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苏豫 页数:259
前言
从乘坐花轿的传统结婚习俗演变到教堂宣誓的西式结婚礼仪,从海角天涯的集体结婚方式到别具特色的空中结婚仪式……古往今来,人们以种种不同的婚俗形式,抒发了各自对婚姻幸福的真情祈祷,对末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在生活祥式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日,随时代的变迁加快了变革的脚步,现代人的婚庆形式在不断地变化。与以前相比,现代结婚形式在延续了已往的一些传统习俗的同时,又融入了很多时尚的新元素。拍婚纱照、婚车迎送、到酒店摆喜酒、旅游度蜜月已司空见惯,空中结婚仪式、水下结婚仪式、沙漠结婚仪式等个性化结婚仪式层出不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婚的形式花祥百出,令人眼花缭乱。当一些人简化结婚的同时,另一些人则一掷万金打造出豪华的世纪婚礼,买上9999朵玫瑰,租上豪华的奔驰、宝马、林肯、兰博基尼等等车队浩浩荡荡前去迎亲,在五星级酒店大宴宾客。在觥筹交错、杯盘狼藉之后,一对新人也筋疲力尽。在这种用重金营建的隆重、喜庆以及热闹场面下,不得不让人沉思婚姻的真谛是什么? 回顾过去,一队人抬着花轿接新娘,“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两人生活甜蜜而美满。 不管已往、此刻还是将来,千奇百怪、形式不一的婚俗不过是人们依靠感情、抒发祝愿的外在形式,五色缤纷的婚俗终究都将回归纯朴的婚姻本真;艰难凋敝时可以依靠的肩膀;历经沧桑后依然相伴的影子:头发斑白时仍然相互扶持的双手。 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昧的传统习俗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这本书,一窥他的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结婚习俗。 由于本书编辑的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导。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带副碗筷到夫家;新人入洞房,媒人抛过墙;四轮马车双马对儿;男女分行戏打球;禁止新郎新娘同房;打红伞、喂全鸡;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三媒六证;带伞聘婚;彩船、雪橇迎亲……多姿多彩的结婚习俗,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且是整个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精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东北地区:博采众家之长
第一节 黑龙江结婚习俗
相亲——断八字、看门户
订婚——礼尚往来
嫁娶——彩船、雪橇迎亲
闹洞房——歌舞升平
回门——双回门
第二节 吉林结婚习俗
相亲——问门户
订婚——小定、放定、大定
嫁娶——礼多神不怪
闹洞房——留不留宿
回门——三朝回门
第三节 辽宁结婚习俗
相亲——看门户
订婚一各有所得
嫁娶——喜车接新娘
闹洞房——纯属娱乐
回门——感恩的心
第二章 华北地区:“门当户对”、“以命相择”
第一节 北京结婚习俗
相亲——十二属相相合
……
第三章 华中地区:大宴宾朋谢四方
第四章 华南地区:不会对歌娶妻难
第五章 华东地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第六章 西北地区: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七章 西南地区: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八章 港澳台地区:中西合璧演绎幸福
章节摘录
版权页:随着阵阵鞭炮声,热闹非凡的婚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一一“总管”的指挥下,双双向祖宗行礼,然后共同吃两碗饭、两碗肉,喝两碗酒,再与亲属“高亲”共进晚宴。宴席以吃肉(“高亲”特别受优待,一人一斤)喝酒为主。凡是参加婚礼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饭饱后,婚礼便进入高潮。除新郎新娘外,在“梆梆头’’的领唱下,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在堂屋里围绕着火塘,手拉着手载歌载舞,跳起“梆梆舞”。“梆梆舞”主要由“梆梆头”领唱(梆梆头一般五六个,少则二三,多则十几个,由长者或本寨有声望、懂舞的人充当)。领唱者一般只唱两句,每句七个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复“梆梆头’’领唱的词。群舞者可高八度唱结尾句。歌词内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长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优点初一些庆喜的词句。对客人的招待,根据主人的财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饭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继续跳“梆梆舞”。第三天亲朋吃了早饭后便纷纷告辞。到此,欢乐的婚礼才告结束。云南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如果某个小伙子喜欢某个姑娘,要用藤篾编制脚圈、项圈送给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则送一条用五色线编织成的腰带给小伙子作为定情物。双方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后,男的就告诉父母,请媒说亲。按惯例要说亲三次;第一次带上茶叶一包、烟草一包、烧酒一瓶:第二次带上煮茶用的土罐两个、烟草两把、酒20碗;第三次带上土布一件、谷子两邦(每邦约六千克)、绿布一尺,并可选定婚期。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篝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自己的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兴讲排场。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了。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儆戒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儆戒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的新郎,通常是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哭婚,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受人称赞,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家门口才止住。送亲的队伍则挑着或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衣服、被褥、农具等,还有糯米饭和染成红、黄、白三色的几大摞糯米粑粑。嫁妆中还必须有舅舅送给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箩,弟弟送给新娘的一根手链和一根背带。
编辑推荐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全知道》:内容涉猎最全面,涵盖民族最广泛。历史跨越最悠久,语言表述最精练。知识结构最精确,收藏价值最巨大。中国的结婚习俗常识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忘的文化宝藏!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旗锣伞扇:位于迎亲队伍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