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5.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2.5.2 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 2.5.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3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 3.1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3.1.1 美国 3.1.2 德国 3.1.3 日本 3.1.4 法国 3.1.5 韩国 3.1.6 印度 3.2 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3 国外农业信息化的经验借鉴 3.3.1 加强政府调控 3.3.2 高度重视农业数据库建设 3.3.3 选择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模式 3.3.4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3.3.5 科研、教育和推广相结合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4.1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4.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4.2.1 农村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2.2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 4.2.3 应用信息系统推广 4.2.4 信息资源开发 4.2.5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4.2.6 农业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5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5.1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5.1.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5.1.2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5.1.3 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 5.1.4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1.5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5.2 部分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5.2.1 石家庄 5.2.2 唐山 5.2.3 邯郸 5.2.4 廊坊 5.2.5 保定6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6.1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6.1.1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6.1.2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6.1.3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1.4 指标体系的建立 6.2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6.2.1 数据来源 6.2.2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测算 6.2.3 河北省各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主成分分析7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供需分析 7.1 农业信息需求分析 7.1.1 农业信息需求主体 7.1.2 农户信息行为及特征分析 7.1.3 农户信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7.1.4 农户农业信息支付意愿模型及分析 7.2 农业信息供给分析 7.2.1 农业信息供给主体 7.2.2 农业信息供给的基本环节 7.2.3 基层信息服务部门的调查与分析 7.2.4 农业信息供给博弈模型及分析 7.3 农业信息供需矛盾分析 7.3.1 农户需求信息广泛性与农业信息供给局限性的矛盾 7.3.2 农户需求信息及时性与农业信息供给滞后性的矛盾 7.3.3 农户需求信息可靠性与农业信息供给质量低的矛盾 7.3.4 农户可获得信息资源匮乏与部门大量信息资源闲置的矛盾 7.3.5 农业信息供给者与农户对信息价格定位差异的矛盾8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8.1 制度因素 8.1.1 正式制度 8.1.2 非正式制度 8.2 主体因素 8.2.1 政府定位不明确,职能缺位和越位并存 8.2.2 农业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8.2.3 农户对农业信息的现实需求不足 8.3 技术因素 8.3.1 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化程度低 8.3.2 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9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9.1 农业信息化发展原则及目标 9.2 农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9.2.1 基础设施建设 9.2.2 信息资源建设 9.2.3 信息传播体系建设 9.2.4 信息开发应用10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0.1 合理界定和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10.2 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10.3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 10.4 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10.5 加强宣传与教育培训,调动农民信息需求参考文献附录1 农户信息需求调查问卷(由户主填写)附录2 农业信息服务部门调查问卷附录3 河北省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后记
章节摘录
2农业信息化发展概述 2.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2.1.1 信息 许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对信息进行了专门研究,致使信息的概念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信息论奠基人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辞海》将信息定义为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美国的《韦氏字典》将信息定义为用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可见,信息表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赋予数据一定的含义或约定,有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本书将信息定义为经过加工处理的,影响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有用数据。 尽管从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角度给出的信息定义不尽相同,但目前使用的信息概念都具有如下特性: (1)普遍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只要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客观事物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出大量信息,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性。 (2)依附性。信息本身不是事物,而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才能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声像、事物等记载或反映信息,凭借声波、光波、电波等介质传递信息,使用纸张、胶卷、磁带、光盘等物体存贮信息。信息依附于物质载体,信息与其载体不可分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