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在现场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苏·格拉夫顿  页数:269  字数:152000  译者:张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八年前的一桩夹竹桃命案使尼基背负杀夫罪名入狱;八年后,假释出狱的尼基委托女侦探金西‧米尔虹重新调查丈夫劳伦斯离奇死亡一案。  金西发现了一条隐秘的线索,随着它的延伸,围绕在劳伦斯身边的各色人等一一登场。死者劳伦斯是一名杰出的律师。他冷酷强悍、风流成性,其多采多姿的感情生活令案情更加扑朔迷离。金西周旋在这些人物之中,面对不同角度的陈述,抽丝剥茧,终于通过这些蜿蜒扭曲的线索把他们全都串在了一起,她却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踏上死亡之途……

作者简介

苏·格拉夫顿 Sue Grafton (1940— )
  苏·格拉夫顿一九四〇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电视剧作家。格拉夫顿的创作天赋在早期小说及长篇剧作中已初现端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她甚至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英国作品改编为充满美国风情的电视剧集。
  一九八二年苏·格拉夫顿推出的“金西·米尔虹探案系列”,每部作品皆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命名,其创新手法一直为推理小说迷津津乐道。格拉夫顿运用人物侧写的手法,有效地拓展了侦探小说的视野,让人物回归为小说的第一主题,同时也使曲折的情节有更进一步的深化空间。其作品笔触果断、情节多变,读来令人大呼过瘾。
  字母系列首部作品《A:不在现场》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评出的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B:窃贼》和《C:尸体》接连包揽两届安东尼读者票选最佳小说奖和夏姆斯奖。二〇〇八年,苏·格拉夫顿获得英国犯罪家协会授予的卡地亚钻石匕首奖;二〇〇九年,荣获“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她的小说被译为二十六种语言版本,风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至今销售记录达数百万本,堪称侦探小说界的畅销大师。

