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新星 作者:沙丘//宋安娜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年的书稿要得急却成得快,受益于网络与通讯技术。手机短信和E—mail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邮寄,作者借助网络传递稿件,编者上网查阅报纸,让我们体验到现代编辑手段的便捷。 好文章明显多于往年,选稿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报纸的变化——悄然的变化,并无任何“启事”和“声明”。佳作俯拾即是,美不胜收。禁不住的欣喜,令人聊发贪婪,于是想打破每人一篇的旧制,对一些佳作再三斟酌,颇费踌蹰,比如迟子建的《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原载《文汇报》)、王宗仁的《温泉里的雪浴》(原载《新民晚报》)和李娟的《属于我的马》(原载《新民晚报》)等篇什,终因印张的限制而忍痛割爱。 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看世界,时有短文见诸报端,本书集纳十篇,引文中句子“景语和情语”为题;赵鑫珊的《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分别刊于《新民晚报》和《文汇报》,移花接木,合为一篇。 “副刊文章是个慢工夫,需要静下来。写,需要静;读,也需要静。这种静,你可以看做是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补充,或是对浮躁心态的一种制约,就像太极图里的另一半。但你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独立的功能。静可以使人深沉,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可以陶冶心灵,让人格之树深深地向下扎根,然后才能茁壮生长。”——说得太好了,这是报纸副刊应有的格调,也是我们选本的主旨。 副刊是散文的园地。散文承载着广泛的内容,有着多种表现形式;我们的选本难以包罗万象,只能选择一个角度,即“生活”、“心灵”、“情趣”和“意味”,做到感人、耐读;启迪心灵、陶冶性情,给人的灵魂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当下文学书籍不景气,我们的选本却能继续面世,实乃幸事。在这里,应当感谢关心此书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领导,以及促成此书的出版界人士刘雁女士和刘雪屏先生。 沙丘 2009年2月28日
内容概要
与报纸正张不同,报纸副刊的编辑思路就是追求短小隽永的意蕴风格,温馨淡定的阅读氛围。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各大名报副刊精华,分成“生活·人物”、“风情•世态”、“山水·域外”和“逸致·闲情”四个篇章,一共一百余篇新作,完整呈现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够启迪心灵、陶冶性情,引导读者在嘈杂、浮躁、快节奏的生活中为心灵寻找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书籍目录
生活·人物 我对黑暗的柔情 丹青祭 感谢你的腰 好美好美 梦魂萦绕 被虚拟的行程 大学在何处 阳光的味道 盘中之物 穿弄堂 遇堵车拐进故宫 谁把霜扑醉 另一个世界的话语 我送父亲进养老院 一棵葫芦爬过墙 陶醉的鸭儿看 郊区的鸟叫得早 艳遇 依偎——重庆街景 依然柔媚 当年赶集 童年的萤火虫 思念在土布上流动 水色 草恋 雪花的重量 听唢呐的黑熊 托翁的动手能力(外一篇) 合璧 新年试笔“文老弟” 凤子是谁,或问湖水 坐在抽水马桶上接待客人的大师 柏杨回家 山川与岁月的惊叹 '08尴尬风流第一号 长在绣花鞋里的花 枇杷 盲眼看世界风情·世态 备好麻秸待踩岁 过年逛厂甸 马镫、马靴与旗袍 环绕乡村的树 奶茶在草原才悠长 布谷,布谷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胭脂河边的杏花 淑女与城市 巾色旖旎 花样美靴 花露重,草烟低 关于吃的意识流 圈子的生与灭 文学是灯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之八) 书香 历历前尘字字红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以十年为起点 