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英] J.G.弗雷泽 页数:729 译者: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从本书的题名说到内米湖畔的古老习俗 这部书的题名似乎有些奇特。单纯根据题目推断,很像是一部情节曲折的小说或者意蕴清幽的长诗,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是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 “金枝”,这个令人感到迷惑的词汇,并不是作者的杜撰。它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 “金枝”一词早曾见于两千年前罗马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的笔下。他在史诗《埃涅阿斯记》里,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提到,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失陷之后,背着父亲,领着儿子,奔走异乡,途中父亲死去,他继续颠沛流离,后来根据一位女神的指示,折取了一节树枝,借助于它前往冥界去寻找父亲的灵魂,向他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这树枝的名字就叫“金枝”。虽然弗雷泽著作的题名与这“金枝”有一定联系,但这段传说还不是他要考察的主要对象。 弗雷泽特别留意的是古罗马曾经有过的一种古老地方习俗。 在罗马附近的内米湖畔,在阿里奇亚的丛林中,有一座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按照习惯,这座神庙的祭司向来是由一名逃亡的奴隶来担任的。这逃亡的奴隶一经担任祭司,便不再受到追究。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十分显赫的“森林之王”的头衔。然而他过的绝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生活。他时刻守卫着在神庙左近长着的一株高大繁茂的圣树。
内容概要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
J.G.弗雷泽(1854-1941)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认为“巫术先于宗教”的第一人,一生至为勤奋,著述甚丰。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将来后代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时,只要开出詹姆斯·弗雷泽的著作目录来,就足以驳回关于我们无能的指责。”在弗雷泽的众多著作当中,《金枝》一书最为知名,并使他在世界学术界获得了崇高声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森林之王第二章 祭司兼国王第三章 交感巫术第四章 巫术与宗教第五章 巫术控制天气第六章 巫师兼国王第七章 化身为人的神第八章 局部自然之王第九章 树神崇拜第十章 现代欧洲树神崇拜的遗迹第十一章 两性关系对于植物的影响第十二章 神的婚姻第十三章 罗马之王和阿尔巴之王第十四章 古代拉丁姆王位的嬗替第十五章 橡树崇拜第十六章 狄安纳斯和狄安娜第十七章 王位的重负第十八章 灵魂的危险第十九章 禁忌的行为第二十章 禁忌的人第二十一章 禁忌的物第二十二章 禁忌的词汇第二十三章 原始人类的遗泽第二十四章 杀死神王第二十五章 临时国王第二十六章 以王子献祭第二十七章 神灵转世第二十八章 处死树神第二十九章 阿多尼斯的神话第三十章 阿多尼斯在叙利亚第三十一章 阿多尼斯的塞浦路斯……英中文对照主题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第一节 狄安娜和维尔比厄斯 谁不知道特纳[1775~1851,英国著名画家。该书注均为译者所加,后不赘述]的那幅题为《金枝》的画呢?画中是内米[内米湖位于罗马东南16英里阿尔巴群山中的山谷内,周围是阿里奇亚丛林。原是一个火山湖,长约1英里,湖的东北岸,古时有狄安娜的圣所。这里风景幽美,尤以古代崇奉狄安娜及阿里奇亚神林闻名于世。]林中小湖那梦幻似的奇景。那个小湖古代人曾称之为“狄安娜的明镜”。画面上闪耀着画家的丰富想像力的金色光辉,其中浸透了特纳非凡的心灵。那最美妙的自然景色为之神化了。那片被包围在阿尔巴群山中的一块绿色洼地里的静静的湖水,任何人只要看见过它就决不会再忘记它。画中,尽管有那两座沉睡在湖边的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村庄和宫殿(它那陡峭的阶梯式花园一直伸延到湖边),整个画面依然寂静,甚至有些荒凉。啊!狄安娜大概仍徘徊在那幽静的岸边,经常出没在那片荒凉的林中吧! 在古代,这片风景秀丽的林区却是一个反复重演过奇特悲剧的场所。在湖北岸那个险峻的峭壁(现代的内米村就坐落在此山上)的正下方,曾是一片圣林和狄安娜。纳莫仁西斯(即“林神狄安娜”)的圣殿。这个湖和树林有时也叫做阿里奇亚湖和阿里奇亚丛林。阿里奇亚镇(即现在的拉·里奇亚)距这里大约3英里左右,在阿尔巴山脚下,一片陡峭的山坡将它同这个躺在山边的小火山口似的洼地里的小湖分隔开来。内米的圣林中有一棵大树,无论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可看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影,在它周围独自徘徊。