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醒人生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新世界  作者:高宏明  页数:296  

前言

  生活很仁厚,生活也很严酷。人人都渴望平安,趋吉避害,万事如意,期盼和谐,向往成功,追求幸福……这是人类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心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传统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和健康的,反映了人们向往福运、友善,祥和的愿望及真诚、纯朴的品质。其中佛教文化尤其是佛经中的故事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一位西方的哲人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他没有领悟到佛家睿智的态度:和命运结伴而行。应该说:这种态度才是积极有益、最能领悟到人生真正底蕴的态度。  确立态度,只在一念之间。人的一生,常常因为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话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古今中外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走上了幸福成功的人生道路。  佛教六祖慧能大师原是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进而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舂米八月,开悟见性。  丹霞禅师本来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一句“选官不如选佛”而出家学佛,精进修持,成为禅宗一代祖师。  一句睿智而富有哲理的话,就像一盏明灯,能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智慧,使我们沉思,学会更理智地面对世界,迈出踏实的脚步,走出充实圆满的幸福人生。  《一句话点醒人生》一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深奧的处世理论;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传统故事和一句句直指心性的精当点评,恰如一股股清泉,慢慢渗透入我们的内心,浇灌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了解成功和幸福人生的真谛,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有效地认识和发展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世界,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幸福美满!

内容概要

  《一句话点醒人生:在佛学中对人生的感悟与超越》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深奧的处世理论;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传统故事和一句句直指心性的精当点评,恰如一股股清泉,慢慢渗透入我们的内心,浇灌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了解成功和幸福人生的真谛,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有效地认识和发展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世界,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幸福美满!

书籍目录

一、做人与处世篇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会比较好过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便难免碰壁你喜欢他们,他们自然会喜欢你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会落寞你不能企求尽善尽美、人人满意聪明人凡事都心知肚明,但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出来据理力争,不如以退为进不要只追求活得潇洒自在,要对社会有功德要与人为善,不能对人吹毛求疵大丈夫行事当论是非,不论利害为人处世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以菩萨的心肠来看待周遭的人与事生活就像山谷里的回音,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只要你不轻易低头,别人就不会战胜你只因站的角度不同,往往把一个事物看得天差地別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讲经说法要看好对象,因人而异要保持公正的眼光和公正的心,不可趋炎附势在给予别人宽容和爱的同时,你也会得到宽容和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修行的人,不会去看别人的缺点商丘开和范子华的门客在交友时要有知人之明,不要错把坏人当知己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也不必谦卑过度,丧失尊严真正的友谊是一种不遗余力的支持,一种最大限度的谅解与其进行不必要的争论,不如多用些心思去寻找共同点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知恩必报,豁达地对待过去的怨恨不能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胡乱抬杠当你摸不清对方的底细和意图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得罪对方我们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

章节摘录

  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会比较好过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他的两个徒弟。  一次,两个徒弟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呀,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 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师父来评理:“我们的观点,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呢?” 老和尚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7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老和尚早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老和尚问:“两个半块饼,你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老和尚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便难免碰壁 唐朝时,有一位德山大师。他精研律藏,通达诸经,其中尤以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得意,因他俗姓周,故有“周金刚”的美称。  当时,禅宗在南方很盛行,德山大师就大不以为然地说:“出家沙门,干劫学佛的威仪,万劫学佛的细行,都不一定能学成佛道,南方这些禅宗的魔子魔孙,竟敢诳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一定要直捣他们的巢窟,灭掉这些孽种,来报答佛恩。” 于是,德山大师挑着自己所写的《青龙疏钞》,浩浩荡荡地出了四川,走向湖南的澧阳, 一日途中,他突然觉得饥肠辘辘,看到前面有一家茶店,店里有位老婆婆正在卖烧饼。德山大师就到店里想买个烧饼充饥。老婆婆见德山大师挑着那一大担东西,便好奇地问道:“这么大的担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是《青龙疏钞》。” “《青龙疏钞》是什么?” “是我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做的批注。”德山大师对于自己的著作,显出很得意的神情。  “这么说,大师对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很有研究?” “可以这么说,” “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若能答得出来,我就给您烧饼,若答不出来,对不起,请您赶快离开此地。” 德山大师心想:“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最擅长的,任你一位老太婆,怎么可能轻易就难倒我,”随即他毫不在意地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出来好了’” 老婆婆说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大师您是要哪一个心?” 德山大师经老婆婆这一问,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话来。他心中又惭愧又懊恼,只好挑起那一大担的《青龙疏钞》,怅怅然地离去。  德山大师受到这次教训后,再也不敢轻视禅门中修行人。后来他来到龙潭,至诚参谒龙潭祖师,刻苦修行,最后大彻大悟。  你喜欢他们。他们自然会喜欢你 一位老和尚和一位老农坐在一个小城镇边的道路旁下棋。一位陌生人骑马来到他们的身边,把马停下来,向他们问道:“师父,请问这是什么镇?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哪种类型?我正想决定是否搬到这里居住。” 老和尚抬头望了一下这位陌生人,反问到:“你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住的人,是属于哪一类的人呢?” 陌生人回答说,“住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儿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打算搬到这儿来居住。” 老和尚说道:“施主,恐怕你会感到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跟他们完全一样。” 过了不久,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老和尚打听同样的情况,老和尚又反问他同样的问题。  这位陌生人回答说:“啊,住在那儿的人都十分友好,我在那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比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更有发展机会的城镇,因此我打算搬出来,尽管我还很留恋以前那个地方。” 老和尚说道:“年轻人,你很幸运。在这里居住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相信你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一旁的老农不明白,同样的问题,老和尚怎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呢?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会落寞。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曰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宮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  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了。  ……

编辑推荐

  在你困惑之时、迷茫之时、不明之时、无助之时、无奈之时、愤怒而不可控之时、悲伤而难自抑之时、落寞而萌伤情时,一句话就是一扇门,一句话就是一条路,一句话就是一盏灯。《一句话点醒人生:在佛学中对人生的感悟与超越》在佛学中感受对人生起落、悲欢离合、苦辣酸甜种种滋味的感悟和超越。用一句话来改变观念、用一句话来改变你的人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句话点醒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