好一朵茉莉花 好皇上,赖皇上 神性 静的等级(外一篇) 享受安宁 慢半拍 只有青山无古今 浮生四章山水·域外 老君台记 镜泊湖的黄昏 在怀柔看山 孟府的花 沙漠雨 春至桃花溪 水的古镇 真水假山话苏园 万年斋山遗址随想 温州的月光 流觞之水 九连山笔记 斯坦福面试经历 瑞典人的平凡 总统光临我们家 做客日本国会大厦 日本人的“职人根性” 东京的乌鸦 世界上被吻得最多的女孩 月光记 墓园花絮逸致·闲情 闲雨轻敲鱼鳞瓦 水困曲桥 雪韵——岁末情话 冬天的睡 景语和情语 桌边的姑娘 百年无废纸 谈毛笔 养砚之乐 说窗棂茶·咖啡和红酒 给枯干的花浇水 享受那无边的沉静 自在 留几本书在窗台 读书有福 蛋炒饭 包子 扁肉心结 烧饼之思 江南馄饨香 鼎边糊的记忆 江南的酱菜之类 家乡的烩菜 吃面窝品乡愁跋
章节摘录
生活·人物 我对黑暗的柔情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前,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里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2007年12月14日《文汇报》) 丹青祭 你是我的宝贝儿,你是我的心肝儿,可我现在不能不把你撕成碎片。难道是因为爱得太深,才决心让你的毁灭更彻底吗? 白天,作为职业写手,我忙碌于写小说,写散文,写戏。晚上,把繁冗的案牍推开,专心恭候你的降临。夜深了,万家灯火倦了,歇了,整个世界都睡了。有时候外面是寒星伴月,野猫叫春;有时候星星和月亮和野猫都耗尽了精神,去打盹了。还有的时候,风雨大作,摇树撼瓦,十面埋伏,惊心动魄。这些对于我都无所谓,都不存在。我独立于天地之间,藏身于蜗庐之内,奋发于孤灯之下,游弋于时空之外,披发赤膊,挥汗如雨,逸兴遄飞,神经兮兮,我面对一张白得闪眼的玉版宣纸,刹那间,就看见你了。你的眉眼,你的筋肉,你的一颦一笑,都在我的眼睛里,心坎里。就像妇女生小孩儿一样样的,我能感觉到你在我的腹中正急不可耐地躁动,哦,男人原来也会有“生产”的激情、幸福和实践,还等什么?我便捉了斗笔,饱蘸墨汁,让你眉眼毕现,跳脱而出。就这样,你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临盆出世了。闻闻你那翰墨未干的胎气,端详你那有声有色的小模样儿,我有点儿陶醉。 现在,人们知道你是谁了罢,你是我生产的那些水墨画,经过反复甄选,留下来的水墨画,裱褙好的水墨画。你,你们,这些宝贝儿,将在一个晚上全都被我毁掉,这算不算我精神上出了麻烦? 那么,处置你,我曾经的心爱,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刑罚。比方说,捆了,囚禁;比方说,扔了,放逐;比方说,卖了,换钱;比方说,过继,送养;比方说,比方说……纵然有一千种一万种保你全须全尾的方式,请你原谅,都不行。 去年有两个中伏,热辣辣的四十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在收拾家什物件,搬房子。限时限刻搬家腾房的管理人员一变脸,把我家门的钥匙提前收走了。我和老妻搬了个昏天黑地,差点儿倒下去。那么,是这些纸片子搬不动呢?还是新家毫无余地?都不是。搬家既有朋友,又有公司,新房又宽敞得很。坦诚地说,不是物理空间放不下旧作,是心理空间容不得你们这些小东西了!用一句堂而皇之的话说,艺术家这个症候群的共同品性之一,就是“喜新厌旧”。唯其喜新厌旧,才能证明生命是鲜活的。那么,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新厌旧”变心变脸的呢?也许十天,也许半月,最长的竟然长达二十几个春秋。当初觉得美妙的东西,现在一下子发现了很多丑陋和缺憾,说实在话,毁掉过去心仪的小东西们,有割股之痛,却又暗自窃喜,毕竟视角变了,视野宽了,眼光高涨了,而艺术家的上进,关键不在于手底下的技艺,而在于心灵和眼睛的尺度。近二十几年以来,我从临习传统、自我愉悦开始,经历了兼收并蓄、四处突围的苦战;寻觅着张扬个性,破茧而出的再生之机;幻想着有朝一日,羽化成蝶,得大自在。从前偶有所得的窃窃之喜,转瞬即逝。佛家说“道虽本圆,妄起为累,妄念都尽,即是修成”。艺术家之为艺术家,“道虽修远,妄起为乐,妄念频生,即是大幸”。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有欲则刚”。我寻求着借笔墨抒写物象灵性,借物象表达内心的狂野、焦灼、豪迈与痴情。我偷偷借得西方色彩学,暗自破译东方笔墨色彩的心灵依托,寻找我们自己的笔墨和色彩的密码,如遁蛛网,条条是道,又条条不是道。我妄想每一次挥洒笔墨都能创造自己的心灵图腾,张扬文人精神,往往眼高手低,事与愿违。