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战火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汤姆·霍兰  页数:349  译者:于润生  
Tag标签:无  

前言

  2001年的夏天,我的一位朋友被任命为一所学校的历史系主任。在九月新学期开始之前他作出的一系列决定中有一项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的记忆中,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学年到来之前都被要求作一篇研究希特勒崛起的专题论文。而此时,在我的朋友提议之下,开始进行一些改革。他向同事们建议,应当把希特勒替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题目:十字军。这一激进的提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的同事们希望解释研究这样一个年代久远且与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无关紧要的题目究竟有何意义。我的朋友反驳道,历史系学生应该从研究一个与二十世纪的各个独裁者完全无关的题目中获得收益,因为义愤填膺的情绪只能让人激动。其他的教师认为极权主义是一个鲜活的选题,而十字军从来不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些问题如何能与对伊斯兰或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对东方或西方的仇恨联系起来呢?  仅仅过了几个星期,问题就有了答案,当年9月11日,19个劫机者心怀某种中世纪的怨气,将自己和数以千计的无辜者化为了灰烬。至少在奥萨马·本·拉登的眼中,十字军从来没有结束过。“你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996年他就警告穆斯林世界:“伊斯兰人民一直遭受着侵略的痛苦,这都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十字军同盟强加给他们的不公与无道。”本·拉登擅于利用现代世界航空业和大众传媒进行威胁活动,但他一直以中世纪的视角诠释当下的潮流。在他的宣言中,过去和现在的时代仿佛融合在一起:用令人胆寒的罪行来恐吓美国或以色列的做法混同于重新建立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或中世纪的哈里发国家的要求。因此不难理解,当布什总统的顾问们要求他不要再次使用引人生恨的字眼时,他还是冷不防地在阐述战争政策时轻率地将恐怖主义描述为“十字军”。  当然,美国总统可能比沙特狂人更不了解中世纪历史的种种细微之处,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是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什总统一样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恨我们?”各个报纸上连篇累牍充满了学者们对穆斯林仇恨西方作出的种种解释,有人追溯美国近年来朝令夕改的对外政策,有人考察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中东的历史,也有人追寻着本·拉登的分析回到了十字军自身这个起始点。极具讽刺意味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样一个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首例重大危机可能产生于某种让人疑惑不解的古代仇恨。有某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可能导致历史的终结,反过来,它似乎还将某些令人生厌的幽灵从远古的先人坟墓中唤醒。数十年以来,西方世界一直借助被描绘为对立面的共产主义——东方世界来自我定义;现如今,又回到俄国革命之前的陈旧习惯,将东方描绘成伊斯兰的天下。伊拉克战争、反移民势力的兴起(尤其是反对穆斯林势力)遍布欧洲,以及对是否可以允许土耳其加人欧盟的讨论,这所有的一切同9·11事件结合在一起,酝酿了一种令人不快的意识:在基督教的西方和伊斯兰教的东方之间存在着一条善恶的鸿沟。  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和哈佛的学者们都经常讨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至今仍然充满争论:在新的世纪中不同文明之间注定要发生冲突。然而,至少现在欧洲与穆斯林世界正在被迫检讨不同文明之间得以区别的身份之基础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爱德华·吉本认为:“东西有别的武断看法在全球范围中都根深蒂固。”。事实也正如此,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种看法是历史上最容易长久存在的假没。这种假设远比十字军的历史要早,甚至早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的历史,其久远的谱系几乎可以向前追溯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诞生就是伴随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而来的:“你们为何恨我们?”——因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西方发生冲突时,世界上第一位历史学家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他创作一生的著作主题。  ……  无知者无畏;但是即使如此,我希望努力沟通学院派和大众读者的这一尝试,看起来不会像薛西斯从亚洲向欧洲架设起那两英里长的浮桥一样充满虚荣心,并最终贻笑于希腊人。请读者们注意,本书叙述所赖以维系的那些细节依然是不确定和充满争议的——而文中草率之处一定如同垃圾堆上盘旋的苍蝇一样多不胜数,我在尾注中也提出了对此特点的总体意见。然而在承认我们难以准确复原一个遥远年代这一事实的同时,比这种无知更令我们震惊的或许是我们竟然可以完成这样的尝试。我在这本书中寻求证明某种东西而不仅仅是叙述它,这是我的野心,想要沿着希罗多德的脚步继续走下去——描绘出整个世界——包括东方和西方——陷入战争的全景画面。读者在被带到希腊之前会先被带回到亚述、波斯和巴比伦;在谈到斯巴达军国主义和雅典民主制度之前先要看到第一个统治世界的王权的兴起;到了全书的中部才会开始对波希战争自身的阐述。传统叙事中从一方开始谈起的方式现在可以被忽略了,尽管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含混不清,但是我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尝试将众多散落晦涩的证据片断拼接起来,对这场战争如何发生,有何人参加等问题形成新的阐释。这毕竟是一部同古代文学中任何其他作品一样有力而杰出的史诗;不论有多少无法说明的地方,它不是一部神话,而恰恰是历史的一部分。

