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熊志勇 页数:407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些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困难越来越多,一些人抱怨中国崛起的机遇期消失了,一些人抱怨外国的阻挠。其实中国够幸运的了,邓小平的政策带给中国的机遇期至少已有30来年。我们的机遇期比美国崛起时长得多,美国当年的困难一点不比我们少。美国在20世纪崛起的阶段对外遭遇两场世界大战,对内30年代初的危机及其后的萧条不知比中国今天的状况严重多少倍。在崛起的关键的关键阶段,1933—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罗斯福去世前几天指出:“他已引领这个国家走出最为严峻的危险,并且使美国获得了最高程度的安全、影响力以及尊重。”我同样认为,罗斯福即便有过失误,仍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因为他不仅率领美国人摆脱了国内的重重危机,而且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然而,美国著名学者李侃如是这样解释的:“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总统取决于两点,一是在任者的才干,二是当时的形势。譬如说克林顿。他具有成为一位伟大总统的才干,但却没碰上需要做出历史性决定的危机。相反,罗斯福作为一位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而受到人们的缅怀,因为他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契约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法西斯和日本人。然而,他做到前者是因为他碰上了大萧条,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做到后者,那是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看来,美国人与中国人都有“时势造英雄”的看法。中国现在也有时势,但能否继续转化为机遇期,它七分在人、三分在天。今天我们来看看美国领导人和美国政府如何带领那个国家迅速崛起并问鼎世界的历史,或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启迪。 在着手本项目的研究时,我们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界定美国崛起的时间;二是如何界定什么是孤立主义。在这两个问题上,中美学术界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对它们作个说明。 根据《辞海》的解释,“崛起”一词的意思是突起、兴起。从广义上讲,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兴起可以从它的独立战争算起。1776年7月4日,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上,由一批反抗殖民统治的志士组成的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提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横空出世。在此后的120来年间,美国忙于巩固自己的独立地位,并逐渐扩大自己在美洲的领土和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力量和美国的影响都基本局限于美洲。虽然在1844年时,美国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沾白种人的光,获得了与其他欧洲大国同样的特殊权益,但那更多是一种搭便车的作法。它的经济实力远不如中国。在1870年时,中国GDP占世界的17.3%,而美国只占0.9%。实际上,美国只是一个美洲的区域性大国。美国除了经济迅速发展外,其军事力量微不足道,国际影响力更是弱小。那时,美国绝少参加国际会议,也未参与大国间共同的决策,仅仅被当作二流国家。1880年,一位德国使节宁愿忍受减薪的降级待遇也不愿被派到华盛顿。中法战争期间,美国曾试图从中进行斡旋,法国根本不理睬。1892年前,驻华盛顿的外交官无一是大使级,因为没有欧洲国家认为美国足够重要,值得派遣那个级别的外交使节。从狭义上讲,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突起或崛起要从19世纪末开始。它有两个标志:一是在19世纪末,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大国。美国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向国外延伸,它也更加关注国际市场。二是在1898年美国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敢于向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挑战,并获取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那时起,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力量和美国的影响都开始向全世界展开。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领域都取得世界第一或前列的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问鼎全球。在这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从地区性强国崛起为世界霸权国家。本书就是重点研究美国在狭义上的崛起阶段的对外关系。 通过研究美国这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我们注意到孤立主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原想把孤立主义作为书名,但怕一些人只看这4个字便提出质疑:20世纪不断搞扩张的美国哪来的孤立主义?其实,中国人本来不该望文生义的,应该探究在名字之后的真正内容。孤立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曾长期奉行的一项外交政策原则,至今仍偶有影响。这项原则源起于18世纪70年代美国争取和巩固独立的时期。对它最权威的阐述是美国国父华盛顿在1796年结束总统任职时所作的告别演说,尽管他没有使用孤立主义这个词。他是这样讲的:“我们要对所有国家严守信用和正义,要与所有国家建立和平与和谐。……最关键的事情是绝不要永远地、固执地讨厌一些国家而热烈地亲近另一些国家。……我们对待外国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在发展我们的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与其发生政治联系。……欧洲的一系列的根本利益或与我们无关或与我们关系非常微小。因此,欧洲肯定会经常陷人纠纷,而这些纠纷的原因实质上与我们无干”,所以卷入欧洲的政治是不明智的。“我们超然于世外,便使我们能够遵循一条不同的路线。……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性的同盟。