他是个祭司,又是个谋杀者。他手持一柄出鞘的宝剑,不停地巡视着四周,像是在时刻提防着敌人的袭击,而他要搜寻的那个人迟早总要杀死他并取代他的祭司职位。这就是这儿圣殿的规定:一个祭司职位的候补者只有杀死祭司以后才能接替祭司的职位,直到他自己又被另一个更强或更狡诈的人杀死为止。 他所获得的这个极其不稳定的祭司职位却有着王的称号。然而他比任何王者都更为坐卧不安,更被噩梦所缠扰。年复一年,无论盛夏严冬,无论天晴天阴,他总得不停地独自巡视,而每当他忧心忡忡地稍憩片刻之时,便有丧生的危险,他若稍微松懈一点警惕,体力或防身技巧稍微减弱一些,都会陷入危难之中。白发丛生可能就意味着在给他的死刑判决书上盖印哩。而对那些到圣殿来朝拜的温文尔雅的和虔诚的香客们来说,他那苍老严峻的形象,使这明媚的风光黯然失色,犹如一片乌云突然遮住了晴天的太阳。如果没有他那种凶恶相,那么,意大利的明媚蓝天,斑驳的夏日林荫道,阳光下的粼粼碧波,该是多么和谐幽美!相反,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迷途的游客,在一个凄凉的秋夜里,落叶深积,西风正为那将逝的残年吟唱着挽歌,这时他所可能目睹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是一幅阴晦的画面,充满了忧伤情调——在树林的背景上,显现出黑色的锯齿形轮廓,衬托着阴霾的、孕育着暴风雨的天空,风在枝权问哀鸣,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冰冷的湖水拍打着湖岸;画面的前景是:苍白的月亮掠过浮云,穿过交错的树枝向下窥视,一个幽灵似的黑影,随着他肩上那铁器的闪光,忽明忽暗地在树周踯躅。 这种奇怪的祭司职位承袭制度,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并无俦匹,因此不能从那里得到解释。要找到解答,我们就得寻根溯源。没人会否认:像这种带有野蛮期特点且一直残存到罗马帝国时代的习俗,在当今文明的意大利社会中,就像一堵远古石崖袒露在修剪平展的草坪上那样引人注目。正是这种习俗的粗暴和野蛮,使人们产生了要解释它的愿望,新近对于人类早期历史的研究已经探明古今人类思想基本相似。早期人类即以与今人基本相似的思想(虽然表面上有不少差异)阐述了人类最初的朴素的人生哲学。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指出像内米承袭祭司职位那样野蛮的习俗在别处也已存在;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导致这种习俗的动机;如果我们能够证实这些动机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广泛地甚至普遍地起作用,且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形成了种种具体相异总体相同的习俗;最后,如果我们还能够说明这些动机连同它们所派生的习俗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确实还在活动着,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在更远古时代,正是这些同样的动机诞生了内米的祭司职位承袭的习俗。或许由于缺少直接说明怎样产生祭司职位的材料,因而我们的推断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彻底证实,但随着我所指出的这些条件的逐渐完成,这些论断也许将或多或少成为可信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满足这些条件,提供一个对内米祭司职位承袭制度的大致可信的解释。 首先,我将陈述一些事实和一些流传下来的有关这一主题的传说。有一个传说:内米那地方对狄安娜的崇拜是由奥列斯特【希腊神话中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儿子。阿伽门农被其妻及妻之奸夫谋杀,奥列斯特由姐姐厄勒克特拉送到父亲好友处收养,长大后与姐姐一起杀死母亲为父报仇。他为此受到复仇女神的追究,后来女神雅典娜解救了他,宣告他无罪,并让他回国后继承了王位。】创始的。他在杀死托里克半岛(克里米亚)的国王托亚斯之后和他姐姐一起逃到了意大利,并把托里克的狄安娜神像[建于托里克的是供奉阿尔忒弥斯的希腊神庙,但罗马人常把希腊的阿尔忒弥斯同罗马女神狄安娜混同为一。这种不严格区分的表述方式也多见于迄今为止的欧洲人的著作中。本书作者在一系列神名上也常混用。]藏在一个柴捆中随身带去。他死之后,他的尸骨从阿里奇亚运往罗马,葬在卡彼托[罗马的卡彼托山,为罗马著名的七丘之一。]山坡上康科德【罗马神话中的协和女神]庙旁的萨图恩[古罗马农神,传说为古罗马最初的国王,教民农业生产。】庙前。至于传说里所描绘的对托里克的狄安娜的血腥的祭祀仪式已是古典文学读者们所熟悉的。据说每一个登岸的外乡人都被宰杀在她的祭坛之上献祭了。但是这个仪式传到意大利后则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形式。在内米的圣殿里有一棵特殊的树,它的树枝是不许砍折的。只有逃亡的奴隶才被允许折断它的树枝,如果他能做到的话,就获得与祭司单独决斗的资格,若能杀死祭司,则可接替祭司的职位并获得“森林之王”的称号。根据古代公众的意见,这决定命运的树枝就是“金枝”,埃涅阿斯[罗马传说中的特洛伊的王子,其父为安基塞斯。在特洛伊战争中,雅典城池被希腊人攻陷。埃涅阿斯背着父亲安基塞斯从大火中逃出。父亲死后,他漂流到非洲海岸,辗转来到意大利。