内容概要

2500年前,东方和西方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这个超级大国就是波斯,其历代国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这个帝国的财富、人力和雄心壮志都无可匹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座城邦的居民迎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并打败他的历史过程。    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波斯战火》不仅完美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从巴比伦寺庙中的祭司到斯巴达人的秘密政策;从波斯人对鸭子和园艺的热爱到雅典人对妓女的热衷;从大流士这个中东历史上的杀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这一切在汤姆·霍兰完美的叙事中都重新获得了灿烂的生命。

作者简介

汤姆·霍兰获得了剑桥大学两科一等荣誉学位,曾经为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改编了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及维吉尔的著作。他的上一部著作《卢比肯河》,得到了塞缪尔·约翰逊奖的提名,并且荣获了2004年度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学奖。

书籍目录

前言1  呼罗珊大道2  巴比伦3  斯巴达4  雅典5  火烧波斯王的胡子6  黑云压城7  走投无路8  复仇女神后记大事纪年注释译名表致谢

章节摘录

  1第一部分呼罗珊大道  众神不愿将世界塑造成一马平川的样子,而更想将它一分为二。对于那些居住在扎格罗什山区(Zagros)中的人来说正是如此,高大连绵的山峰恰好将新月形沃土同伊朗高原的山地分开。然而这些山脉虽然地处蛮荒,但是并非不可跨越。  灾难降临到血腥城池(1)  灾难降临到血腥城池(2)  世界主宰(1)  世界主宰(2)  世界主宰(3)  世界主宰(4)  世界主宰(5)  世界主宰(6)  2第二部分哦,兄弟,你在哪里?  居鲁士死于公元前529年夏天,他的尸体被人从杀死他的部落手中赎回并带回波斯,随后安葬在等待着他的巨大石头陵墓之中。传说这个地方正是当年他击败阿斯泰厄吉兹的地点,他的陵墓是这里由居鲁士出资修建的建筑物当中的一座。  哦,兄弟,你在哪里?(1)  哦,兄弟,你在哪里?(2)  哦,兄弟,你在哪里?(3)  哦,兄弟,你在哪里?(4)  哦,兄弟,你在哪里?(5)  双重幻影(1)  双重幻影(2)  双重幻影(3)  双重幻影(4)  3第三部分巴比伦  如果没有尘土,世上永远不会有市邑或者帝王。所以巴比伦人认为自己的文明完全是从泥土中塑造出来的。鸿蒙初辟,当整个大地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众神之王马杜克(Marduk)用苇草建造了一艘筏子,表面铺垫尘土,和水搅拌成稀泥并用这些材料为自己制作了住所,这是世界上第一座  登天梯(1)  登天梯(2)  登天梯(3)  登天梯(4)  登天梯(5)  历史的终结(1)  历史的终结(2)  历史的终结(3)  历史的终结(4)  历史的终结(5)  历史的终结(6)  4第四部分斯巴达  早在波斯人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那时居鲁士还在吕底亚,他曾意外地接见了一个来自爱琴海彼岸的代表团。这些使节是希腊人,但同亚洲部分的希腊人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城邦繁荣诱人。  \"斯巴达人是谁?\"(1)  \"斯巴达人是谁?\"(2)  \"斯巴达人是谁?\"(3)  \"斯巴达人是谁?\"(4)

