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何梦瑶 页数:521 译者:吴国昌 注解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
内容概要
本书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何氏极力推崇并继承了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的学术思想,因而本书的主要内容多直接从王氏的《证治准绳》辑出。何氏认为,《证治准绳》虽为当代医书之冠,但对初学者来说,还是过于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医碥》的特点是简约明了,易读易懂。“医碥”,即医学阶梯的意思。本书“辛序”对《医碥》的评价是“言简而意赅,深入而浅出”,确非虚言。其实,简约明了不等于粗陋浅薄,要从《证治准绳》那样的巨著中凝练出精髓,没有深厚的临床实践功底是难以做到的。同时,要在行文上做到易读易懂,更需治学通透。此乃本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氏可谓博览多闻。当时西学已经传人,何氏亦有所涉猎,算学、几何都曾用功。本书虽然直接看不到多少有关西学的内容,但何氏受西学影响,崇尚务实、致用、不尚玄的思想风貌是显而易见的。何氏在本书自序中写道:“瑶少多病失学,于圣贤大道无所得,雅不欲为浮靡之辞,以贻虚车诮。” 除了《医碥》外,何氏还辑有多种医学著作,如《神效脚气秘方》、《追痨仙方》、《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被合为一集,名《医方全书》。此外,尚有《伤寒论近言》、《本草韵语》、《针灸吹云集》等。
书籍目录
卷之一 杂症 脏腑说 心包络三焦说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水火说 命门说 五脏生克说 五邪说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六气说 六气后论 运气说 虚实寒热说 补泻论 反治论 标本说 表里论 阴阳论 夏月伏阴辨 气 血 发热 潮热 恶寒 寒热 诸中总论 中风 中寒 中暑 中湿 中气 中食 中恶卷之二 杂痘 伤风寒 破伤风 伤暑 伤湿 伤燥 春温 瘟疫病论 疟 咳嗽 喘哮 短气、少气 暖气 呃逆 欠、嚏 伤饮食 不能食 劳倦伤 ……卷之三 杂症卷之四 杂症卷之五 四诊卷之六 诸方上卷之七 诸方下方后附录
章节摘录
中腑多兼中脏。如左关脉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两胁皆肝部位,而左胁尤肝所居。筋脉拘急,肝主筋。目瞤,肝窍于目。头目眩,肝火上冲。手足不收,坐踞不得,皆筋病也。此中胆兼中肝,犀角散之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赤汗多,汗为心液。心神颠倒,舌强,言语謇涩,心脉上荣舌本。忪悸恍惚,此中小肠兼中心,加味牛黄散之类。如右关脉缓或浮大,面唇黄,汗多,脾湿盛也。身重怠惰,嗜卧,肌肉瞤动不仁,脾主肌肉。腹胀不食,脾气不运。此中胃兼中脾也,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涩而短,鼻流清涕,多喘,肺气上壅。胸中冒闷,胸中,肺之部分也。气短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经典,做临床,把自己培养成铁杆中医。 ——中医泰斗真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