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作者:杨威//张宇鹏|主编:潘桂娟 页数:424
前言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据相关文献记载,20世纪以来,流感——这一看似常见的疾病频繁爆发,已经对人类生命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并迅速向世界范围扩散。尽管世界各国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防范,但仍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病人死亡,同时造成了人们心理的极大恐慌。中医学在长期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处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1955~195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SARS以及后来的禽流感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学的伤寒、温病和(或)瘟疫范畴,运用中医学理论对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机及传变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古今医家对流感样病症的发病、诊疗和预防有着不同的认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理论。系统发掘沉积于中医古代文献之中的医论医话、临床医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特色与优势,对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和诊疗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对于临床应急救治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中医学认为,流行性感冒类似病证具有时令性和(或)时行性特点。因此,我们统称为“时病”。
内容概要
《古代中医时病医案》精选了宋代至清末古代名医著作中对现代流感防治有借鉴意义的1000多例验案,适合于从事流感防治的临床医护人员、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医科院校在校学生阅览和参考,从中可以获知古代中医名家诊治流感样时令性疾病的宝贵经验。数千年来,中医学在时令性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中,在诊治伤寒、时行感冒(伤风)、风温、春温、冬温、暑温、湿温、秋燥、温热温毒、疫疠(瘟疫)、伏邪、伏暑等时令性疾病方面,有大量的临床验案流传至今。这些临床诊疗的原始记录,对于中医药防治现代的时令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威,副研究员。从事中医藏象、五运六气、疫病理论研究。张宇鹏,助理研究员,中医藏象,疫病防治理论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伤寒医案《伤寒九十论》医案(宋·许叔微)太阳发热自汗案太阳发热恶寒案太阳自汗恶风案伤寒背强汗出恶风案伤寒无汗恶风项强案伤寒发热身痛案伤寒失汗衄血案伤寒烦躁案伤寒闭目案伤寒脾约案误汗筋惕肉案结胸可下案六阳俱绝案《医说》医案(宋·张杲)伤寒头重面青案《丹溪治法心要》医案(元·朱震亨)伤寒咳嗽案伤寒发热案伤寒疼痛案伤寒发热口干案《医学正传》医案(明·虞抟)阳明实满案少阳阳明合病案《医类案》医案(明·江瓘)太阳中风案太阳恶风小便涩案太阳阳明合病案伤寒项强案伤寒发热案内伤挟外感案劳复发热恶寒案伤寒心悸目眩身战案伤寒神昏案余热不解案夏月伤寒案伤寒怫郁案伤寒泄泻案伤寒水逆案《医宗必读》医案(明·李中梓)伤寒燥屎案参附救急案太阳伤寒案三阳合病案太阴风热案神昏谵语案类伤寒案《寓意草》医案(明·喻昌)伤寒阴厥案伤寒阳欲脱案伤寒发癍案时气伤寒治各不同案伤寒戴阳案伤寒宜用人参案伤寒壮热肌肤枯涩案《轩岐救正论》医案(明·肖京)两感伤寒案夹阴伤寒案伤寒遗热案《张氏医通》医案(清·张璐)欲作战汗案腹中雷鸣案怀妊伤寒案正阳欲脱案热传手少阴心经案热伤阴血案伤寒胃气将尽案《素圃医案》医案(清·郑重光)少阴虚寒案时疫伤寒案食滞太阴案水极似土误治案时疫阴癍亡阳案吐汗亡阳案病传少阴亡阳案阳明病须断饮食案阳明蓄血案少阴病热乃可治案汗多亡阳案误汗亡阳案伤寒厥阴少阳并治案厥阴伤寒案夹阴伤寒案夏月伤寒案《瞻山医案》医案(清·任瞻山)客忤中恶案《医权初编》医案(清·王三尊)深秋感寒呕吐案感寒误发表案夏月感寒思热饮案六月感寒用麻桂案舌苔不足为凭案感寒兼积痰案虚人感寒案《临证指南医案》医案(清·叶桂)感寒咳嗽案寒包热咳案《叶氏医案存真》医案(清·叶桂)阳明湿热心下痞结案表里两解案邪结阳分案阳明蓄血案阳虚邪客案阳明腹满虚烦案少阴中寒肢厥案少阴格阳案阳明中喝案太阴寒伤案《续名医类案》医案(清·魏之绣)重感风寒案伤寒复感寒案虚证伤寒案太阴伤寒案少阳阳明并病案太阳阳明病案……第二章 时行感冒(伤风)医案第三章 风湿医案第四章 春温医案第五章 冬温医案第六章 暑温医案第七章 湿温医案第八章 秋燥医案第九章 温热、温毒医案第十章 疫病(瘟疫)医案第十一章 伏邪医案第十二章 伏暑医案
章节摘录
时气伤寒治各不同案黄曙修与乃翁起潜春月同时病温,乃翁年老而势轻,曙修年富而势重。势重者,以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表侄施济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人药,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大便一次。曙修颇觉轻爽,然疑药下之早也,遣人致问。余告以此证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日向安,不必再虑。往诊见老翁病尚未愈,头面甚红,谓日:望八老翁,下元虚惫,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所谓戴阳之证也。阳已戴于头面,不知者更行表散则孤阳飞越,而危殆立至矣。此证从古至今,只有陶节庵立法甚妙,以人参、附子等药,收拾阳气,归于下元,而加葱白透表以散外邪,如法用之即愈,万不宜迟。渠家父子俱病,无人敢主,且骇为偏僻之说,旋即更医,投以表药,顷刻阳气升腾,肌肤粟起,又顷刻寒颤咬牙,浑身冻裂而逝。翁虽海滨一氓,留心管晏富国之略,而赍志以没也,良足悼矣!其医于曙修调理药仍行克伐,致元气日削,谢绝医药,静养六十余日,方起于床。愈后,凡遇戚友家,见余用药,率多诋訾。设知当日解表和中,俱用人参,肯舍命从我乎?是其所以得全者,藉于济卿之权巧矣。——明 喻昌《寓意草》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
编辑推荐
《古代中医时病医案》是中医药防治流感参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