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7-80231 作者:韩延华 页数:306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介绍了韩百灵。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把与某一病证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放在一起,使读者对这一病证的经验有清晰全面的了解,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这一病证辨证、治疗的独特经验;诊余漫话则主要是医家们的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年谱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医家经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逐年逐月列出。
书籍目录
医家小传 大医之路专病论治 妇科疾病 痛经 闭经 崩漏 经行头痛 经行吐衄 经行乳胀 经断前后诸证 带下病 阴痒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胎漏 滑胎 妊娠肿胀 子痫 产后发热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缺乳 产后大便难 不孕症 瘢瘕(积聚) 胞宫内痈 肉瘕 痨瘵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早衰 儿科疾病 其他疾病 红斑狼疮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胁痛 肝积病 黄疸 痹证 中风 狂证 癫痫诊余漫话 妇科病临床辨治 “同因异病,异病同治”学术经验四则 论《内经》对中医妇科学的贡献 逍遥散加减的临床妙用 五脏病及五脏并病辨证施治 对癌症病因的初探 关于中西医结合之管见 养生之道年谱附录 韩百灵教授经验方临床运用 韩百灵教授诗词歌赋选录
章节摘录
大医之路(一)医之基,在习文每论学医,韩老都深有感触地说:中医与文学关系甚密,倘若不具备相当水平的文学基础,就很难学好中医这门课程。因中医理论源于远古几千年前,余跻身医林虽已有数十余载,时而回首,却无多少成功经验可谈。但在取径多歧、碰壁受挫之后,也常受到启发,而有所得。余之学医,是以攻读四书五经开始,然后精研《内经》、《难经》而涉.猎百家之言,从源到流。余之学医经历,可概括为“少年立下终身志,勤学好问得真知,博览群书专若一,精通谦虚访良师”。纵观古今一切自然科学领域,很少有一门学科像中医学那样与文字关系密切,古人早就认识到“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读庄老,不能认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者矣。”《外科正宗》的作者陈实功更明确指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祖国医药的巨大成果,除一部分掌握在老年中医手中外,绝大部分都记载在中医的文献典籍中。这些书籍都是前人用各种不同时期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成书年代愈远,语言文字就愈古奥艰深。更是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内经》、《难经》成书年代早,而且将古代政治、天文、地理知识均包括在内,只有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等背景,才能理解其原意,运用其理论得心应手。韩老精读《灵枢》、《素问》、《难经》等原著几十载,明天地人纪,而发现其专泥医理之弊,缺少方药之论。《内经》后几篇关于五运六气的理论,没有文字的基本功,没有古典文学的基础,是难以解其意的。《内经·灵兰秘典论》中,用当时政体制度的十二种官职,形象地说明人体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和他们在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的整体系统。这样的例子,在经典著作中是很多的。如果缺少文学基础知识,不了解古代政治、天文、地理等有关书籍的内容,就不能完全掌握中医学的理论。所以通过几十年的临证,韩老深感医之基在于熟通文学知识,有了坚实的文学知识基础,就可以敲开医学理论之大门,更好地掌握、运用,为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编辑推荐
《韩百灵》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