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作者:朱肱 页数:18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
内容概要
《活人书》原名《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无求子活人书》等,北宋朱肱撰,成书于公元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全书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脉穴,剖析伤寒的各种证候;卷十二至卷十五,详释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正方;卷十六至卷十八,采撷《外台》、《千金》、《圣惠》等各家一百二十六杂方;卷十九至卷二十,兼论妇人、小儿伤寒病证及方药。全书学宗仲景,参合各家,首倡以经络论六经方证,提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强调脉证合参以辨病性,对仲景学术颇多发挥,是《伤寒论》研究早期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正如清代徐灵胎所说:“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本书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以及提高中医临证能力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朱肱(1050-1125),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历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录事、奉议郎,故后人亦称朱奉议。崇宁元年(1102)日蚀,上疏讲灾异,指摘执政章淳过失,忤旨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酿酒著书,自号大隐翁。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政和四年(1114),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次年,因直言时事,书苏东坡诗获罪,触犯党禁,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茶场。同贬者陈弁、余应求、李升、韩均,时称
书籍目录
活人书卷第一 经络图 (一)问伤寒一二日,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尺寸脉俱浮 (二)问伤寒二三日,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脉俱长 (三)问伤寒三四日,胸胁痛而耳聋,或口苦舌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尺寸脉俱弦 (四)问伤寒四五日,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尺寸脉俱沉细 (五)问伤寒五六日,尺寸脉俱沉,或口燥舌干而渴,或口中和而恶寒 (六)问伤寒六七日,烦满囊缩,其脉尺寸俱微缓活人书卷第二 脉穴图 (七)问三部之位 (八)问诊候之法 (九)问脉息之证 (十)问七表 (十一)问八里 (十二)问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脉来数,时一止复来,又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活人书卷第三 (十三)问表证 (十四)问里证 (十五)问表里两证俱见 (十六)问无表里证 (十七)问病人有身大热,反欲得衣,有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活人书卷第四 (十八)问阴证 (十九)问阳证 (--十)问手足逆冷,脐腹筑痛,咽喉疼,呕吐下利,身体如被杖,或冷汗烦渴,脉细欲绝 (二十一)问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锦纹,或下利赤黄,而脉洪实 (二十二)问病人潮热,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寻衣撮空,直视微喘 (二十三)问胸膈不快,膜满闭塞,唇青,手足冷,脉沉细,少情绪,或腹痛 (二十四)问脉微细,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 (二十五)问身微热,烦躁面赤,脉沉而微 (二十六)问手足逆冷而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 (--十七)问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水 (二十八)问手足逆冷 (二十九)问吐长虫 (三十)问身体重,少气,阴肿人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妇人则里急,腰胯连腹内痛.活人书卷第五活人书卷第六活人书卷第七活人书卷第八活人书卷第九活人书卷第十活人书卷第十一活人书卷第十二活人书卷第十三活人书卷第十四活人书卷第十五活人书卷第十六活人书卷第十七活人书卷第十八活人书卷第十九活人书卷第二十
章节摘录
活人书卷第八 此一卷论发热。大抵伤寒寒多易治,热多难愈。伤寒发热者,以其寒极则生热,治法多用冷药,故令热不去。仲景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不渴、外有微热者,用小柴胡加桂汤,皆温表之义也。近时多行小柴胡汤,不问阴、阳、表、里,凡伤寒家皆令服之。此药差寒,不可轻用,虽不若大柴胡汤、小承气汤之紧要之药,病不相主,其为害一也。往往因服小柴胡汤而成阴证者甚多。仲景虽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为是少阳证,当服小柴胡,不必少阳证悉具耳。况本方又有加减,随证增损。古人方治,审谛如此,后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