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箴言录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法] 拉罗什福科  页数:224  字数:160000  译者:何怀宏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行为动机的透视者一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大贵族家庭。早年热衷于政治,先是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入狱并流放外省;后又卷入反对首相马扎兰及王权的政治密谋和武装斗争,参加投石党之乱并几次负伤。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写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1665-1678)两部作品,后来人们还收集到他的150封信和19段感情。17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并巩固的时代,拉罗什福科所处的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建法兰西王朝,并向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过渡的时期。虽然总的说来,在思想上这一时期还是一个沉思的时代,激烈的理论和革命的行动还要等到下一个世纪方能兴盛。然而,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领域绝非一片死寂,倒毋宁说中世纪的冰封已开始消融,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文化日趋繁荣。我们看到,在形而上学方面,有笛卡尔的沉思、伽桑狄的诘难以及马勒伯朗士的雄辩;在人生哲学与宗教方面,有帕斯卡尔的沉思;而在道德、风俗方面,则有拉罗什福科及稍后的拉布吕耶尔的省察。这些思考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启迪了几代人的心灵,影响所及,直到现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罗什福科开始了他的活动。他的活动明显地呈现为两个时期,早年,他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型,甚至是一个流血的政治型人物。他或策划于密室,或鏖战于街垒;他入伍、从政、恋爱、树敌,此时他的特点是好勇斗狠,他是在读生活这本大书。而到晚年则来了个大转变,可以说变成了一个文化型的人物,并且是一个沉思的文化型人物。他经常出入的场所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沙场,而是安静的、充满女性气息的沙龙。他倾听、交谈、思考;他在养伤,也在消化他早年的丰富阅历;他并没受过多少教育,但他有很好的感受力。他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德性与恶行,现在他已厌倦行动而渴望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部《道德箴言录》。可以说,拉罗什福科代表着法兰西民族某种相当典型的性格,即:疯狂和冷静、虚荣和真诚、放荡不羁和深刻反省集于一身。他的晚年是相当不幸的,爱子夭亡,妻子和情人均先他去世,他的健康也每况愈下,深受病痛的折磨。但他留下了这部书,这本薄薄的书。按《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说法,他是以一本书立身的人。没有这本书,我们也许就会忘掉这个当时声名赫赫、勇敢傲慢的贵族。我们没忘掉他,这也许就是文化的意义,即化为物质的、文字的、可见的东西的那种文化的意义,或者说“世界3”的意义。《道德箴言录》在拉罗什福科生前共出有五版(如果不包括最早的荷兰版的话)。最早的荷兰版于1664年在海牙出版,名为《道德的警句箴言》,收有188条箴言,它是在作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根据一些书信和谈话中流传的他的箴言辑录而成的,因而很不可靠,错误百出。不过这事倒促成了作者自己把他的箴言公之于众。在1665年,第一个可靠的版本以《关于道德的思考或警句箴言》的确定名称在巴黎出版,共收317条箴言,随后四版出版的年份依次是1666、1671、1675、1678年,箴言的数目也依次增删为:302、341、413和504条。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道德箴言录》就是以作者生前最后一版(1678年)为主干的,另外还收入了作者生前没有发表过的58条箴言,以及作者从前四版中删去的79条箴言,总共是641条箴言。二在这里,我们想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谈一下拉罗什福科在《道德箴言录》中所表述的思想,第一个方面是他论人的方面:一般的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本身,以及人的现状和前途,等等。首先,拉罗什福科认为:“研究人比研究书本更必需。”(箴言第550条,以下仅标箴言序号)而且,“一般地认识人类要比单独地认识一个人容易”(436)。可见,他不仅强调具体的人优越于书本知识,也意识到个人的深刻性与复杂性。他自己就是主要从实际生活中而非书本上来认识人的。对这个世界,他有一句名言:“命运和情绪统治着世界。”