章节摘录

  1  我叫金西·米尔虹,是一名执业于加州的私人侦探。我现年三十二岁,离过两次婚,没有孩子。前天我杀了一个人,此事让我寝食难安。我为人友善,朋友成群。我的公寓虽然狭小,可我喜欢这种局促的空间。我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拖车式活动房里;但这段时间以来,我渐渐觉得它们太精致了,不太合我的口味。所以我选择了住单间,做一个“单身女人”。我不养宠物,也不爱养花种草。我就喜欢整日到处跑跑,做些分内之事。除了职.业本身的危险性之外,我的生活一直很普通、平稳,而且充实。杀人这种事让我觉得怪怪的,我一时间无法理清思绪。我已经向警方做了供述,每一页供词上都有我的首字母签名,最后还签上了我的全名。我还写了一份同样的报告,作为文书存档之用。这两份文件叙述的都是客观事实,措辞拐弯抹角,并没有把事实完全交代清楚……  尼基·法伊夫第一次来我的办公室已经是三周以前的事了。我曾经为加州信实保险公司工作过,因此在该公司庞大的办公室套间中,我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我和这家公司的关系比较松散。我为他们开展某些调查业务;作为交换,他们为我提供了有单独门户的两个小房间和一个俯瞰着圣特雷萨主大街的小阳台。我订了电话应答服务,当我外出时有人会替我接电话。我还自己做账;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但能保持收支平衡。  那天的整个上午,我几乎都在外面办事。当时我只是顺便回办公室取一下相机,却看见尼基-法伊夫站在办公室门外的走廊里。如果不是八年前她因为谋杀亲夫劳伦斯——本城赫赫有名的离婚案律师——而被判有罪时我正好在法庭的话,我可能根本不认识她。那时的尼基还未满三十岁,一头惹眼的淡金色头发,黑色的眼睛,皮肤好得无可挑剔。可能是由于监狱里的食物富含淀粉吧,她瘦削的面庞现在变得饱满一些了,但依然透着一种优雅轻灵之气。即使在被定罪的时候,这种气质也令谋杀指控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此时,她的头发已经恢复了本来的色泽,那是一种淡得近于无色的浅褐色。此时的她应该有三十五六岁了吧。尽管如此,加州女子管教所的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起初我一言未发,只是把门打开让她进去。  “你认识我。”她说。  “我曾经为你的丈夫办过几次事。”  她仔细审视着我,“仅此而已吗?”  我知道她话里有话。“你出庭受审的时候,我也在法庭上,”我说,“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我是否和你的前夫有什么私人瓜葛的话,答案是没有。我并无冒犯之意,但他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人。要咖啡吗?”  她点了点头,不知不觉间已不再拘束。我从档案柜底层取出咖啡壶,又从门后拿出一瓶晶露。,往咖啡壶里注满水。一她没有因为我如此费事而表示异议,这一点很让我赞赏。我放进一张滤纸,把咖啡磨成粉末,又将水壶接上电源。水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和鱼缸中气泵发出的声音一样,让人觉得十分安逸。  尼基静静地坐着,仿佛体内的情感部件已经脱节了。她没有那种惴惴不安的矫揉造作,没有吸烟,也没有摆弄自己的头发。我坐进自己的转椅里。  “你是什么时候出狱的?”  “一周以前。”  “自由的感觉怎么样?”  她耸了耸肩。“我想,感觉还不错吧,但没有自由我也能活下去,我过得比你想象中要好。”  我从自己右侧的小冰箱中抽出一个混装乳制品的小纸盒。我一般都把干净的杯子倒着放。我为我们俩翻起两只杯子,待咖啡煮好之后,倒上满满两杯。尼基端起杯子,含糊地说了声谢谢。  “或许标以前也听过这种说法,”她继续说道,“但我真的没有杀劳伦斯,而且我想请你查清是谁杀了他。”  “为什么你要等那么长时间?你在狱中就可以启动调查的,那样可能还会让你免受不少牢狱之苦呢。”  她微微一笑。“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声称自己是无辜的。谁又相信我了昵?从我被指控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不再信任我了。现在,我要把这份信任夺回来。而且我还要弄清楚,是谁陷害了我。”  我以前一直以为她的眼睛是黑色的,现在我才发现它们是金属般的灰色。她表情冷静、情绪平和,似乎心中的火焰已经暗淡下去了。她看上去像一位没有多少幻想的淑女。其实我原本就不相信她有罪,可我已经想不起我如此固执己见的原因了。她看起来是个没有多少激情的人。我相信,她对任何事物的关心程度都不可能促使她去杀人。 “想跟我说说情况吗?”  她呷了一口咖啡,把杯子放在桌子边上。  “我和劳伦斯结婚四年多一点吧。婚后才六个月,他就背叛了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深受打击。实际上,我也是这样跟他搅和在一起的……那时,他还没有离开他的第一个老婆。他背叛了她,和我在一起。我想,也许是当情妇可以带来某种自我满足感吧!但我从没想过会步她的后尘,这让我非常恼火。”  “根据检察官的说法,这就是你杀他的动机。”  “你也知道,他们要找个顶罪的人,那就是我,”她说到这儿终于显出了一丝激动,“过去这八年里,我和形形色色的杀人犯生活在一起。相信我,冷漠是不会成为动机的。你会因仇恨杀人,或者在盛怒下杀人,或者为了报复杀人,但你不会去杀你漠不关心的人。在劳伦斯死之前,我对他根本就无所谓了。从发现另一个女人的那一刻起,我对他的爱就消失了。我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就把这份爱从我心中抹去了……”  “你在日记里记的就是这些吗?”我问道。  “当然了,开始的时候我很在意。我仔细记下了每一次背叛。