……时时小心从事,通过适当的安排让我们保持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谨慎地依靠临时结盟”。在他之后的几任总统都继承了这个政策原则。根据他们的讲话,可以总结出这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即与各国普遍和好、不结盟,不卷入欧洲政治,自主超脱,留有余地,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美国的利益。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不结盟,不卷人大国之争,避免被人利用,给自己找麻烦。孤立主义根本就不是扩张的反义词。本书想证明的是,正由于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美国才取得了扩张的成功。 随后可能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写美国外交的中文书不少了,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吗?这些年中国人总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其中包括机遇期问题、与邻国纠纷问题、与大国关系问题,等等。为此我们不妨看看现任霸权国美国是如何崛起的。前些年一本名为《大国的兴衰》的书非常流行。它着重从硬实力角度介绍了历史上的霸权转换,但它的理论并不完全适合说明美国的崛起历史,因为美国并没有像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那样参加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国对世界的影响不全是靠硬实力。本书分别从一些读者可能会关心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的崛起攻略,温故知新,或许对人们思考中国崛起之路有所帮助。一些人说美国是个霸权主义国家,它的历史有什么可学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他是从今天看待美国的历史,或者他对在二战前的历史并没有完整的知识。要知道,在20世纪上半叶同时崛起的不只美国一家,还有日本、德国和苏联。但今天只剩下美国一家。想获得霸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二是他把学习当成重复或模仿的同义词。毫无疑问,由于背景和条件的不同,美国的历史几乎没有中国人能够重复和模仿的东西。学习本该是一个借鉴、思考和创新的过程。美国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国民。今天美国人用的很多东西本来都不是美国人创造的,但都被美国人学来了。从本书讨论的历史情况看,比如,中国人最爱表达的主权观,是美国人从欧洲人那里“淘”来并推销给中国人的;自由贸易政策,过去人们都把它看成是美国的强权主张,其实这个理念是美国人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然后把它制度化,并推广到全球;研究生教育,人们常说现在理想的教育途径是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在英国等国接受本科教育,到美国接受研究生教育。其实研究生教育是德国人开创的,美国人把它制度化并将其扩展为包括新兴实用专业知识在内的教育系统,培养了比任何国家都多的专家和应用性人才。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学习一词,相信本书所讲的“美国故事”就会有其价值。 本书着重介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贯彻孤立主义原则的历史。这段时间是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关键时期。虽然美国从美西战争开始走出美洲,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但能否走好还取决于它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外政策。进入20世纪后,美国面临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后接连遭遇经济危机,这些国内问题的处理需要政府和领导人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美国所处的世界环境更是错综复杂。首先,美国需要一个巩固的后方,奉行多年的门罗主义政策并没有保证美洲的稳定,问题仍屡屡出现。其次,美国利益的海外扩张就有可能与逐渐衰败的老牌霸权国家英国发生摩擦或冲突。如何处理好与英国的关系,使其不成为美国崛起的阻力,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任务。再者,同期世界上出现了几个与美国争夺霸权地位的国家。在亚洲是新兴的强国日本,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亚洲大国中国;在欧洲已完成统一任务的德国也日益强盛,有超过英国和法国的趋势。这两个国家都有控制本地区并进而称雄世界的野心。它们与美国构成了竞争的关系。如何在竞争中挫败这两个国家而取得领先地位,这成为美国领导人要面对的一个艰难的挑战。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俄罗斯帝国范围内突然冒出的新型苏维埃政权更加深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布尔什维克以资本主义世界为自己的革命对象。如何避免与这种政权的冲突也是美国需要探索的问题。不仅如此,崛起的美国与先前的霸权国家一样期望有一天能够引领世界。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建立美国的世界体系成为那半个世纪美国领导人、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艰巨任务。当然,讲外交离不开内政,所以本书也简单涉及到外交决策的国内背景。 本书由我主持编写,参加写作的有近几届博士生。这个项目得到北京市教委的大力资助,因为我的一位博士生曾获得北京市的优秀博士论文奖。本项目既给我一个机会来总结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心得,也让众多博士生有机会一起通过实践来学习做研究。本书初稿的第二、五章由陈积敏(现为中央党校教师)负责,第三、四章由宋微(现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人员)负责,第七章由侯自强负责,第八章由阎彬负责,第九章由史海东负责,第十章由谷红玉负责,其余章节都由我负责。由于我在统稿时对初稿做了较大改动,所以我对内容和错误负责。此外,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梅仁毅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赵梅研究员等同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完善本书非常重要。也感谢时事出版社的苏绣芳主任,没有她的支持,这本书无法面世。 熊志勇 2012年9月