(435)人所说的世界总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世界,是对人呈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规律性的东西呢?情绪不待言,按拉罗什福科的说法,它们是古怪的、不可理喻的、反复无常的;那么命运呢,命运也是同样盲目的,至少在那些没得到它的好处的人看来是这样。拉罗什福科总是联系人的幸福、德性来谈命运,是命运像光线显示物体一样显示出我们的德性与恶性;常常是命运使我们碰巧成为善人或恶人;我们的贤明像我们的幸福一样需要命运的垂怜,可是这个命运(或运气)既可以理解为必然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偶然的东西,命运=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个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也许是我们还有可能认识和知道(但也可能依然不能认识和知道)的必然的东西,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加以把握的绝对偶然的东西。从前者可走向乐观主义、自由意识或定命论;从后者可走向荒谬感、虚无主义或一种悲剧式的乐观主义和反抗精神。拉罗什福科只是劝我们:在好运的时候享受它,在厄运的时候忍受它,除非极端必要,不作大的改变。尽管他也谈到上帝安排好了秩序,但从他整个箴言录的基本倾向来看,他似乎更强调那种不可捉摸的偶然性。拉罗什福科对人本身的分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分析人的情绪、激情以至疯狂;一是分析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断力。他认为人永远被自己的激情所纠缠,一种激情的消除总是意味着另一种激情的确立,而且人们宁愿不治愈自己而忍受激情的折磨。激情使人们创造伟大的事业,使行动有力,使语言具有雄辩性,虽然它也到处潜藏着危险。激情有各种形式,从爱情、友谊一直到懒惰,懒惰也是一种不为我们所知、危害甚烈的激情,激情常常变成狂热和疯癫。疯狂总是追逐着我们,没经历过疯狂的人不能说他是明智的。拉罗什福科意识到激情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感到它的可怕和复杂。至于人的理智方面,拉罗什福科认为我们的知识总是肤浅和不完全的,这不仅因为事物有近乎无穷的细节,而且还有一些超出我们感知范围的东西不能为我们所认识。精神和理智有一种狭隘性、局限性,我们不相信离我们眼界稍远的东西。精神还有一种懒惰性,总在使它惬意的事物上萦绕不去。并且,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遵循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精神或理智不仅难于认识我们外部的事物,而且难于认识我们的内心,“精神始终是心灵的受骗者”(102)。因此,拉罗什福科嘲笑哲学家,尤其是某些斯多噶派哲学家,认为他们的哲学只能战胜过去和未来的痛苦,却要被现在的痛苦所战胜;认为他们通过哲学推理而形成的对死亡的蔑视只是一种自欺欺人。拉罗什福科对于人的现状和未来似乎都抱有一种悲观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是堕落的,比他原初的状况要坏;人类的处境是悲惨的,在调动他所有的行为以满足他的激情的过程中,他不停地在那些激情的暴政下呻吟:他既不能忍受它们的强暴,又不能担当为摆脱激情的桎梏而应采取的行动;他不仅对这些激情,而且对医治它们的药物感到厌恶;既不能适应他的疾病的痛苦,又不能适应治愈其疾病的工作。人凭自身既不能达到全真,又不能达到至善;既难于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又难于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尤其对于后者,对于人们的所谓德性的揭露,构成了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的主要部分。三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开宗明义,拉罗什福科在书名的下面就题有这样一段箴言:“我们的德性经常只是隐蔽的恶。”然后在“序言”中他又讲到德性融进了无数的缺陷,在第一条箴言中他认为: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构成了他整部《道德箴言录》的基调。于是,他犀利的笔几乎触及到所有被人们看作是德性的品质和行为:善良、公正、高尚、诚实、贞洁、勇敢、精明、节制、慷慨、谦虚、坚定、忠实、悲痛、感激、荣耀、功绩、怜悯、同情、赞扬、劝告等等。他感叹真正的善良是多么的稀少,而那些自以为善良的人常常只是出于一种讨好和软弱的癖性;他提示人们热爱正义只是因为怕遭受不义,公正在法官那里只是一种对擢升的向往;他指出崇高只是为了拥有一切而蔑视一切,人们通常所说的真诚只是一种想赢得别人信任的巧妙掩饰;他揭露慷慨常常只是一种伪装起来的野心,它蔑视小的利益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或者是对作为一个赠予者的虚荣的爱超过对他给出的东西的爱;他揭露谦虚常常是一种假装的顺从,是骄傲的一种计谋,通过降低自己来抬高自己,通过顺从来使别人屈服;他指出人们的坚定常常只是一种疲惫无力、麻木不仁,人们对君主的忠诚则是一种间接的自爱;他指出人们失去亲朋的悲痛常常只是为了哀叹自己,甚至有的女人想借此攀上名声的高峰,而人们对别人施惠的感激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恩惠;至于人们对别人的赞扬往往是为了被人赞扬,想让人注意他的公正和辨别力,而拒绝别人的赞扬则是为了被赞扬两次;人们给别人什么东西很少像给别人劝告那样慷慨,但这种劝告中缺少真诚,劝告者在其中寻求的常常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和他自己的光荣。