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丹尼尔.西尔瓦 页数:356 译者:陈亮,莫结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分子本·莎菲克隐姓埋名20年,想尽办法渗透进天主教王国的心脏,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以色列杰出情报人员加百利机智勇敢地帮助美国特工女郎莎拉打入敌人内部,以期掌握敌人的工作进程,并将本·莎菲克捕获歼灭。不幸的是,狡猾的敌人识破了莎拉的身份。跟踪,反跟踪,间谍,反间谍,这群亡命之徒会怎样对待美丽的莎拉?这场反恐之战又会以怎样的结局谢幕?
作者简介
丹尼尔·西尔瓦,众多畅销书的作者,他的作品有《意想不到的间谍》、《刺客的标记》、《三月》、《被杀的艺术家》、《英国刺客》、《忏悔者》、《死在维也纳》、《火之王子》等,他与身为NBC《今日》通讯员的妻子詹米尔·詹格尔,还有两个孩子莉莉、尼古拉斯一起住在华盛顿特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死亡之门1.伦敦2.耶路撒冷3.耶路撒冷4.梵蒂冈5.梵蒂冈6.梵蒂冈7.罗马8.威尼斯9.耶路撒冷第二部分 戈齐特医生的女儿10.耶路撒冷,艾恩科勒姆11.伦敦12.以色列,特尔梅吉多13.伦敦14.马莱斯,巴黎15.马莱斯,巴黎16.弗吉尼亚州,麦克林17.乔治敦18.伦敦19.伦敦20.伦敦21.伦敦第三部分 长夜未央22.巴哈马,哈伯岛23.巴哈马附近洋面24.圣巴托罗缪岛,古斯塔维亚25.圣巴托罗缪岛,古斯塔维亚26.圣巴托罗缪岛,曼金角27.圣巴托罗缪岛,古斯塔维亚港28.中央情报局总部29.圣马丁附近洋面30.圣马丁31.瑞士,克劳滕32.苏黎世33.瑞士,楚格市34.瑞士,尤瑞州35.瑞士,尤瑞州36.瑞士,楚格州37.梵蒂冈38.罗马第四部分 证人39.华盛顿40.以色列,提布拉斯41.巴黎,八月42.伊斯坦布尔,十月作者的话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死亡之门 1,伦敦 那个无意之间把加百利?阿伦从短暂而不平静的退休状态中唤醒的人叫阿里?马苏德。马苏德,这位伟大的欧洲知识分子和自由思想家,在慌不择路的惊恐之中,一时忘记了英国的车辆是靠左行驶的。 他在一个风雨大作的10月傍晚死在了伦敦的布隆伯利。当时,他刚参加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及中东和平与安全政策论坛”第一届年会最后一次会议。对当天上午开幕的这次会议曾寄予厚望,但到了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却发现它像一场平淡无奇的戏剧的巡回演出场次一样了无新意。即使是那些赶来希望分享新思维的火花的游行示威者似乎也意识到他们听到的不过是老调重弹。10点钟,美国总统的模拟像被烧。11点,以色列总理也被熊熊火焰所吞噬。吃中午饭的时候,一场倾盆大雨把罗素广场变成了一口池塘,只有傻瓜还会呆在这里为沙特阿拉伯妇女的权益而奔走呼号。晚上8点30分,当会议主席的槌子宣布结束最后一项小组会议议题时,二十多个耐着性子坚持到最后的与会者开始满脸疲惫地鱼贯退席。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发现很少有人愿意明年秋天再来参加下一届会议。 一位会务工作人员悄悄走上前来,把写着:“加沙解放了一现在该怎么办?”的牌子从讲台上搬走了。在这个小组会议上,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与会者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赛义德学院,他为自杀炸弹事件制造者鸣不平,为基地组织辩解。接下来发言的是来自剑桥的一位古板的张伯伦式学者。他谈起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来,就好像他们依IB不过是英国外交部那帮穿灰色西装的家伙的一个小难题而已。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这位年长的“张伯伦”成了激进的“赛义德”与来自以色列大使馆的一位名叫瑞秋的可怜姑娘的“隔离墙”。