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用耳朵学中医系列丛书》组委会 编 页数:182
Tag标签:无
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朗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古人称读书为“念书”,所谓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要饱含情感,要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意境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看书取代了读书,成为当下中国人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声音都是这个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一者,信息就是残缺不全的。高效率的读书讲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我们常常苦恼于诵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晦涩难懂的
内容概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朗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古人称读书为“念书”,所谓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要饱含情感,要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意境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看书取代了读书,成为当下中国人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声音都是这个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一者,信息就是残缺不全的。高效率的读书讲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我们常常苦恼于诵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看则不明其字义,读则不知其发音,而且愈是不会读,愈是不愿意去读,更不要谈在诵读中体味美了。可是古代学习中医往往是耳提面命、口授心传,先生边念边讲,弟子边听边背,出自师口,入之徒耳,即便当时不完全理解,然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听闻和诵读,可以通过声音不断揣摩和体会文字所携带的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文义。不仅记得牢,而且学得快。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用耳朵学中医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丛书。 这套丛书的医典卷由白云出岫先生朗读。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深邃的经义交融在一起,从多角度冲击我们的大脑,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 医典卷共包含八册:《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医宗金鉴心法要诀》和《精选中医歌赋》。为了保证文字的质量,本辑内容均采自精校本,且以原文为主,不加注释。为了让读者能方便携带、轻松阅读、易于背诵,采用了“开本小而字不小”的方式,以获得更为舒适的学习享受。另外,作者在每本书的篇首增加了“大医精诚”篇,希望诸位读者能借助本辑丛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走“苍生大医”之道。
书籍目录
张仲景原序辨脉法第平脉法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喝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日: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日:何谓阴不足?答曰:尺脉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