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全三册)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崔之清主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纵向的时序分期为骨架,横向的结构形态为肌体,考察了国民党(1905~1949)的历史。研究重心在国民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兼及政治理念、权力斗争、派系冲突与整合、党务活动、党务经费等相关领域。尤其重视结构分析和数量分析,探究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征与规律,求证国民党结构形态变化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以及对国民党政权造成的复杂影响,分析导致其结构变动的多元因素,从深隐层次探讨和揭示国民党及其政权结构性腐败的根源,从而对国民党革命和执政的兴衰历程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解释。

作者简介

崔之清,1941年生,安徽宣城市人。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硕士。主要学术领域:晚清史、太平天国史、国民党史、当代台湾史。著有《太平天国通史》(三卷)、《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四卷)、《海峡两岸关系曰志(1949一1998)》、《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与现实之实录》、《洪秀全评传》、《太平天国兴亡历史实录》、《中国古代典籍精华——学林新篇》(二卷)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第四届、第八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度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奖励。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等。

书籍目录

导言上编 1905~1927 第一章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一 同盟会的创立及其政治理念  二 革命时代同盟会上层的政治与权势冲突  三 中国同盟会的组织演变与社会构成  四 后期同盟会的政治运作与组织发展 第二章 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的结构嬗变  一 民初国民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二 中华革命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第三章 三民主义:从创新到混乱  一 三民主义的推陈出新  二 三民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三 国民党政治理念的混乱 第四章 权力结构与组织流变:从整合到分裂(上)  一 孙中山整合国民党  二 国民党“一大”时期的政治结构分析  三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的动荡 第五章 权力结构与组织流变:从整合到分裂(下)  一 国民党的公开分裂  二 蒋介石图谋专制与党内反蒋运动的兴起  三 从同盟会成立到国民党改组后的政治学检讨 第六章 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规模与党务经费考察  一 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规模考察  二 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务经费考察中编 1927~1937 第七章 政治理念之退化  一 三民主义的变质  二 “以党治国”理念的成型  三 愚民教化之一:力行哲学  四 愚民教化之二:新生活运动  五 法西斯主义声浪的高涨 第八章 训政体制的出台(1927~1931)  一 “训政”名义下的“以党治国”  二 五院制的建立及运行  三 训政架构下的党政关系  四 派系冲突与武力统一 第九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体制变异  一 蒋汪合作与共治  二 权力结构的调整  三 纷争与整合之分析  四 走向独裁体制  五 特务组织的泛滥  六 重拾保甲制 第十章 党务工作的整顿与重建  一 “清党”与整理党务  二 党员总登记(1928~1930)  三 党务工作的系统化与制度化  四 地方党务的不平衡发展  五 党务经费之分析(1927~1937)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之定型  一 中央权力结构:决策系统  二 中央权力结构:执行系统  三 地方权力结构:垂直形态  四 地方权力结构:平行形态  五 中央与地方:整合与反整合 第十二章 社会结构的分化  一 上中层群体:革命精英官僚化  二 党员群体: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三 官僚化与大众化的悖论下编 1937~1949 第十三章 战时政治理念调整  一 适应战时体制  二 固化政治合法性  三 强化“党国”原则  四 “以军治党”的意义  五 适度的政治开放 第十四章 战时组织结构变化  一 党团并举的矛盾  二 党务系统的运作模式  三 派系的整合与分化  四 党政军一体化  五 体制腐败的端倪 第十五章 战时群体结构嬗变  一 精英党?大众党?  二 群体素养的升降  三 经费与待遇的考察  四 离合的双向效应 第十六章 战后政治理念蜕变  一 “六大”决议的实质  二民主还是集权  三 “革新运动”兴衰  四 “以军治党”再强化 第十七章 战后组织结构病变  一 党团合并的无奈  二 系统精简与功能退化  三 组织痼疾公开化 第十八章 战后群体结构恶变  一 群体离心与组织溃疡  二 精英阶层的背离  三 政治合法性丧失 结语:关于国民党结构史的若干思考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日文著作  二 民国报刊  三 英文资料

