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我的大学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高尔基  页数:364  译者:刘军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学名著都有浓重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情怀,常读、多读这些人类的精品,就犹入兰室,久而其香自溢,养成浓郁的人文情怀。外国文学不仅是外国人心灵的历史,也是全世界人心灵的历史。外国文学名著展现了比宇宙更广阔、更深邃、更神秘的精神世界。博览外国群书,每一个用心的读者都能从中发现你自己,发现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精神家园,抑或现实生活的种种。  纵观世界文学中文版百余年的翻译历史,由于时代因素和译者参差不齐的水平,我们一直期望有一套更加完整、更有水准的外国文学丛书面世。  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我社汇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和显著成就的文学翻译家,精心打造出这套世界文学译丛,与读者共分享。  本套丛书在汲取以往外国文学编译精华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创新。首先,译者不但具有深厚的外文底蕴,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积累,在翻译过程中不但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外国文学的固有特色,而且从文学的眼光加以审视、润色,将原著的风格和文笔的优美性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其次,每部译著都经过了编者的精编精释,扫除了一些阅读障碍,使读者能够深入而迅速地进行阅读。再者,本次图书采用上等的纸质,加上精心的设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又适用于收藏。诚挚地希望这套《世界文学译丛》在带您徜徉文学大师田园的同时也让您受益一生。

内容概要

  《母亲 我的大学》是世界文学译丛之一。《母亲》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鲍维尔和革命母亲尼罗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母亲在小说开始被沉重的劳动与丈夫的暴打而变成了毫无反抗意识、含辛忍辱的人。丈夫去世后,。儿子开始了革命,母亲也在儿子和同志们的感染下,渐渐地接受革命真理。“沼泽的戈比”事件后,母亲为了把儿子救出牢狱,承担了发传单的工作。母亲渐渐明白了真理的力量,更乐于参加工作。儿子又一次被捕之后,她搬到城里,与革命党在一起从事献身于党的工作。她拿着传单穿梭于市镇乡村之间,不顾生命危险发印着儿子演说稿的传单,在被捕的时候高喊道:“血海是无法扑灭真理之火的。”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马卡西姆维契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马卡西姆维契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著名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在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念过两年小学。十一岁走向社会,独自谋生,当过学徒、饭馆跑堂、搬运工、面包师等。1892年以处女作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登上俄国文坛,主要作品有《海燕之歌》、《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由于在文学中的开创性贡献,高尔基博得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的世界声誉。

