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法学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张越  页数:562  

内容概要

本书是行政复议法学领域的一部新作,是作者在多年从事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潜心思考行政复议法学领域的现实问题的成果。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联系理论,凭借作者多年来在国务院法制办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实践经验,从行政复议实务的角度思考行政复议制度建设的理论问题;二是,体系相对完整,在娴熟驾驭行政法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复议的实务,构建了行政复议法学的理论体系;三是,注重可持续性研究平台的建设,系统分析了十年行政复议法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创新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创造了新的知识体系交流平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行政复议概述  第一节 行政争议的现实性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  第三节 行政复议制度  第四节 行政复议法的概念  第五节 《行政复议法》的制订  第六节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制订第二章 行政复议的功能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定性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功能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优劣比较第三章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特有原则  第四节 行政复议制度的原则体系第四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一节 行政复议范围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行政复议范围的因素  第三节 确定行政复议范围的模式  第四节 行政复议范围的法律渊源  第五节 行政行为  第六节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七节 具体行政行为  第八节 具体行政行为类型的复议范围  第九节 行政复议范围的概括条款  第十节 行政复议范围的排除条款  第十一节 人事处理行为  第十二节 民事调处行为第五章 行政复议参加人  第一节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第三节 行政复议共同参加人  第四节 行政复议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第五节 行政复议代理人  第六节 行政复议代表人  第七节 行政复议申请人  第八节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第九节 行政复议  第三人  第十节 涉外行政复议第六章 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机构  第一节 行政复议机关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复议机关的分类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的职权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管辖理论  第五节 行政复议机关的范围  第六节 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  第七节 选择权归申请人  第八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概念  第九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  第十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  第十一节 行政复议人员第七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一节 行政复议申请权  第二节 行政复议申请的概念  第三节 行政复议申请的形式  第四节 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概述  第五节 申请复议的主观要件  第六节 申请复议的客观要件  第七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  第八节 行政复议申请的内容  第九节 行政复议申请的效果第八章 行政复议受理  第一节 行政复议受理的概念  第二节 复议申请的受理机构  第三节 复议申请的审查标准  第四节 复议申请的审查事项  第五节 复议申请的审查程序  第六节 复议申请的审查期限  第七节 审查结果及相应处理  第八节 监督不予受理的体制第九章 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第一节 行政复议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复议审理的主体  第三节 行政复议审理的范围  第四节 行政复议审理的标准  第五节 行政复议审理的内容  第六节 行政复议审理程序概述  第七节 正式审理的准备程序  第八节 行政复议的审理方式  第九节 正式审理的审理步骤第十章 行政复议证据制度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当事人的举证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举证责任制度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第五节 证据的审查  第六节 证据鉴定费用及作证津贴  第七节 作伪证的法律责任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及对依据的审理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法律适用  第二节 法律适用的冲突规范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  第四节 确定审查依据的标准  第五节 审理依据的主要类别  第六节 对具体行政行为错误地适用依据的审查  第七节 对具体行政行为适用错误的依据的审查第十二章 行政复议决定  第一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  第三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理由  第四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决策  第五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期限第十三章 行政复议的执行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生效  第三节 复议、诉讼期间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四节 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第五节 行政强制执行  第六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  第七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第八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第十四章 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  第一节 复议与诉讼的制度比较  第二节 行政复议独立存在必要性  第三节 复议前置  第四节 复议选择  第五节 复议终局  第六节 司法最终  第七节 一级复议  第八节 经复议案件的可诉性  第九节 非诉执行案件  第十节 法制机构承担的行政复议应诉职责第十五章 行政复议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 行政复议责任的启动机制  第四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建议权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4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年5月29日)

章节摘录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  一、概念的界定  行政复议的概念,并非立法者钦定使然,而是在制度形成初期与其他类同概念竞争的结果,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兴起,因其通俗易懂而又概括、凝练地表达了由行政机关复核、审查行政争议这一制度内核,很快为实践  所接受。  对于行政复议的定义,国内学者一般在三种方法中选择:一是语义描述性定义,即通过说文解字式的解构,剖析行政复议制度的字面含义,但一般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二是程序描述性定义,即通过介绍行政复议的过程,阐释行政复议的概念;三是功能描述性定义,即通过介绍行政复议的功能,界定行政复议的内涵。  就字面意义而言,“复”即重新或再次,“议”即审议并决定,由行政机关对行政争议或原行政行为重新评议并作出决断,是为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最通行的定义是程序描述性定义,几乎所有界定行政复议概念的努力中,都有此种方式的影子,其中比较经典的表述是: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该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对引起争议的原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作出决定的活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政复议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刚收到,还没有来得及看。
  •   作为一名留外学者,所写内容缺少国外的最新资料和分析。
  •   不如大家写的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