内容概要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介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从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它所面临的各种国际挑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历程。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对外奉行的孤立主义原则在它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矛盾和推迟与其他强国决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熊志勇,外交学院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是中国外交史、美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曾担任过外交学院的科研和教务管理工作,也于2001—2003年间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研究室工作。近年还在哥伦比亚Externado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和爱尔兰科克大学从事教学。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名师奖和北京优博论文指导奖、所授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主要论著为《中美关系60年》、《百年中美关系》、《中国与美国——迈向新世纪的回顾》、《美国政治与外交决策》(合著)和《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合著)和《中国当代外交史》(合著)等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孤立主义与美国的扩张
一、美国独立与孤立主义的选择
二、门罗主义的提出
三、美西战争与门户开放政策
四、创建国际联盟的困境
五、孤立主义的放弃与二战结盟
第二章对拉美地区的政策——谋划周边
一、从领土扩张到商业扩张
二、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三、睦邻政策的实施与关系的改善
第三章对英国的政策——低成本的霸权更替
一、争取英国接受门罗主义
二、尝试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三、实力获取英国霸权转让
第四章对德国的政策——应对同期崛起的欧洲大国
一、早期两国利益的碰撞
二、阻止德国的扩张
三、帮助德国恢复
四、从中立到消灭法西斯
第五章对苏联的政策——应对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
一、历史上的美俄关系
二、从不承认到承认苏联
三、对苏联的信任缺失
四、走向联盟之路
五、从合作到遏制
第六章对东亚的政策——应对日本在华扩张
一、面对衰退的中国和崛起的日本
二、门户开放与对日关系
三、“不承认”政策的提出
四、从《九国公约》到“不承认主义”声明
五、从制裁日本到联华抗日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从保护主义到自由贸易
一、从贸易保护走向自由贸易
二、退回到保护主义的末路
三、确定自由贸易的方向
四、与英国争夺自贸体制主导权
五、最终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第八章美国对外金融政策——建立美元霸权
一、国内建立中央银行和金本位制
二、对外推行金本位制和金元外交
三、推动制定道威斯计划
四、从缓债到恢复金融合作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九章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战争——战胜所有挑战者
一、发动美西战争
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美国文化的传播与扩张——让世界美国化
一、借助传教士扩大美国影响
二、利用新兴媒体输出美国文化
三、建立国际传播机构
结语:美国崛起和问鼎之路的讨论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华盛顿会议从1921年1 1月12日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6日。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也就是说,各自的主力舰总吨位不超过52.5万吨,由于现有的吨位大大超过了该数额,实际上要求美国销毁48艘中的30艘(包括建成的或正在建造中的),英国则从45艘减到20艘,日本从27艘减少PO10艘。此外,各国应停止建造主力舰10年。 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另一目的就是拆散英日同盟,以削弱英国在远东的优势地位。英日同盟建立初期,美国采取了谅解与支持的态度,因为它担心俄国的扩张。西奥多•罗斯福甚至曾以为英、日两国能共同分担维护门户开放原则的义务。然而随着日本在远东的优势地位不断扩大,英日同盟的存在逐渐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巴黎和会后美国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更加尖锐。日本在一战期间把“二十一条”强加给中国政府,企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美国看来,这不仅违反了门户开放政策、直接威胁了美国在华利益,而且最终会把美国人赶出亚洲和西太平洋。此外,在帝国主义干涉俄国革命期间,日本趁机占领了东西伯利亚的全部战略要地。美国据此感到了日本独占亚洲的野心。这是美国决不能容忍的。美国必须拆散英日同盟。与此同时,英国和日本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日本不断进行扩张,英国在华利益受到威胁。英国有人甚至认为日本可能成为敌人,更加倾向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英国考虑到自己在东亚的广泛利益,希望用英、美、日三国同盟代替英日同盟,但是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因此英国转而主张将同盟改为互不侵犯公约,并邀请法国参加,形成《四国条约》。这一条约保证美、英、日、法互相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地区的属地,当它们之间发生争端或遇到外来侵略威胁时,进行共同磋商。于是,美国同意接受《四国条约》,终结了英日同盟。 华盛顿会议无疑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突出地表明了美国在世界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预期的目的几乎全部达到:成功地控制了英国海军扩张,废除了英日同盟。这是继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尝试失败之后,美国对英国霸权体系发动的成功进攻。
编辑推荐
《美国的崛起和问鼎之路:美国应对挑战的分析》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