章节摘录

  第五章 权力结构与组织流变:从整合到分裂(下)  一 国民党的公开分裂  (一)“西山会议”的经过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矛盾与纷争进一步加剧。一方面表现为国民党内析出的分裂小团体迅速增加,且影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国民党上层组织的公开分裂。  先是在孙中山病重期间, 中央执行委员石瑛宣布辞职,“理由是他认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目前的组成状况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拥护“分共”主张的一部分人士则在北京成立了国民党护党同志驻京办事处,并发表《通告》,指责汪精卫“勾结”共产党, “紊乱党纲,蹂躏党是,专擅已极”,使国民党“遭遇难关,朝暮难保”。继之,又有一个“国民党海内外同志卫党同盟会”的组织提出“推倒共产党”的七项方法,包括中央党部及各执行部的共产党员一律撤职;与共产党有关之党内印刷所、新闻杂志、学校、宣传机关之津贴,一律停止;党内政治问题由总理孙中山决定、以无共产党嫌疑之纯粹党员三人以上负责办理;派至各省的国民会议宣传员中的共产党员一律撤换;在最短时期内于北京召开党的二全大会,共产党代表不得出席,各地党员此前提出的弹劾共产党各案,应由“纯粹党员”组织特别裁判委员会重新裁判;外国人不准干预本党事宜等。这个“卫党同盟会”的首领就是冯自由,但他的“卫党”纲领未被孙中山采纳。可见国民党内的分裂势力并没有接受孙中山曾经对他们的批评,在执意“分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孙中山逝世前4日,即1925年3月8日,一个名曰“中华民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的组织在北京大学第三院开会宣告成立,发起组织者为冯自由、张继、乔义生、于右任、张知竞、卢师谛、邓家彦、徐谦、褚辅成、刘成禺、梅光培、黄大伟、朱卓文、彭养光、于洪起、李书城、吕复、贺之才、郭泰岐等。其成立《宣言》称:“我党尽力建国大业,历数十年,内行民治,外求国际平等,舍实行三民主义外,其道莫由。然辛亥革命,终以与反革命妥协,未能循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次第发展。最近共产党加入后,更形恶化。党贵有一定主义政纲,众人在同一旗帜下,为国尽力。然共产党欺朦(蒙) 总理,佯称归顺国民党,实则利用本党名义, 自图发展,为祸本党。彼等接受俄国运动费,收买青年,欺骗劳工。彼等百计谋不利于党,高唱放弃外蒙,作俄人走狗,阻碍党务,骂本党最大多数同志为反革命,非党人,以赤化本党。三民主义决不与共产主义同科。欲言救国,必先有国民革命运动;欲言国民革命运动,必须拥护三民主义;欲拥护三民主义,则同志之意见疏通,实为急务。本此旨趣,爰有同志俱乐部之组织。”该“俱乐部”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其章程预定要在各省成立分部,并筹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据载,在俱乐部的成立会上, “到会人数竟有二千以上”。选举产生的理事达40余人,多系国民党党员。  ……

编辑推荐

《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套装全3册)》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跟我买的另一部,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都是一样的重视结构分析和数量分析!分析国民党的一些重大事件非常的客观与实在。连党务活动、经费等细节都详加分析罗列。深入浅出的从兴中会开始到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演变历程!个人认为两本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好!
  •   非常不错的书,确实物有所值
  •   系统研究前朝政治社会演进发展的巨著。同时也可作相关历史资料的指南。
  •   这次不是很满意,边上还有很脏的痕迹,怎么用也弄不掉!
  •   有些意识形态作祟,不过总体还好。
  •   历史资料都被引用殆尽,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开辟新角度,此书在这方面非常不错。把国民党的政治和其组织结构等联系起来,比较新颖,值得借鉴
  •   还没有读这本书,但是是少有的基本权威
  •   通过读这本书,激发了了解孙中山的兴趣。孙也是一位中华民族的伟人,书中主要谈及了他的建党历程。中国国民党这个本土党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上卷看了四分之三了。感觉本书引用的材料及其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学术性给我的感觉一般。虽然学术性一般,但是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