对于人们常常引以为豪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拉罗什福科笔下也不客气,他说:“人们称之为‘友爱’的,实际上只是一种社交关系,一种对各自利益的尊重和相互间的帮忙,归根结底,它只不过是一种交易,自爱总是在那里打算着赚取某些东西。”(83)“在爱情中,欺骗几乎总是比提防走得要远。”(335)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爱情使人盲目,使我们做出可笑的错事。不过,他也透露出对真正的友谊和爱情的渴慕。拉罗什福科还用了许多篇幅直接分析人的各种劣根性和恶行,如人的虚荣、骄傲、嫉妒、猜忌、软弱、懒惰、欺骗、隐瞒、贪婪、吝啬、奉承、背叛、调情、残忍、无聊、诡计等等。不过,他认为人们还不敢公开地行恶贬善和与德性作对,而往往是在德性的名义下行恶。伪善——这是邪恶向德性所致的敬意。拉罗什福科对上述所有行为品质作出的道德评价,很明显是根据它们的动机而非它们的效果。正是通过观察和追溯人们行为的动机,他才从人们所谓的善行和德性中看到了恶劣的情欲。他的动机论立场还可以见之于例如这样的箴言:“有些光辉灿烂的行动,如果它并非一个崇高意向的产物,不应把它归入崇高之列。”不过他也感觉到作出这种判断的困难:“很难判断一个忠诚而正当的行动是出于正直还是出于精明。”(170)那么,人类的所有这些恶,包括假冒为善的恶的根源是什么呢?拉罗什福科没有明说,但看来是跟他所说的人的几乎不可摆脱的自爱的本性有关。他说人类造了一个自爱的上帝而备受其折磨,我们根据自爱来感觉我们的善恶和确定别人的价值,各种激情只是自爱的各种口味,自爱奉承我们,自爱使我们明智,也使我们做出比天生的凶恶还要残忍的事情,甚至我们在反抗和抑制自爱时也是依凭某种自爱。但是我们对于自爱的根源和本质却几乎一无所知,难到洞穿其黑暗的端底,自爱认识一切却不认识它自己!在另一条箴言中,拉罗什福科认为利益是自爱的灵魂,自爱离开利益,就会聋哑、失明和瘫痪。拉罗什福科把利益看成是人们实际上奉行的道德和基础,对后来的功利主义伦理学有所启迪,而他的悲观和愤世嫉俗,则可以说是后来在叔本华和尼采那里大大发展了的悲观主义的一个源头。四《道德箴言录》问世以后,当时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许多人感到它痛快淋漓地说出了人们想说的话,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中的道德腐败和伪善,因而热烈地欢迎它,以至于作者在第五版序中说:“公众对它们的溢美目前已超过了我能为它们说的好话。”但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不少责难和指控,这一点从他最后留下的几段箴言中可以看出,例如:“人们反对这些揭露人的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524)岁月流逝,箴言录问世已有三百多年,人们对它还一直是毁誉不一,但不管怎样,它确实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书,它的生命力的长久和它的篇幅的短小恰成反比,它不断被再版,并被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的箴言也经常被人们在口头和书面上引用,许多成了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真正的格言警句。受它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思想家在法国可以举出圣佩韦、司汤达、纪德,在德国可以举出尼采,在英国可以举出哈代,而这些作家又大都是对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不仅有它独特的反映当时上流社会道德风俗面貌的历史学、社会学意义,还有助于人们洞悉人性的各个方面,并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西方的一些思潮。例如,其中有一条箴言讲到“世界只不过是由面孔组成的”,“每种职业都规定出一副面孔,以表示它想成为人们认为它应当是的那副样子”(256),就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萨特的“不诚”(或“自欺”)理论;又如,它对人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动机的某些比较深入、阴暗和不易觉察的层面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鞭辟入里的提示,客观上在某些方面可以说开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先河。即使对于我们自己,阅读它不也可能使我们回忆起那样一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时期吗?那时:“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马克思曾在1869年6月26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表达了一些“很出色”的思想,并专门抄录了数段给恩格斯。 