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徐荣谦 编  页数:396  

内容概要

本教材在基础理论部分以“少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部分以“五脏证治”为核心,结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以证为经,以病为纬”,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医儿科体系。     全书分为中医儿科学基础和中医儿科,临床两大部分,临床部分系统地介绍了肺系病证、脾胃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等小儿临床常见病证。在具体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每个证的选方尽量选用学术界公认的方剂。同时,列出其他教材所选用的方剂,使使用者既了解本教材的选方。也了解其他教材的相关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临床。

书籍目录

上篇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孕育时期——先秦、汉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阶段——两晋、隋、唐    第三节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北宋    第四节 中医儿科学的昌盛时期——元、明、清    第五节 中医儿科学的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  第三章 小儿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年龄分期    第二节 生长发育规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体格发育    第四节 智力发育    第五节 变蒸学说  第四章 小儿的喂养与保健    第一节 小儿的喂养    第二节 小儿的保健  第五章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的病理特点  第六章 四诊概要    第一节 小儿疾病的诊断特点    第二节 望诊    第三节 闻诊、问诊、切诊  第七章 辨证概要    第一节 小儿疾病的证候特点    第二节 五脏辨证  第八章 小儿疾病治疗概要    第一节 小儿疾病的治疗特点    第二节 小儿用药的特点  第九章 小儿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第一节 常见病的预防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三节 小儿的康复下篇 中医儿科临床  第十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肺炎    第五节 哮喘    附:哮咳  第十一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口疮    第二节 鹅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厌食    第五节 积滞    第六节 疳证    第七节 腹痛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便秘    第十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第十二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十三章 肝系病证    第一节 癫痫    第二节 多发性抽动症    第三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第十四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尿血    第二节 水肿    第三节 尿频    第四节 遗尿  第十五章 时行疾病    第一节 时行感冒    第二节 麻疹    第三节 奶麻    第四节 风痧    第五节 丹痧    第六节 水痘    第七节 手足口病    第八节 小儿麻痹症    第九节 痄腮    第十节 顿咳    第十一节 小儿暑温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三节 绦虫病  第十七章 小儿杂证    第一节 五迟、五软    第二节 解颅    第三节 紫癜    第四节 贫血    第五节 夜啼    第六节 汗证    第七节 痿证    第八节 儿童类风湿病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节 奶癣(湿疹)  第十八章 小儿急症    第一节 惊风    第二节 闭证    第三节 厥证    第四节 疫毒痢  第十九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黄    第二节 硬肿症    第三节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附录  附录1 儿科古代主要著作简表  附录2 儿科常用方剂名录

章节摘录

插图:明代儿科名家万全著有《育婴家秘》(1579年)和《幼科发挥》(1579年)等书。刀氏重视小儿的胎养(孕期预养)、蓐养(初生护养)以及鞠养(婴幼儿调养)。他还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并在《黄帝内经》“一水不胜二火”的启示以及丹溪学说的影响下,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万氏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的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儿科五脏证治的理论体系,对于后世探讨d,JL生理、病理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万氏首先将推拿疗法应用于儿科,用药处方亦甚简当。在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万全这些重要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秦景明著《幼科金针》两卷(1641年),共列96编,102证。每编首列诗歌一首,以概全编内容精要,次论病因证候,再列主治方药,从初生至成童,有关儿科诸证无不悉备。这是明末一部简明扼要、全面完善的儿科著作。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尽管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挟明代余威,清代早期仍涌现了大量的儿科著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夏鼎的《幼科铁镜》(1695年)、沈金鳌的《幼科释迷》(1774年)、陈复正的《幼幼集成》等。夏鼎的《幼科铁镜》一书很多地方出自他的切身体会,语言朴实,多经验之谈。他在书中首先提出“九恨”、“十三不可学”、“十传”,着重针对当时医家流弊,而提倡医事道德。对于小儿疾病的诊断,他主张望面色审苗窍和脏腑虚实辨证。书中有“望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五脏各有所司从外知内”的详细论述,但对虎口三关指纹持有异议。他说:“常见筋透三关,竟无病者;亦有病时透三关,而必不亡者。”“予两代经过不验,不忍隐而不言。”他还创立了小儿灯火疗法,用于治疗脐风有一定的疗效。沈金鳌治学严谨,著作审慎,自谓“必得所传授,亲习其事”,“皆确凿可据”者然后笔之于书。《幼科释迷》每一章节之首冠以四言韵语,以阐明其义理,便于学者诵读记忆,掌握应用,然后列举前人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加以论证。其目的是:“要皆择其至精至当,归于一是”而达到能够使之“以相发明”的作用。他认为,“小儿脏气未全,不胜药力”,故提出“勿轻易投药”、“用药亦不可太猛”等主张。他还指出:“古人治幼儿,或专攻,或专补,或专凉,或专热,皆有偏处。”所以他自己治小儿“一以中和当病为归,不敢偏于攻补凉热”。陈复正的《幼幼集成》对小儿虎口三关指纹既不全面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而是根据实际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归纳为“当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他在书中列“惊风辟妄”一章,并引各家有关惊风之说加以批判,新立“误搐、类搐、非搐分门别证”一章。他将伤寒病之柔痉、刚痉列为误搐,将暑证、疟疾、咳嗽、丹毒、疮痈、疽疮、霍乱、客忤、中恶列为类搐,将慢脾、吐泻、大惊卒恐列为非搐。他所区分的误搐、类搐、非搐各条“即幼科之急惊、慢惊、慢脾者,尽在于此”。明清两代,温病学说的形成对促进儿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儿热性病的治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使儿科的临床疗效大大地提高,降低了病死率,并使中医儿科学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发展。

编辑推荐

《中医儿科学》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儿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和中医儿科学教材一起读,收益更多
  •   速度还挺快的 看起来像正品 不错
  •   应该是最新的一款,用着还好
  •   书是正版 ,看怎么学了
  •   就是折扣不高
  •   书写得很好,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内容详细,有实用价值
  •   因为家有宝贝,买来自学的,不错,有用,有小儿推拿的基础看起来省力多了。
    在当当买书快10年了,都很满意
  •   很好 和学校发的书一样 发货很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