瑞秋只要一开口,就会被台下的一阵阵嘘声和口哨声给淹没。现在,“张伯伦”还在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因为“赛义德”追着走到门口的瑞秋,嘲讽她说:她们作为殖民者的日子已经快到头了。 阿里,马苏德。这位不来梅大学全球治理与社会理论的研究生导师,是最后一位起身离开的人。毫不奇怪,嫉妒他的同行们可能会告诉你,在学术近亲繁殖严重的中东问题研究的圈子里。这位教授是以绝不放过任何可以出头露脸的机会而著称的。马苏德教授生于巴勒斯坦,持约旦护照,在欧洲长大并接受教育。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似乎都是一个温和派人物。人们管他叫“阿拉伯未来之星”,认为他是社会进步的最佳代表。大家都知道,他不相信任何宗教。特别是军事伊斯兰主义。无论是在报纸社论中、大学讲堂还是电视节目中,你都可以看到他对阿拉伯世界的混乱无序所表达的深切的悲哀:没有给人民提供足够的教育啦,总是喜欢把一切苦难都归咎于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倾向啦,等等。在他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他大声疾呼,主张开展一次伊斯兰改革。伊斯兰圣战主义者把他叫做异教徒,温和派则称赞他有马丁?路德的勇气。那天下午,他在发言中认为,现在球在巴勒斯坦这一边。这已经让“赛义德”很不高兴了。只要巴勒斯坦人不与恐怖主义文化分道扬镳,他又说,以色列就决不会从西岸撤出一寸土地。而且,他们也不应该撤出。“违背天理!”,气得“赛义德”大骂:“卖身求荣!” 马苏德教授长得很高大,个头有6英尺多高,而且相貌英俊,对于像他这样一个工作中成天要和容易一见钟情的年轻姑娘打交道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他一头卷曲的黑发,颧骨既高又宽,方方的下巴颏中间深深地凹陷下去。他的眼睛是棕色的,眼眶很深,这给他的脸平添了些许博学多才、温文尔雅的味道。他穿着开士米运动夹克,内套一件米黄色的高领毛衣,一副典型的欧洲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也是他费尽心机刻意要让人们留下的印象。他举止沉稳,在慢条斯理地把文件和笔收拾好,放进他的旅行专用公文包之后,他拾阶走下讲台,向通向出口的中央走廊走去。 还有几个与会者逗留在门厅里没有走。在门厅的那一头,犹如平静大海中的一个风暴之岛,站着一位姑娘。她穿着一条褪色的牛仔裤、一件皮夹克,脖子上缠着方格的巴勒斯坦包头巾。她的头发又黑又亮。就像乌鸦的翅膀;她的眼睛差不多也是黑的,但似乎闪耀着其他什么颜色。她的名字叫哈米达?塔塔丽。她曾经告诉他说,她是一个难民,出生在阿曼,在汉堡长大,现在是住在伦敦北部的加拿大公民。马苏德是那天下午在学生会接待处遇见她的。在喝咖啡时,她猛烈抨击他对美国和以色列犯下的滔天罪行轻描淡写、无动于衷。马苏德喜欢她生气的样子。他们约好当天晚上在斯隆广场那家剧院旁边的洒吧一起喝酒。马苏德不想成为她的情人。他想要的不是哈米达的身体,而是她的狂热和她清秀的脸蛋,她的地道的英语和她的加拿大公民身份。 当她穿过门厅的时候,她偷偷看了他一眼,但没有上来和他说话。“请你和讲台保持距离。”那天下午他告诫她说,“像我这种身份的人不得茱小心谨慎,和什么人在一起都要避开别人的眼睛。”他走到门外的柱廊下看着潮湿的街道上缓慢移动的来往车辆,躲了一会儿雨。他感觉有人擦了一下他的胳膊,接着就看见哈米达一言不发地一头;中进了瓢泼大雨里。他等了一会儿,直到她走得看不见了,才把他的公文包斜挎在肩上,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回他位于罗素广场的宾馆。 奇怪的感觉又在他身上出现了。每当他从一种生活转换到另外一种生活时,这种奇怪的感觉就会出现:心跳加速,感官锐利起来,突然注意起许多很小的细节。比如,那个躲在伞下的光头青年走向他的时候,看他的脸的时间似乎太长了一点;当他买《夜生活品位》时,那个卖报人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看,似乎也太过嚣张了;三十秒后,当他把同一份报纸扔进上文波恩街的垃圾箱时,他发现一位出租车司机又在注视着他。 