爱因斯坦也曾在二次大战期间专门写信向他滞留在德国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巨大吸引力的一个奥秘可能还在于它的艺术性,它的精炼和生动。拉罗什福科对格言这种形式的把握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惜墨如金,用语简洁,字斟句酌,往往在快到结尾时突然给出一个出其不意的转折,使你初觉是谬论,继而却为之叹服。他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艺术,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巧妙地使用比喻和双关语。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并不是不费心思的,比方说1678年版中,首尾呼应,第一条箴言讲人的德性之虚假,最后一条箴言讲人运用理性蔑视死亡之虚假。他有时把相同主题的句子归到一起,但更多的是把它们错落有致地分散开来,以避免单调乏味之感。一个主题有时反复出现,但使用的都是各不相同的新鲜有力的表述。正是这种与思想性相和谐的艺术性,使它成为一本颇为奇特的书,虽然后人不乏效颦者,但却很少像它一样立住和传世。他的美学观点在《道德箴言录》中也有所表露,他崇尚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认为真是美的基础,世界更完美地呈现在那并不雕琢它的心灵面前。本书根据法国伽利马出版社1965年法文版翻译,译完后又参照列入企鹅丛书的坦科克(Tancock)英译本作了少许修改,译文虽三易其稿,恐其中仍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识者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格言体道德作家拉罗什福科的巅峰之作,它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本书在问世以后,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许多人感到它痛快淋漓地说出了人们想说的话,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中的道德腐败和伪善,因而热烈地欢迎它以至于作者在第五版序中说“公众对它们的溢美目前已超过了我能为它们说的好话。”但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不少责难和指控,这一点从他最后留下的几段箴言中可以看出,例如:”人们反对这些揭露人的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为方便读者更深刻理解原文,本书特意选用盒装精致包装,附赠英文版本,相信如此传世杰作一定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可,并将其收藏。

作者简介

  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示的大贵族家庭。早年热衷于政治,先是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入狱并流入外省;后又卷入反对首相马扎兰及王权的政治密谋和武装斗争,参加投石党之乱并几次负伤。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写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1665-1678)两部作品。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读者
1678年版《道德箴言录》
遗下的箴言
删去的箴言
附录:
拉罗什福科为1678年版编制索引表
拉罗什福科生平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读过拉罗什福科的箴言录吗?乍看上去它们显得尖刻低沉,但它们对人类及其充满人情味的本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因此他们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奇怪的解脱感。在拉罗什福科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挣脱了自己身上枷锁的自由人。   ——爱因斯坦 1936年3月20日 致此利时王后的信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表达了一些很出色的思想……  ——马克思 1869年6月26日 致恩格斯的信日月流逝,箴言录问世已有三百多年,人们对它还一直是毁誉不一,但不管怎样,它确实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书,它的生命力的长久和它的篇幅的短小恰成反比,它不断被再版,并被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的箴言也经常被人们在口头和书面上引用,许多成了在民间广泛流行的真正的格言警句。受它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思想家在法国可以举出圣佩韦、司汤达、纪德;在德国可以举出尼采;在英国可以举出哈代;而这些作家又大都是对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何怀宏

编辑推荐

《道德箴言录》是《沉思录》译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又一翻译力作!