我偷听他的电话,还跟踪他在城里转悠。后来,他开始对所有事情都小心起来。我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后来就根本无所谓了。”  两片红晕爬上了她的脸颊。我没有说话,给她时间让她平静一下。  “我知道,看起来好像是我因为嫉妒或者愤怒而杀了他,但事实上我已经对这件事彻底不在乎了。在他死前,我就打算要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想回学校读书,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我们各走各的……”她的声音越来越轻了。  “那你认为是谁杀了他?”  “我觉得有很多人都想杀他。他们具体干没干,那是另外一回事。我是说,我可以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但是我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这就是我到你这儿来的原因。”  “为什么会找到我昵?”  她的脸再次微微泛红。“我到城里的两家大事务所去问了一下,他们都回绝了我。我在劳伦斯以前的罗拉代克斯。名片夹中偶然发现了你的名字。我想,我要请个他曾经雇过的人,似乎颇有讽刺的味道。我在谋杀组的康.多兰那里认真了解过你的情况。”  我皱起眉头说:“这个案子就是他办的,不是吗?”  尼基点了点头。“是他办的。他说你的记忆力很好。我可不愿意把这事的来龙去脉讲个没完没了。”  “多兰怎么看?他认为你是无辜的吗?”  “我想不安。但话又说回来,我已经服完刑了,还关他什么事呢?”  我审视了她片刻。她很坦率,说得也在理。劳伦斯‘法伊夫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家伙。我也一直不怎么喜欢他。如果她是有罪的,我觉得她根本没有必要再旧事重提。除了还要度过剩余的假释期之外,她的苦难已经结束了,她与社会之间所谓的债务已经一笔勾销。  “让我考虑考虑,”我说,“我今天晚些时候会跟你联系的,到时再答复你。”  “非常感谢。我有的是钱,花多少都无所谓。”  “法伊夫太太,重新调查以前的案子我并不想收取报酬。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即使我们查出了谁是真凶,要想定案也相当困难。我想查阅一下过去的档案,看看情况再说。”  她从她的大皮包中取出一个马尼拉纸档案袋。“我搜集了一些剪报。如果你需要的话,我把这些都留给你。这是我的电话号码。”  我们握了握手。她的手纤小、冰凉,但很有力。“请叫我尼基。”  “我会跟你联系的。”我说。  因为一个保险索赔的案子,我需要出门给一条人行道上的裂缝拍照片。在她走后,我也很快就离开了办公室,驾着我的大众轿车驶上了高速公路。我喜欢让自己的车里塞满东西。这辆车上就塞满了各种文件、法律书籍以及一只公文包。包里装着我的小型自动手枪、纸盒子,还有一个客户给我的一盒机油。他被两名诈骗高手骗走了两千美元,说是帮他投资到他们所谓的石油公司中。那盒机油倒是真的,但许不是他们生产的;他们在西尔斯30w型机油上贴了新标签。我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逮到这两个家伙。除了这堆垃圾之外,我还在车上塞了一只收拾妥当的过夜行李箱,天知道是为了防备什么不时之需。我一般不愿为那些要求我仓促行动的人提供服务;但随身带着一套睡衣、牙刷和干净的内衣,总能让我觉得安心。我想我可能有些怪癖吧。我的大众车是六八年的车型,浅米色,带有各式各样的凹痕。车的发动几早就需要检修了,可我一直没时间。  我一边开车一边想起了尼基。我已经把装满剪报的马尼拉纸档案袋扔到了汽车后座上。事实上我根本不必看这些材料。劳伦斯·法伊夫办过很多离婚案,他声名远扬,号称“法庭杀手”。他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不择手段,会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优势。加州和其他许多州一样,在这里,离婚的理由只有两条:一是夫妻矛盾不可调和;二是精神失常无法治愈。以前,离婚案律师和私家侦探的惯用伎俩是靠捏造通奸来提出指控,不过现在这条路行不通了。但是,财产分配和监护权——也就是金钱和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劳伦斯·法伊夫能够为他的客户——绝大多数是女人——夺得这一切。在法庭之外,他同样臭名远扬,成为另一个领域的“杀手”。据说在诉讼期间,判决与最后宣判之间那段难熬的日子里,他曾经抚慰过无数破碎的心。  我早就发现他为人狡诈,几乎没有什么幽默感,可他做人严谨,为他做事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总能给出明确的指示,还提前支付报酬。但是,很多人都非常憎恨他:他夺走了男人们的财产,又辜负了女人们的信任。他死的时候三十九岁。尼基当时厄运缠身:她受到了指控,遭到了审判并被认定有罪。除了那些明显涉及杀人狂的案子之外,警方总倾向于认为谋杀罪行是由我们所知或所爱的人犯下的,而大多数时候他们居然是正确的。当你和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共进晚餐的时候,想想这些互相递送餐盘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杀人凶犯,真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我记得没错,在劳伦斯·法伊夫被杀当晚,他曾经和他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查理.斯科索尼在一起喝酒。尼基则参加了青年女子联盟地方分会。的一次聚会。她先回到家中,而劳伦斯直至午夜才回家。那段时间他一直在接受多种过敏症的治疗。

