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张灏  页数:327  字数:25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话在我多年来的历史论著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这些论著表面看来似乎庞杂无统序,但它们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对时代的感受有密切的关系。这份时代的感受最初浮现是1949年我离开中国大陆的前夕。其时我12岁,心智尚很幼稚,当然无法理解当时时局巨变的意义。但山雨欲来的气氛已开始浸入我的直觉,留下一些朦胧但强烈的印象。那年春天,国共和谈破裂,中共大军直逼长江,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学校也随之停课。就在停课那天,无事可做,我和几个朋友年少不知愁,随着一位同学到他家去玩。他的父亲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家就坐落在南京城北的高级住宅区,那儿都是一座座花园豪宅。使我吃惊的是,我们这一群大孩子居然能在他家及附近的深院大宅里穿梭式地随意来往奔跑,不但无人阻挡,而且也看不见一个人。当我向这位同学问起原因时,他淡淡地回答:“他们都跑了。”我这才猛然发觉,几天之内,南京已变成一座空城。一座空城?这是为什么?一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开始浮上心头。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幽暗意识”和“转型时代”概念的提出,曾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论。    本书系统地论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开出民主宪政的道路,通过超越意识和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    本书为我们开辟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新视角,必将深远地影响后世。

作者简介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人文学部教授,现为台北“中研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书籍目录

前言世界人文传统中的轴心时代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宋明以来儒家经世思想试释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传统与现代化 ——以传统批判现代化,以现代化批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一个划时代的运动 ——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扮演上帝:20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幽暗意识的形成与反思一条没有走完的路 ——为纪念先师殷海光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殷海光与中国知识分子 ——纪念海光师逝世三十周年

章节摘录

世界人文传统中的轴心时代如所周知,“轴心时代”(Axial Age,公元前800~前200年)是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提出的观念。他指出在那个时代,古代旧大陆的几个主要文明地区,西起东地中海,东至中国的华北,南至印度的恒河流域,都曾同时产生了思想与文化的突破。在他原来的构想中,中亚古波斯祆教(Zoroastrianism)的出现也是包括在“轴心时代”的化突破里,不过近年来学界对祆教是否开始于那个时代,已有怀疑与争议。但是即使把古波斯文明除外,我们仍然可以说,世界三个主要文明,西方、中国与印度,在它们早期发展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轴心时代”的文化跃进。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对历来有关“轴心时代”的认识与研究,作一些大略的检讨,更重要的是,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对这一时代的历史意义提出一些个人初步的看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幽暗意识”有广狭两意,狭义是指我们需要正视与警觉人世间的种种阴暗面;广义是指根据这种正视与警觉去认识与反思人性在知识上与道德上的限制。二卡多年来,我的“幽暗意识”的重点是由狭义朝着广义发展。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走上悲剧循环的道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缺乏认识人的德性与知性上的局限很有关系。因为缺乏这种认识,中国人常常被理想主义冲昏了头,走过了头,走选了牛角尖。  ——张灏(2008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编辑推荐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编辑推荐:何为“幽暗意识”,何为一“转型时代”?传统中国为何开不出民主宪政的道路?我们的民主观存在哪些问题?著名海外华人学者张灏倾力多年。备受学界推崇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佳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终于看完了,一口气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本书虽然洋洋洒洒20多万,但读起来甚觉顺畅与自然,尤其是语言上的流畅自不细说,更是由于张先生的冷静而深沉的对人性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的思考,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是作者20多年生活、工作、学习的经验与反思的结果。尤其是作者强烈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受其恩师的谆谆教导而感动)、批判意识和边缘意识赋予了作品一种连贯而系统的思想。虽然有些章节存在重复的现象,甚至有时叙述有些繁琐,但都无关大碍。
    张先生对人性的思考不是空发议论,而是联系现实给出了历史发展(民主传统)的最深层的原因分析,使我们从另一角度看清了历史发展现实背后的核心动力——人性的基因。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作者的思考关照了人性早期阶段发展的共同特质(尤其是“轴心时代”),即人性本质上的通性,把东西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轴心时间”之后东西方即开始了共同特质上的认识分化(但人性基质却是相同的),并由此导致了东西文化在之后四、五千的发展轨迹。
    作者一改西方学者解读历史文本的方式,跳出“欧洲中心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认,打破了韦伯和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的诠释模式,甚至否认“后现代”对“轴心时代”主体的解构,采用一种人类“共有经验”在“古代不同文化社区里形成内容迥异的思想跃进,而这些跃进为此后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前提,也因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本书:P4)这样的认识方式重新解析“轴心时代”的某些共同品质和对后期文明的奠基作用。
    ......
    上面仅仅摘录了我关于本书总结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稍嫌繁琐,不便于发表于此。

    该书在思想内容的广博性上非常深厚,涵括了东西方文化的诸多内容。有些方面看来有些许的重复和拖沓(当然也可以说是叙述比较详细缜密)。依据人性的本原(原罪或本善)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法,能够使我们以一种心理学的思路来认识文明的进化和演变。这样一种思维路向是我们理解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传统的一个新方法。对于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发展的现代化运动(以发展为基调,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目标,以推动民主政治改革为策略)有很大帮助。因为我们现在所推行的“发展”理念正是五四时期形成的超越式甚至是激化的理想主义的延续。尤其是民族主义的强烈追求始终成为一种“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民族主义既是国族中心的也是世界主义的,都体现了中国人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强烈的民族体认和追求民族一体化的认同感。我们说历史与发展都是连续的,而非是“断代”的,有些东西(尤其是思想和精神的东西)不可能“断代”,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大同理想都在现代有所反映。本书值得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民主政治传统的知识分子们阅读!
    力鉴!!!!
  •   子思想的幽暗意识在清末汉学重镇俞樾的思想里曾有浮现;而俞氏的弟子——章炳麟,承受俞氏在这方面的影响,加上大乘佛教的无明意识的震荡,曾对中国近代思潮中的乐观精神与乌托邦的倾向作正面的挑战,在当时思想界独树一帜。但从长远的发展看来,俞、章二氏的幽暗意识只是昙花一现。传统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发生影响的是圣王观念及其附丽的乌托邦思想倾向。
  •   张灏先生的代表作。
  •   此书作者的书我都看了,站在一个真正学者的立场去反思历史与现在
  •   不过怎么好像和我几年前在香港读的翻译版有差异,记不清了。。。
  •   这本书还不错,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   此书大概看了下,很好写的,正在看,推荐!
  •   还没看,国庆在家好好研读
  •   书不错,有包装,像正版
  •   老师推荐的,真不错。
  •   书很不错,值得阅读,受益匪浅啊
  •   张灏先生的这本书或许很受益于徐复观先生,具体说来,还是很好的。
  •   不错的书,很有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