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翟学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于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系统地选刊这些学者的论文,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视角以及丰富的学术成果。  本刊在这里收集了部分华人哲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社会心理学家60年来在脸面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其中大多数作品曾发表过,有的已产生过重要的学术影响,个别尚未正式发表的因其具有相当独到的见解也一并收在这里。我们选登它们的意图不但想向读者展示华人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状况及其成绩,而且也希望为准备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为了突显这种指导性,我们所选的论文以概念探讨与理论建构为主,兼顾一些实证研究。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带动更多的实证研究。显然,有关中国人脸面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其他领域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这次结集发表能影响更多的学人来关注这一主题,推动脸面研究向纵深且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贡献力量。

书籍目录

中国人的脸面观  论面子  脸面观念及其儒学根源  “面”、“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  面子的动力:从概念化到测量 中国人的社会互动:论面子的问题  面子心理的理论分析与实际研究  “面子”压力及其因应行为 从跨文化的观点分析面子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运作  中国人的脸面观模型  在中国官僚作风及其技术的背后——偏正结构与面子运作  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模型及相关挑战——从“差序格局”看关系的分类及其要素

章节摘录

书摘3.“不要脸”    “不要脸”是一种很严厉的指责,意思是指个人不在乎社会对他的品格的看法,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违反道德标准。对这样的人,社会约束力不起作用,因为他不承认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且,如果他“不要脸”成为习性,他的亲友便无法预测他的言行。除非迫于环境,几乎没有人愿意与这种人打交道。    需要理解的是,这种说法主要应用于为了私利而占他人的便宜;无视传统习俗被认为是怪癖,但并不导致“丢脸”。卖伪劣产品或囤积居奇的商人,贪图私利而口是心非的人,为经济利益而徇私的政客,利用男朋友甚至出卖青春的女孩等等,所有这些人都可看成是“不要脸”,有时也看成是“没有脸”。    这些人的行为通常不能受到法律的惩罚,公众的责难也可能是不公开的。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不利情境时,社会将不予道德和物质上的支持。他们不再能够依靠社会关系网络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因为他们违反道德标准而使自己孤立无援。实际上,社会认为他们的失败和不幸正是不顾社会约束力而应得的惩罚。    “不要脸”是吵架时经常听到的一句骂人的话:“你明明知道不对还要辩,你不要脸了吗?”“你死不认错,不要脸的人就是你!”在争吵中这样来回指责。最严重的是地位低的人这样指责地位高的人。前面提到过学生提问题来捉弄新老师的习惯。有一次,一位新老师没有满足学生,当他还没有领会到学生在考他时,学生们就不客气地说他“不要脸”,然后陆续离开教室。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指责的理由很充分,受指责的人便不能再露脸了。学生们便成功地阻止了那位讲师继续在这所大学授课。    有时候“不要脸”的使用有些幽默感。年老时候,用来规范年轻人的传统习俗和道德约束变得松懈。年轻人过度的饮食和享乐会遭到谴责,而这对老年人则可宽容。社会知道他们是好人并原谅他们的小毛病。因此当他想放纵自己的时候就会说“我老得可以不要脸了”来做借口。尽管只有山东的一个地方有这种说法,但老年人享有更多偏离习俗的自由是很典型的。这并不是说“脸”对老年人不再是一种约束力。它意味着社会对人格完整的信任不会因忽视其习俗而发生动摇。    在年龄层次的另一端,孩子也不要受到“脸”的约束力的严格制约。一个小孩的言行表现得比实际年龄小,例如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还抢着要最大块的蛋糕,就会被人嘲笑“你这样子真不要脸”,但是没有人会当真。青少年很有“脸”的意识,争吵时会相互指责对方“不要脸”,但他们受辱的感觉没有发展到成人那样的程度。                      P6-P7

编辑推荐

“脸面”是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或许是因为它太过平常,反而被大多数学者忽视了。也许还是因为它的平常,少数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具有深切体察的文化名人,如明恩溥、鲁迅、林语堂、费正清、钱钟书、金庸等,则看到了它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刊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中的一辑,收集了部分华人哲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社会心理学家60年来在脸面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以飨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翟学伟教授摘编的这些文章,可以说基本代表了对中国人面子研究的主要观点,这些研究秉持本土立场和视角,虽然有差异,但总体来看,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想要研究这个问题的,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学、心理学本土化实践的人都应该看看。
    问题是,由于仍然难以摆脱西式分析式思维,一些研究,有把面子复杂化、玄学化的倾向。
    个人比较喜欢翟教授和何友晖教授的研究^_^
  •   作为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的书 这套书是最诚恳的了
  •   对面子研究进行了系统概述,但是有的翻译有些晦涩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书的背面有好多黏在上面的灰尘,很难除去,而且该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当时给书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拿回来之后才注意到这一缺陷,希望贵公司在发送的时候能够仔细的检查一遍,能使顾客放心,也能方便于顾客。谢谢!
  •   好书值得一看,也值得分享
  •   买来没后悔。算是精品了。总之觉得值这个钱。
  •   见了那个又脏又旧的样子真让人生气,要不是上课有用就退掉了!
  •   从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面子,研究面子,有利于解释华人世界的社会心理,对于组织管理,人际交往无不有指导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