媒体关注与评论

  《A:不在现场》的问世标志着侦探小说界的一场革命,苏·格拉夫顿自此设立了令人无法模仿,更无从逾越的标准。  ——《美国人物杂志》  金西具有迷人的个性。她机智而又敏感,坚韧而不粗俗,仿佛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在街头现身。  ——《洛杉矶时报》  女神探金西·米尔虹是一位思维缜密、头脑冷静的独行侠,可媲美《马耳他之鹰》里的萨姆·斯佩德。  ——露西尔·卡伦  谨以此奖授予苏·格拉夫顿,表彰其始终在犯罪小说创作领域表现出持久的优异水平。  ——08年度CWA钻石匕首奖颁奖理由

编辑推荐

  《不在现场》用最深切的爱和最刻骨的恨为背叛你的爱人调制一颗致命毒丸,之后你需要的只是时间……  09年爱伦·坡终身大师奖,08年卡地亚钻石匕首奖得主苏·格拉夫顿携女侦探金西·米尔虹登陆中国。  以26个字母命名自己的每部作品,创作手法史无前例,多A到Z,挑战自我的智力游戏,纽约时报畅销作家首部经典推理巨作,首届“安东尼奖”读者票选最佳小说。  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评出的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字母系列作品被译为26种语言,风行全球28个国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A:不在现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可能是推理小说看多了,觉得这部小说真的很一般,介绍说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出的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很没有说服力。装帧设计不错,也很喜欢书里的小书签。
    如果你手头有许多书,建议你不要先看这一本。
  •   米尔虹受雇调查劳伦斯死于夹竹桃的案子,死者还有伊丽莎白-一个与劳伦斯有暧昧关系的人。格温,莎伦,还有查理,莱尔,凶手到底是谁?结局很意外而且带有欺骗,很适合我们女性阅读,情感细腻,在都市生活中,没有枪林弹雨,有的是情感与阴谋
  •   我是看了后面的几本后开始想买齐全的 很好的侦探小说 就像在讲述你身边的米虹尔
  •   推理经典作品,字母天后。
  •   侦探推理精品
  •   趁着这批sue grafton的作品十分优惠,囤积了四本,作为首次阅读的数目,名气大未必适合我,所以,我会加以验证。
  •   26个字母,26段奇妙惊险之旅。
  •   内心的描写非常细腻,人物性格塑造得很成功。不错的书。推荐。
  •   看着很过瘾,还不错!
  •   这个系列刚开始买,希望好
  •   写的不错,翻的还行!
  •   非常好,速度也非常给力。。。
  •   这本书很刺激,很值得去看
  •   塑封破了,有点脏!
  •   還算可以,因爲沒得比較
  •   格拉夫顿的字母系列,闻名已久。在但是确实是经典。
    但是现在读起来,颇有些失望。
    当然,本书是处女作,不能代表后面的水准。
    还是可以一看的。
  •   节奏有些慢,但是故事还不错,决定挺一下我们难得的女侦探
  •   还满意一
  •   如果有条件,建议上国外网站买原版的吧。
  •   看到报纸的介绍遂兴起购买此书的欲望,报纸的介绍、书封面的种种推荐以及作者的经历,都让我以为此书的精彩程度可能不会低于阿婆的经典。可惜,我错了,如果只看这本书,作者与阿婆相差的何止千万里!在本书中,我没有看到那些所谓经典的“推理”,作者兜兜转转,找到的种种“证据”并不足以令她推出凶手的身份。如果没有死者女儿送给小儿子相册这是“非必然”线索,她能推出第一凶手吗?在那条令她心生疑虑的线索出现时,我也已经猜到了凶手的身份;而她揭穿凶手时,也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是她的第六感加上大胆的试探,如果凶手心理素质再强些,死不承认,她还能将凶手绳之于法吗?至于第二凶手,那就更莫明了,那封让她一直有怀疑的信件是关键线索,可她空间怎么看出其中的端倪?为什么道她会在跟死者的前男友谈完话后就已经认定了凶手?直至最后,也没能有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她的推理不是阿婆那种细微的观察,老道的经验,环环相扣,必将推出真相;她的推理,不过是她那过人的第六感,自我推理出结果。只能说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