名人推荐

你读过拉罗什福科的箴言录吗?乍看上去它们显得尖刻低沉,但它们对人类及其充满人情味的本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因此他们给人带来一种奇怪的解脱感。在拉罗什福科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挣脱了自己身上枷锁的自由人。 ——爱因斯坦1936年3月20日致比利时王后的信 拉罗什福科的本书表达了一些很出色的思想…… ——马克思1869年6月26日致恩格斯的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德箴言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4条)

 
 

  •   不止一次读拉罗什福科的著作,老拉,1613年生于巴黎,法兰西最古老贵族的后裔。鲁迅这样评价他:“无论单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 阅读他所著的《道德箴言录》,在我看来,或许作品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本人的价值了吧,相信《道德箴言录》已远不只是拉罗什福科的个人思想,而是人类个体对社会群体最隐蔽的丑恶的揭露,并逼人反思。 《道德箴言录》读了数遍。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最为真实的社会,以及社会中人,也无情地揭露了我们原有的丑恶。它向我们挑战,第一个向我们逼问:“你敢阅读吗?你害怕自己被揭穿吗?”我被它的不留余地所震撼! 表面上,这本格言集像是在为法兰西那个所谓的“伟大的世纪”、“处于巅峰的古典文学的伟大世纪”、“上流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刷漆放彩,实际上,是对一个正在受到锈垢侵蚀的社会思潮,强制性地剥去粉饰,洗心革面。 人们始终不敢承认的,不是年龄,不是贫穷,不是孱弱,不是无能,而是内心世界的阴暗和虚伪。就如,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决不会在正义面前屈服,也不会暴露“我就是一个混蛋!”而一个爱美的女人(事实上哪个女人不爱美?),她最担心的莫过于年迈之后容颜逝去,风姿不再,情人不再为她的容貌和身体眷顾。但是她始终不会承认这一点,依然傲慢地说:“我相信我的地狱不会是晚年。”《道德箴言录》却不假思索地撕去了这一层虚伪,它说:“女人的地狱是晚年。” 当然,谁不企图在别人面前保留一个美好的形象?而在塑造这个形象的过程中,人本身变得虚伪且狡诈。但,人们从来不敢诚实地承认自己的虚伪和狡诈,即便面对质问,也拒不坦白。有时候,评价一个人,特别是评价一个君主时,我们往往看他是否大度,似乎大度比建树更能博得众彩,因为一个心胸狭隘的君主,是不可能有什么伟大建树的。因此,当一个胸襟豁达的君主站在台上的时候,人民会不禁为之欢呼——绝对不会去考虑君主为什么要表现得大度。而《道德箴言录》恰巧就来揭开这个秘密:“君主的大度常常只是笼络人心的姿态。”也好比人们总是向往自己崇高,却忽视了奔向崇高的目的。这里还要引用中国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些话:“人的心理思想,凡是远的,摸不到的,看不见的,都认为是好的,理想永远是美的,越是稀少的、得不到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越高,对于浅近的,就觉得没有多大意思,没有多大令人稀罕……”人对于崇高的追求,可以说大多是盲目的,只认准摸不着的即是崇高,浅近的即是庸俗。因此对那些难以得到的总是百般讨取,得到之后,便蔑视一切浅近易得之物。《道德箴言录》对此作出了精炼的诠释,它说:“崇高是为了拥有一切而蔑视一切。” 或许就像本书译者何怀宏教授所说:“他感叹真正善良的人是那么稀少,而那些自以为善良的人常常只是处于一种讨好和软弱的癖性。”《道德箴言录》就是把这种感叹,用最直接,最简练,最有力度的语言表达出来,抨击这个社会中的种种虚伪,剥开它们的骗术,还原最为隐私和最为真实的丑恶状态。 纵观过去,受《道德箴言录》影响的大人物远不止中国的鲁迅一个,法国的圣佩韦、司汤达、纪德,德国的尼采,英国的哈代等等,甚至马克思、爱因斯坦,都曾阅读过这部作品。