虽然,大师们的实践告诉我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绘画,我还是徒劳地追求完美,如此这般,撕毁旧作乃是我艺术人生之不二法门。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自残》,说的是撕画是一种自我戕害,自我摧残。达·芬奇是先祖辈的大师,一幅《蒙娜丽莎》肖像画,画了十年。谁知道他老人家十年里在一张不大的画布上,撕碎了多少自我?凡·高是我辈仰视的疯狂画家。我自惭不能像他那样疯狂地献身艺术。我揣摩疯狂的凡·高决定把耳朵割下来的刹那,应该是比清醒还要清醒。他一定以为自己已往的作品都不足以拿去换爱情。他否定了自己的艺术,肯定了自己的耳朵,大义凛然地锯下耳朵,寄给了狂爱的那个妓女。如果我上面这些说辞都是臆人乱语,还有一位大师可以举证,那就是我老师的老师齐白石,白石先生有“磨石书堂水亦灾”的诗句和“废画三千”的印章,证供和证物兼备。如果说白石先生已经远去,时过境迁的话,当代还有一位杰出的画家吴冠中,撕画是很有名的。据说吴先生每年都攒足了气力大撕特撕一回,真是令人惊叹。或许可以说,艺术家必须自毁、自残,才能脱胎换骨。每一次撕掉旧作,都能看见一次新的艺术曙光,都是一个艺术旅程中的里程碑。前辈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不妨拼上一联曰“撕罢旧爱觅新欢”,以充座右铭。 来吧,让我最后再叫你一回宝贝儿心肝儿,心肝儿宝贝儿,我们诀别吧。 妻子以“行刑官”的身份,唤来了四个“刽子手”,加上我和她,一共六个人操刀。六个人,十二只手,让整个房间成了粉碎机。我颁布了处置要点,须先毁容,破相,不可留下完整的图像、款识、印章,要碎得更彻底,二十多年,藏在箧中,置于壁橱的水墨作品,老大一堆!全是裱褙过的东西,扯起来连声响亮。七色碎片在半空中飞舞,往昔的岁月落在我的心上,又纷纷坠地,大家一起努力撕扯,情形十分惨烈。忽然想起“晴雯撕扇”的故事了。晴雯小姐半嗔,半怒,一半率性,一半做戏,撕扇的样子美艳无比。我想我扯画的样子和晴雯没法同日而语,一定丑陋不堪。我闭了眼,歪了嘴,狠狠心,看也不看手里撕的是什么,绝对“法西斯”。地上的纸屑一层一层地加厚,成了纸丘,转眼就没了膝。我一下子有了一个不祥的联想。我觉得落下的纸屑,像是祭奠亡灵的纸钱;堆起的纸丘,分明是纸做的坟墓。而我,便是渐渐埋进纸墓的老东西。如此这般的联想,让我的心里难过,甚至有些绝望。天知道我怎么造出了这么多废物;当初我又怎么会对废物恩爱有加。也许这正是我的宿命,走上了这条路,就注定要把自己埋葬在废纸堆里。正撕扯着,摄影师来了,要为纸埋半截子的我摄影留念,记录下悲怆的时刻。摄影师要我笑笑。我就拼命地把嘴角向上扯动。我知道我的嘴在笑,眼睛在哭。我知道我是世界上此年此日此时此刻最可笑的人。这么想着,真就笑起来了,笑声显得离我很遥远,很瘆人。我微笑着沉入纸丘,又升起来。我的的确确应该微笑着面对自己闯下的祸,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踩着软绵绵的纸片子,我想起一句励志名言,叫做成功者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我没能攀得上巨人的肩膀,此刻我却踩在了我自己的肩膀上。 撕吧,撕了再画,毁了再造,沉下去再升起来;哭吧,哭过了再笑,醉过了再醒,黑天过了是白天。人生,艺术,就是如此这般地涅槃,轮回,周而复始,周行不殆。艺术是人生的鸦片,沾上了就戒不掉,死去活来,自己是自己的垫脚石,自己为自己造纸墓,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我的心肝儿,宝贝儿,水墨画儿,愿你们乘风飞扬,直上云霄,一路飞进天国。天国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魔怔”,千万要小心哪! (2008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编辑推荐
铁凝,余秋雨,余光中,黄苗子,吴冠中,周汝昌,王蒙,刘心武,陈忠实,邵燕祥,从维熙,蒋子龙,冯骥才,陈祖芬,迟子建,王安忆,毕淑敏,熊召政,林青霞,黄宗英,白桦,陈世旭,何立伟,肖复兴,陈染,陈村,张承志,赵鑫珊,赵丽宏,韩静霆,曹文轩,黄宗江,曾敏之,谢冕,叶永烈,王宗仁,蒋巍……联袂呈送。 一百多篇文学名家的最新力作,融聚一册,引领你我感受人文情趣和思考魅力,照亮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抵御生活和岁月的侵蚀,在步履匆忙的工作之余,增添些与之应对的沉稳和气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