编辑推荐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发展成为公开的对抗。随后爆发了被雅典人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败告终。其帝国被肢解、舰队被摧毁、民主政体被剥夺。  这是有史以来,希腊和波斯第一次处于同一帝三的统治之下。甚至连复仇女神自己也会对此露出微笑。  西方学界盛赞此书为“华美的史学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战争,成为历史的拐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波斯战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这本书再现了希腊历史中的一次巨大战争--希波战争。面对入侵的波斯帝国的远征军,希腊人联合起来,成功的抵挡了进攻,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希腊的自由。固然汤姆·霍兰的观点并没有超出希罗多德,也不可能与“历史”相提并论,但那一段段描述希腊人在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斯的英雄气概的文字,还是让我一遍遍的反复吟诵。   马拉松平原上,面对两倍于已的敌人,希腊的重甲步兵们手持盾牌和长矛,戴着头盔和面甲组成战斗队形,彼此站在来自同一个镇子、同一个部落的伙伴身旁。方阵轰鸣着向前推进,每个人只能看见正前方的敌人,身旁同伴的偶尔晃动和身后战友涌动的力量让人感到踏实,没有人冒险突出队伍。前进过程中即使有人因为害怕而颤抖,都会因为意识到与同伴和亲人在一起,有强壮而全副武装的自由人陪伴在身旁而感到自己也变得坚强起来。温泉关前,斯巴达的勒奥尼达斯国王和他的三百勇士以非胜即死的决心面对薛希斯的三百万大军,赢得了希腊历史上最光辉的荣耀。萨拉米斯海峡,狡猾的地米斯托克利利用他的机智导演了对波斯舰队的伏击,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再次打破了波斯舰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彻底打破了薛西斯征服希腊的梦想。作为我们,无需羡慕希腊是多么的发达开明,若古华夏的春秋之争延绵下去,今日之中国也恐怕早已成人俎上鱼肉。与其羡慕表面的进步,不如深入内在核心,学习希腊人真正的精神。
  •   作者Tom Holland从波斯,斯巴达,雅典的崛起讲到继萨拉米斯大捷后希腊联军在普拉塔亚终结了薛西斯的西征。最大的感触是由雅典市民扶老携幼弃城登船在海上抗争并赢得最终胜利而联想到英明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之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正是地米斯托克利力排众议大规模修建船只挽救了希腊。作者对双方直接对战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生动,令人仿佛跨越时空化身坚守在方阵中的重甲步兵,紧张,激动,血脉贲张。不可思议的是马拉松战役192人对6400人的阵亡比率,证明了兵不在多在精的道理。
  •   我一直觉得能将枯燥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是一个历史学者最大的能耐,虽然这本书翻译得并不算特别好。将那段烽火岁月跃然纸上,也算是对《斯巴达三百勇士》这部电影另一个角度的诠释。
  •   当年的波斯也是一霸
  •   欧亚第一次碰撞
  •   当代人写的大流士战记。
  •   内容详实,翻译也不错!
  •   这本书写得太棒了!我个人强烈推荐大家去读。我想应该不会有谁在读过这本书后会不想再读一遍。
  •   佛儒道法至今管理着远东,虽也时有纷争、战火,却总体安宁。

    犹太、天主、基督、伊斯兰,却在另一片世界纠缠了数千年。现代波斯战火,实为石油战争,名为信仰之战,也几十年了。确实很有兴趣从历史角度,了解更多背景知识。

    关于犹太、基督、伊斯兰同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早就知道,于是像很多常识一样,忽略了其背后的原因。最近偶然看到,伊斯兰教竟然也是和犹太教、基督教同宗同源的,很吃惊!当然,关于这个知识点,我目前所知甚少,需要更多阅读。

    我对波斯、斯巴达、雅典等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几部电影的深刻印象上,本书史诗般荡气回肠的笔法令人折服,欣赏之余却也对所叙述的历史只看了个半懂。

    前些日子中央四台有一栏《走遍亚洲》,我的工作职能也与亚洲紧密相关,去年以来,阅读的有一个主题便是类似“看遍亚洲”。明年开始,或许会付诸旅行,真正去开始走遍亚洲。

    最近重新捧起《穆斯林的葬礼》,唏嘘不已!

    阅读和学习经历中,有一件快乐之事就是:从各个点出发,信步前行,慢慢积累;而后会有一个机缘、时间点,突然融会贯通,长了见识了!然后再前行!
  •   本人也是看了卢比孔河一书后,又入了此书,当然本书的题材的立题也是吸引我的地方。然而或许是波斯史料原本就少于相关的希腊史料的缘故,关于波斯的部分还是略弱了些,行文在涉及历史细节,尤其是波斯部分的可看性略逊于卢比孔河一书中对罗马的描写。不可否认,作者的立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也从国际性视野及民族/宗教的比较中试图重新结构波希战争及其影响,是一部严谨充实的作品。但诚如其他书友的看法,或许是翻译上的问题,读起来还是略显费劲,可看性稍差了些,略有枯燥感。
  •   希波战争的通俗讲述
    买给女儿的开心读物
  •   因为看了作者的《卢比孔河》,才买了这本,感觉整体上稍逊一筹
    整个读下来,感觉还算可以,但是没有读卢比孔河那种惊艳的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