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润杰 等编著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学习,对脉诊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脉诊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直接从“脉象”入手,要在脉诊过程贯穿“气”、“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对脉象剖析融入现代科学对脉象要素的认识,这种脉诊方法简单、明了、易学、易用,对临床诊断的统一具有指导意义,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将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脉理篇 第一论 中医复兴脉诊当先 第二论 脉诊学习之六大误区 第三论 脉诊可以速成 ——脉诊学习及快速提高的窍门 第四论 学习脉诊三部曲 第五论 脉诊的分类与统一 第六论 《内经》脉法要诀一 ——辨阴阳第一 第七论 《内经》脉法要诀二 ——阴阳互比 第八论 《内经》脉法要诀三 ——升降出入在脉中 第九论 《内经》脉法要诀四 ——四时王脉人应天 第十论 《内经》脉法要诀五 ——寸口六部主象脉应人(脏腑) 第十一论 《内经》脉法要诀六 ——胃气为本决生死 第十二论 《内经》脉法要诀七 ——手法法阴阳 第十三论 《内经》平人脉象论一 ——阴阳平衡观 第十四论 《内经》平人脉象论二 ——四时脉象 胃气为本 第十五论 《内经》平人脉象论三 ——寸口六部 胃气为本 第十六论 《内经》寸口诊法 第十七论 《内经》三部九候诊法 第十八论 《内经》人迎寸口诊法脉象篇 第十九论 脉象之“象” 第二十论 《内经》认识脉象的法宝 ——脉象剖析法阴阳 第二十一论 浮脉辨 第二十二论 沉脉辨 第二十三论 数脉辨 第二十四论 迟脉辨 第二十五论 动脉辨 第二十六论 结脉辨 第二十七论 促脉辨 第二十八论 代脉辨 第二十九论 缓脉辨 第三十论 紧脉辨 第三十一论 长脉辨 第三十二论 短脉辨 第三十三论 虚脉辨 第三十四论 实脉辨 第三十五论 芤脉辨 第三十六论 革脉辨 第三十七论 洪脉辨 第三十八论 散脉辨 第三十九论 细脉辨 第四十论 微脉辨 第四十一论 弱脉辨 第四十二论 濡(软)脉辨 第四十三论 滑脉辨 第四十四论 涩脉辨 第四十五论 弦脉辨 第四十六论 牢脉辨应用篇 第四十七论 靶向用药脉诊当先 第四十八论 评脉识药性 第四十九论 评脉辨证整体论治 第五十论 针灸得气 以脉为凭 第五十一论 针灸手法对脉象的影响 第五十二论 手法如药物推拿必评脉 第五十三论 脉诊作指导掌中觅乾坤 第五十四论 评脉辨证拔罐现奇功 第五十五论 评脉来保健杂论篇 第五十六论 把握脉象的影响因素 知常达变 第五十七论 脉学研究之现状 第五十八论 脉诊不可神化 第五十九论 论脉症从舍 第六十论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第六十一论 独处藏奸论 第六十二论 再论“胃、神、根” 第六十三论 周学霆“缓脉”定平人 第六十四论 柯琴言脉 第六十五论 滑寿诊脉六字真言 第六十六论 张锡纯脉诊定乾坤 第六十七论 持脉有道虚静为宝附一:黄德忠医师脉诊心得附二:杨峰医师临证脉诊心得附三:王笠光医师脉诊心得附四:胡连军医师脉诊心得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脉理篇 第一论 中医复兴脉诊当先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本精神的体现和应用,亦是中医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全国著名老中医赵恩俭教授在《中医脉诊学》中曾经预言“今后脉诊,很可能是发展中医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脉法实际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地治疗。而诊断在中医则是望、闻、问、切四诊而已,通过四种手段搜集各种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辨证论治的结果,而这四种诊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