书籍目录

母亲我的大学

章节摘录

  每天在郊外工人区的天空上,在布满煤烟和油臭的空气里,在工厂的汽笛震颤着狂啸起来的时候,那些在睡梦中疲惫的身子骨还未能完全恢复的人们,满脸不高兴地,就好像受惊的蟑螂一样,从那些破旧矮小的灰色房屋里走到街上。  微弱的晨光凄冷地洒在大地上,他们顺着没有铺成的道路,朝着工厂中那一幢幢高大的鸟笼般的石头房子走去。在那里,工厂好像正在睁开疲惫而又脏脏的双眼,点亮泥泞的道路,摆出一副冷酷自信的样子等待着他们。泥泞的路在脚下劈哩啪啦地响着,不时发出沙哑的说梦话似的呐喊声。粗野的叫骂恶狠狠地刺破了凌晨的天空,但是,对于他们,迎面而来的却是另一种声音——机器笨重的轰隆和蒸气的吼叫。高高的黑色烟囱,就像一根硕大的手杖矗在城郊的天空中。它那微微颤抖的样子,阴沉而肃然。  夕阳西下,血红的余晖照在家家窗户的玻璃上面,疲倦而哀愁地闪烁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胸腔中,将这些人抛掷出来,就好像投扔无用的矿渣一样。他们沿着大街慢慢走着,脸庞已被煤烟熏得黑乎乎的,嘴里露出饥饿的牙齿。这一会儿,他们的话语中透露着欢喜与兴奋——一天的劳役已经结束了,晚餐和休息正在家里等着他们。  工厂吞没了整整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躯体里榨取了它所需要的力量。一整天的时光就这样毫无踪迹地从生活中逝去了,他们的生命又缩短了一点。但是,他们看着眼前的享受——烟雾缭绕的小酒铺里的休憩和快乐——还是觉得非常满意。  一到节假日,他们便睡到上午十时左右。接着,那些老成持重的有家室的人们,换上较为整洁的衣服去做弥撒。一路上他们还咒骂年轻人对宗教漠不关心。从教堂归来后,吃过馅饼,他们就又躺下睡觉——一直睡到黄昏。  他们的食欲因为常年累月的劳作而受到影响,为了能够吃下饭去,他们便不要命地喝酒,让伏特加剧烈的灼热来刺激他们的胃口。  等到晚上,他们懒散地在街上游荡。有穿套鞋的,哪怕天上不下雨,也把套鞋穿上;有拿雨伞的,哪怕天上顶着太阳,也把雨伞拿上。  无论他们在哪里见了面,每次都说工厂,谈机器,骂工头——他们思考的东西,全部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在单调乏味而毫无变化的日子里,拙笨而乏力的想法有时也会发出孤独的亮光。他们回到家里就跟妻子吵闹,经常是拳脚相加的。  一旦他们在哪里见了面,每次都说工厂,谈机器,骂工头——他们思考的东西,全部是工作有关的事情。在单调乏味而毫无变化的日子里,拙笨而乏力的想法有时也会发出孤独的亮光。他们回到家里就跟妻子吵闹,经常是拳脚相加的。年轻的不是下酒馆,就是依次在各家举行晚会。他们拉起手风琴,唱着邪淫放肆的曲调,说起卑鄙过瘾的话,跳舞,喝酒。十分疲惫的人往往容易喝醉。醉了之后,满腹无名的怒火,立刻就翻腾起来,寻找着爆发的机会。一旦有了这种可以发泄的机会,他们便抓住不放了,就算是为了一丁点儿小事,也会像野兽一般残暴地厮打起来。头破血流是常事,有时打成残疾,甚至将人打死。  在他们平常的交往中,最多的则是一触即发的仇恨。这种情绪,就像那不能得以复原的筋骨上的疲劳一样,日益加深而根深蒂固。这些人一出生就从父亲那儿继承了这种灵魂的疾病,它像黑影一样一直伴随他们从小到大直至走进坟墓。在一生当中,是它叫他们干出许多令人反感而又毫无意义的残酷勾当。  每逢休假,年轻人总是直至深夜才肯回家。父母亲们,有的撕破衣服,浑身上下沾满泥巴和灰尘,脸上带着伤口,幸灾乐祸地夸奖自己对伙伴的殴打;有的充满着怨恨;有的是委屈地流着眼泪;有的灌得酩酊大醉一副可怜相;有的垂头丧气,看上去叫人十分反感。  有的时候,也有年轻人被他们的父母生拉硬拽地拖回家去。他们在路旁围墙跟下,或者酒馆里找到酩酊大醉的儿子,立马上前破口大骂,操起拳头朝着那被伏特加灌得毫无力气的儿子就狠命地揍。打完之后,他们再把儿子带回去,好歹送到床上睡觉算是了事,因为第二天清晨,当汽笛像黑暗的洪水在空中倾泻下来怒号不止的时候,还得叫醒他们的儿子去上班。  虽然他们非常残忍地打骂自己的儿子,但是在年纪大的人看来,小伙子们的酗酒和打架是完全合理的现象——因为这帮父辈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德行,也是同样地受他们的父母的打骂。生活从来都是一样的——它缓慢地像一条污浊的奔流不息的河流,最终不知道流向哪里。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牢不可破的习惯所限制,每天所想所做的总是重复老一套。因此说,他们之中没有人愿意改变目前这种生活。  一些外地人偶尔也会光临这城郊的工人区。  起初,他们只因为是陌生人而受到大家留意。后来,听他们讨论他们从前工作的地方,才稍微对他们有点好奇。过了一段日子,那些令人好奇的东西便从他们身上消失了,于是大家就对他们见怪不怪了,他们就再也不能引人注意了。听了这些人的话以后,人们就晓得工人的生活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既然都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母亲 我的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