之所以人们被它吸引,我想并不只因为作者独特的个人魅力,更在于作品本身的爆发力,它不仅喷发了深刻的哲学道理,还向社会灌输了一种宽宥的思想。比如:它摆正了对待善良、公正、诚实、贞洁、勇敢等的态度,如它所说:“不管人们的命运看来多么悬殊,还是存在着使好运与厄运相互平等的某种补偿。”而社会中,当然是存有公正的。或者说,存在接近公正的补偿的。这种补偿,换句话讲,是平定人们对不公正的愤怒的武器,是让一些不公正继续下去的理由。面对这种理由,人们无话可说,甚至无理可辩。毕竟,这种补偿已在彰显公正,且已带来新的希望。 可以这样讲,《道德箴言录》不只是一部哲学格言,还是一把解剖社会、剥剐人性的利刃,更是一面宽宥丑恶的魔镜。它一面揭露了社会的丑恶状态,剥剐了人性虚伪的表皮;一面又鞭策人们敢于正视这个社会,敢于正视自己的本身;同时丢给人以一隙希望,努力让社会道德继续前行。 这样一部魅力无穷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去仔细品读呢?除非,我们是怕了。
  •   拉罗什福科,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作家。一生作品不多,唯有《回忆录》和《道德箴言录》两部作品传于后世。
  •   蒙田,培根,圣佩韦,司汤达,尼采,哈代……论及西方,他们似乎永不落幕。而鲜有人提及此人——拉罗什福科——令马克思与爱因斯坦两大巨人都为之震撼的伟大思想家。哎。好书的作者总是容易被人忽略。
  •   有人一直反对这些揭露人的内心的箴言,也许是害怕被揭露吧。
  •   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道德反省了。这本书包装也十分简洁大气,赠送的英文版没怎么看,只做收藏。
  •   道德箴言,版本不错,干干净净的感觉很好
  •   深刻剖析人类行为动机的伟大著作,很好
  •   作品有些尖刻,但不失冷静。揭露了很多丑恶状态,也肯定了一些存在。这也许也是它毁誉不一的原因。
  •   这是一部淋漓精致的批判性格言,很精彩。不得不看。
  •   好书,赠英文版很好。正在看啊。很深刻,值得反省。
  •   包装不错,又有中文版又有英文版的,值得收藏
  •   老拉的家族曾经也是法国赫赫有名的贵族,原来也是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儿。不过他在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把能感受和领悟都写了出来。
  •   道德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去创造和维护。
  •   痛快淋漓地揭示了人类那些龌龊的行为动机。建议大家都看看。
  •   薄薄的两本书,很喜欢这种翻译与原文分开的书
  •   书已拿到,还没看。粗粗翻了一下,觉得内容还不错,喜欢送的英文版。
  •   挺不错的一本书,送英文版
  •   送英文版,既可以学习英语,又可以学习西方思想
  •   书很好,一本中文赠英文,送货速度还行!
  •   其实我当然还是相信有单纯的人在,要学会包容,没有私心就不是人类了。
  •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刚收到书,翻了翻,整体感觉不错,是我想要的,慢慢看吧。
  •   说的话,蛮好额,就是疑惑
  •   对人类行为和思想都有很深层的分析,入木三分。
  •   为毛不说尼采推荐?疯子很推崇他的
  •   不错的,蛮喜欢的,快递服务很好,最近大雨也能及时送达,包装严实。
  •   一本英文原文,一本汉译,内容不错,排版略有不足,序号与内容相隔太近了。
  •   收藏为主,待闲时思考人生。
  •   作者文笔犀利,独特,有一定见解
  •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西方世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越读越痛快。
  •   书非常不错。有空就读一点
  •   昨天收到货的,下班回到家看了一点。觉得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讲得蛮好的。
  •   刚刚收到货,感觉很不错的,早就想入手它就没事时间买,这下好啦,满足我的心愿了。
  •   刚拿到书,感觉很好,等看后再和大家分享感受!