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十二卷长诗《埃涅阿斯记》中,根据传说描写埃涅阿斯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女祭司西比尔指点下,到阴间去寻访他父亲安基塞斯的阴魂。埃涅阿斯后来成了古罗马帝国创建者的英雄的祖先。]在西比尔的指引下,曾在他出发去探索通往阴间的险恶征途之前折过它。据传说,逃亡的奴隶象征着奥列斯特的逃亡;他与祭司的决斗乃是关于人们曾经向托里克的狄安娜奉献活人祭品的一段往事的回忆。这种以格杀来继承王位的规则一直遵行到帝国时代;凯里古拉[罗马帝国的一位著名暴君,37~41年在位。]有种种怪诞行为,其中之一是认为内米的祭司任职太久,便雇了一个更强壮的恶棍去杀死他,一个在安东尼【罗马皇帝,138~161年在位。】时代访问过意大利的希腊旅行者,曾观察到直到他那个时代,祭司职位仍然是作为奖品授予决斗中胜利者的。 对内米的狄安娜的崇拜,至今还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遗迹。从在遗址上发现的那些谢恩奉献品来看,她曾被想像成一个女猎手,甚至被当成能够赐福、使男女信徒多子多孙、使孕妇们顺利分娩的神灵,再者,在她的祭典仪式中,点燃火炬似乎是最首要的部分。因为每逢8月13日,在这个每年最热的日子,为她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典时,她的圣林总是被极为众多的火炬所照亮,湖水反映着火炬的耀眼的红色光芒;而这一天在整个意大利国土上的每一个家庭,都要在炉边举行神圣的礼拜;从她的圣殿院内所找到的一些青铜小像上,还可以看到在女神高高举起的右手中也擎着一支火炬;那些自信自己的祈祷已被她听到的妇女们,头戴花冠,手执燃着的火炬,来到圣殿还愿。不知是谁还在内米的一个神龛里为克劳迪皇帝【4世纪罗马皇帝】及其家庭的平安奉献了一盏长明灯;在林中所发现的陶瓦灯则可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而奉献给某些地位较卑下的人们的,果若如此,则罗马天主教所实行的在教堂中奉献圣烛的传统,与上述习俗之相类似就很明显了。内米的狄安娜还兼有维斯太【罗马神话中的灶神或家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斯提。每年6月8日为灶神节。】的称号,在她的圣殿里总是保持着一个长明的圣火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庙的东北角上还有一个不小的环状地基在三级台阶上建起,地面上还可见镶铺过的痕迹,上面可能就是狄安娜的圣殿,那是按她的维斯太神的身份建筑起来的,就像古罗马城大广场上那种圆形的女灶神庙宇一样。在这里,圣火看来是由守护女神的修女们来照料的,因为在地基上还发现了一个侍女陶像的头部。而对由圣女们细心照看的长明灯的崇拜,自远古以来迄至近代在拉丁姆地区一直普遍存在。此外,在一年一度祭祀女神的节日里,人们把花环戴在猎犬的头上,停止了狩猎活动,年轻人举行洁身仪式以向她表示敬意;盛大的节日宴会上有新酿出的美酒,主菜是一整只小羊羔,滚烫的饼摆在叶片上,宴席四周的苹果树结满了成串的果实。P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人类最伟大的书之一。 ——(英)自然 詹姆斯·弗雷泽博士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关于科学、文学及其西方思想史的永恒丰碑。 ——美 《时代》杂志 弗雷泽的《金枝》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出自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手。阅读该书不仅可以分离人类文明跋涉的冒险之旅,而且可以拓展我们对自己同类的同情和理解。此书值得阅读和反复阅读。 ——阿什利·蒙塔古教授 弗雷泽的《金枝》是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堪与修昔底德的《历史》,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牛顿的《数学原理》相媲美。与现代那些建立在空洞的花言巧语基础上的研究不同,该书认为人类构建其巫术信仰、宗教和神学体系时,自有其无可辩驳的逻辑规律和可靠的科学方法。阅读该书并不是一件艰难之举。尽管那些数不胜数的例子稍显啰嗦,但它们又有其科学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弗雷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史家,而且是称职的散文作家,有时又是哲学家;在论述其观点时,他高屋建瓴,而他那优美的表述和对社会、人类本性的敏锐洞察,更使读者叹为观止。 ——亚马逊网上书店读者评论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极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是闻名遐迩的学术必读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金枝”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本书由一早已不复存在的古老习俗而引起的,作者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诠释。值得有兴趣的读者一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