一辆伦敦公共汽车超过了他。当它慢吞吞地开过去的时候,马苏德透过满是水雾的玻璃窗户看见十多张满是疲惫的脸孔,而且基本上都是黑色或者黄色脸孔。“新伦敦人”,他想,一时间,这位全球治理与社会理论教授陷入了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含义的沉思当中。有多少人暗中同情他的事业?如果他把生死状放到他们面前,又有多少人会在上面签字呢? 令他从公共汽车带来的沉思中猛醒过来的是对面人行道上的一个单身行人:防水布雨衣,又短又粗的小辫子,两条平直的眉线。马苏德立即认出他来了。这个年轻人曾经在这次会议上见过,——他就和哈米达坐在同 一排,不过是在听众席的另一边。那天早上,当马苏德参加另一个讨论禁止以色列学者进入欧洲的小组会议,并成为唯一的反对声音的时候,这个人也在场并且坐在同样的位置上。 马苏德低下了头继续赶路,左手却不由自主地抓住了公文包的背肩带。他被跟踪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会是什么人呢?M15是最大的可能。是最大的可能,但不是唯一的可能,他提醒自己说。也许是德国联邦情报局(BND)的人,从不来梅开始跟踪他一直跟到伦敦来了。也有可能,他是处在美国中央NNN(CIA)的监视下。 不过,还有第四种可能。这种想法使得马苏德的心脏开始剧烈地撞击胸腔。如果这个人根本不是英国人、德国人或者美国人呢?如果他为那个对清除敌人毫不手软,即使是在外国首都的大街也敢下手的情报机构工作呢?那个情报机构有利用女色作为诱饵的传统。他突然想起哈米达那天下午对他说的话来。 “我基本上是在多伦多长大的。” “那在这之前呢?” “阿曼,那时我还很小。后来又在汉堡呆了一年。我是一个巴勒斯坦人,教授。我的家就是一个旅行包。” 马苏德突然从文伯恩大街上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圣?潘克拉斯附近迷宫一样的小巷子里。走了几步之后,他放慢脚步,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个穿防7K布雨衣,的男人已经穿过了大街,跟过来了。 他加快了步伐,一连转了几个弯,忽左忽右。一会儿一排马车房,一会儿一大块公寓楼群,一会儿是一个飘零着落叶的空旷广场。马苏德顾不上注意这些。他在努力辨认方向。他对伦敦的主干大街非常熟悉,但这些小巷子对他来说就像~个迷宫。他把所有的反侦察技术丢到了脑后,开始不断地回头看。每次回头似乎都发现跟踪者离自己又近了一两步。 他来到了一个路口,向左看去,他看见了欧斯顿路上飞奔的车流。他知道,在路的那一边,是国王十字路口和圣?潘克拉斯车站。于是,他转向那个方向,几秒钟后,他回头一看,那个男人也已经转过街角,开始追赶他。 他开始跑起来。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运动员,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活已经使他不再有一副好身体。
编辑推荐
丹尼尔·西尔瓦被人们称为“新时代的约翰·勒·卡瑞”,阅读他作品的人手不释卷。 ——《芝加哥太阳时代》 一个关于欺骗、权力,以及报复的迷人故事,被纽约时代畅销市场评为“世界级侦探小说实践者”。 ——《华盛顿邮报》 本书被“纽约时代畅销书榜”评为“世界级侦探小说实践者”!《芝加哥太阳时代》、 《华盛顿邮报》等众多知名媒体联合隆重推荐! 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分子本·莎菲克隐姓埋名20年,想尽办法渗透进天主教王国的心脏,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以色列杰出情报人员加百利机智勇敢地帮助美国特工女郎莎拉打入敌人内部,以期掌握敌人的工作进程,并将本·莎菲克捕获歼灭。不幸的是,狡猾的敌人识破了莎拉的身份。跟踪,反跟踪,间谍,反间谍,这群亡命之徒会怎样对待美丽的莎拉?这场反恐之战又会以怎样的结局谢幕? 英文原版《信使》请见:The Messenger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