  •   适合每晚睡前读一段,给好评
  •   正在看,有收获。受启示。
  •   送给朋友,希望她喜欢这本书。
  •   痛快的一本书,痛批了很多伪君子。
  •   可以都看看。个人觉得比较好。喜欢这种
  •   在当当可以用实惠的价格随时买到自己心仪的书,很开心。快递效率很高,赞一个。
  •   不错,经典语录
  •   经典,觉得挺不错。
  •   读老拉的作品,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女人了。原来有那么多的虚伪,不过男人也没好到哪里去,连伟人都是为了目的不停地伪装
  •   还不错哦~书内容很丰富
  •   买回来自己看的,书很好,质量满意,好评
  •   买一送一。。。挺好。。书不厚,没有阅读畏惧感
  •   书很好,还送了英文的,可以顺便练习英语
  •   帮朋友买的书 质量相当不错,朋友也很满意。
  •   赞一个!还不错
  •   我非常喜欢,我放在床头经常看
  •   看了好几遍了,值得细细品读
  •   还不错,大致翻看了一下。满意
  •   印刷精美,内容也很好。值得购买
  •   虽然现在读那英文完全看不懂吧 不过 是很好 是精装的
  •   爱不释手啊 尤其那本英文册子 简直就是为英语作文而诞生的
  •   一早上就收到了。非常 不错。价格便宜,质量好。
  •   收到了,周末在家看。
  •   经久的好书,我给好评。
  •   有收获~~只语片言,道尽智慧的光。。。
  •   适合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读一读。
  •   经常翻着看看,很是受益
  •   买了,不后悔。离生活很近。适合经常翻翻。
  •   感觉翻译得还挺好的。赠品不错。
  •   印刷质量还可以。价钱很合理,还送英文原版。
  •   不错。清晰,印刷还可
  •   买一中文的送一英文的。
  •   送了本英文,很值得。。。
  •   值得购买,我很喜欢。
  •   我把它装在工作包里,在坐地铁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时不时翻看一下,很好。
  •   有时间会好好阅读一番的
  •   这书的作者少为人知,但却是一本好书,书的包装、印刷对得起“传世经典”四个字啦!
  •   很不错的一本书强力推荐!
  •   个人感觉在微博时代,这本书有点过时了。
  •   深奥的东东
  •   纸张结实
  •   多年以前买过,这次出新版又买了,做得很漂亮,值得收藏
  •   买了,还没有到,所以不知道好不好。不过本人是很喜欢老拉这只老狐狸D ~~~太牛了,言简意赅的代表.
  •   呵呵...拿在手上就特别特别的喜欢,这本书我差不多都读完了,真的很受益噢!里面的思想很出色.
  •   看了很多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很值得一读的好书,可以成为灾区人民的心理自助手册。
  •   这是一本不错的好书读了能够领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
  •   在书店买的这本书,不知道何怀宏是何许人,但感觉翻译的一般,如:“25.承受好运须有较恶为多的德行。”感觉非常别扭,令人费解!
  •   感谢何教授的翻译的书籍,一直很期待,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
  •   听人推荐后买回来看了,挺不错的,整个书的设计风格也还蛮喜欢
  •   感觉 不如 【马可 奥勒留】 的 【沉思录】
  •   有的句子看着有点莫名,不过谈怎么搞女人倒是非常到位,是个泡妞圣手
  •   我买了以后没有当面打开,后来打开一看书皮掉了,害的我有自己用线自己搞的,内容还是可以的。
  •   可以看看,不如想象中的好
  •   书的内容绝对没话说问题是不知道那本书是那年出版的上下泛黄还不说关键是里面竟然都印斜了!
  •   非常不错,强烈推荐。
  •   小书看起来不错的
  •   还可以,拿回来先粗略的翻了翻,貌似还可以!但是对数的要求一边较高,所以给个三星吧!
  •   通俗易懂,虽然简单了点,但是蛮质朴的,喜欢~
  •   送给女儿希望她读了以后能够领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
  •   另类的名言,新的观察视角。
  •   就是容易掉页,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