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Frederick Forsyth 弗·福赛斯  页数:330  译者:刘国尧,舒云亮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阿富汗人》风闻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正在密谋策划一次重大恐怖行动,美英情报机关立即兴奋起来。但他们对于这次恐怖行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一无所知。他们在“基地”组织中没有内部线人,也不可能安插进去一个人,除非——冒名顶替一个阿富汗人。这个行动需要精心的准备,还需要特别的运气,因为他要进入的是一个极端危险、风云诡谲的地方……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福赛思(1938.8.25—— )是当代最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曾任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路透社记者。能讲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足迹遍及欧洲、中东和非洲。福塞斯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小说创作,而以《豺狼的日子》一举成名。曾先后发表了《敖德萨档案》、《战争猛犬》、《魔鬼的抉择》、《上帝的拳头》、《偶像》、《复仇者》等多部长篇小说。其作品曾连续十七周登上美国《纽约时报》最畅销图书排行榜,同时很快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二○○六年,他推出长篇小说《阿富汗人》,再次引起轰动。

书籍目录

第一部 黄貂鱼第二部 勇士第三部 撬棍第四部 旅程尾声

章节摘录

  第一部 黄貂鱼  1  假如那位年轻的塔利班保镖知道打手机会让自己丢了小命,那他就不会打了。但是他不知道,所以他打了手机,所以他死了。  二○○五年七月七日,四名炸弹袭击者把他们的帆布背包留在了伦敦市中心。有五十二个上下班的市民在这场袭击中丧生,七百人受伤,至少一百人终生致残。  这四名恐怖分子中有三个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但他们的父母都是巴基斯坦的移民。第四个人在牙买加出生,后来入籍英国,并转而信奉伊斯兰教。他和另一个人还不满二十岁,第三个人二十二岁,组长三十岁。四人均为激进分子,或被极端主义洗脑,都在英国本土的激进清真寺中接受过激进的说教。  爆炸后不到二十四小时,警方就已查明了他们的身份,并追踪到了英格兰北部城市利兹附近他们各自的居所。四人都操着带有约克郡口音的英语;组长是一位特教教师,名叫穆罕默德·西迪克汗。  在对他们的住所和财物进行搜查时,英国警方发现了他们不想公开的重要线索。四张发票显示两名年长者中的一人曾经购买过即买即用的一次性手机,这种手机有三个频段,可在全球各地使用。每部手机还附有一张预付二十英镑话费的 SIM卡。手机都是用现金购买的,现在都已经不见了。但警方追查到了手机的号码,并对其发出了红色警报,以防止它们再次使用。  警方的调查还发现,西迪克汗与其在小组里的一个密友——一个名叫什哈扎德·塔维尔的年轻的旁遮普人——曾在去年十一月去过巴基斯坦,并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他们在那里见过什么人警方目前还不清楚,但在爆炸之后的几个星期,阿位伯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由西迪克汗制作的关于他计划自杀式袭击的挑衅视频,该视频显然是他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逗留期间制作的。  直到二○○六年下半年才搞清楚,其中一名炸弹袭击者将一部这种无法追踪的手机送给了他的领导——一位“基地”组织的教官。英国警方现已确认,如果没有外界的指导,那几个人是制造不出炸弹的。  不管这个“基地”组织的教官是谁,他似乎又把这部手机作为礼物敬献给了奥萨马·本·拉登核心组织的一名高层成员。此时的本·拉登正匿身于白沙瓦以西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延展的南瓦济里斯坦的荒凉群山间。这部手机应该只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起用,因此“基地”组织的所有指挥官都对手机的使用很小心,但这位献礼的教官当时不可能知道那个英国的狂热分子居然会愚蠢到把发票留在了英国利兹市的居所书桌里。  本·拉登的核心组织共有四个部门,分别负责行动、财务、宣传和教义。各部门都有一个首领,只有本·拉登和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才可以领导他们。二○○六年九月的时候,整个“基地”组织的财务总管是扎瓦希里的埃及同事——塔菲克·库瓦。  出于之后看来很简单的理由,九月十五日那天,乔装打扮过的塔菲克·库瓦刚刚从山区之外的据点巡游回来,正潜伏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市内,等待一位向导的到来。那个人会带他去瓦济里山区,参见酋长本人。  为保证库瓦在白沙瓦短暂逗留期间的安全,基地组织已为他指派了塔利班在当地的四名狂热分子。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生长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区,那里的部落错综复杂,是连政府都管理不了的边境地区。从国籍上说,他们是巴基斯坦人,但从部族角度来说,他们是瓦济里人。他们讲普什图语而非乌尔都语,他们的忠诚也只献给普什图人——瓦济里是普什图的一个分支。  这四个警卫员从小都是在思想极端的伊斯兰教学院里长大,属于坚定的伊斯兰瓦哈比教派——这是伊斯兰教中最清苦、最严厉的教派。除了背诵经文,他们别无其他知识和技能,因此,就像其他几百万从此类宗教学院里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但对于部族首领布置下来的工作,他们会拼死去完成。那年九月,他们受命去保护那位操尼罗河阿拉伯语、但也能说一些普什图语的中年埃及人塔菲克·库瓦。四名年轻的保镖中有一个人名叫阿卜德拉希。眼下,他的全部骄傲和欢乐都集中在他的手机上。不幸的是,手机没电了,因为他忘了充电。  时间已是午后,这时候出门去当地的清真寺做祷告太危险了。库瓦已经在顶楼的公寓里与警卫员们一起做了祈祷,然后吃了一点点食物便去休息了。  阿卜德拉希的兄弟居住在几百公里以西同样是原教旨主义城市基达,而他们的母亲病了。他想问候母亲,所以取出手机想打。不管他要说什么,都是要紧的,就像全世界五大洲每天通过太空在进行的几万亿次“聊天”通话一样。但这部手机没法通话了。他的一位同伴指了一下手机屏幕上的电量显示,解释说要充电了。这时,阿卜德拉希看到了那位埃及人放在客厅手提箱上面的那部备用手机。  那部手机充足了电。他想了想,觉得没什么不妥,于是便拿起来拨打了他兄弟的电话号码,听到了从遥远的基达传来的有节奏的振铃声。在巴基斯坦反恐中心监听处设在伊斯兰堡的一个地下监听站里,一只小小的红色警示灯闪烁起来。  在当地居民眼中,汉普郡是英格兰最美的郡。它位于南部海岸,面临英吉利海峡,拥有大型商港南安普顿以及军港朴次茅斯。它的行政中心是历史名城温切斯特,市内坐落着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大教堂。  在汉普郡中心,在远离高速公路和主要公路的乡间,是静谧的梅恩河谷地。蜿蜒流淌的河流两岸分布着足可上溯到撒克逊时代的小村庄。  河谷地带唯一的一条A级公路自南而北穿行而过,其他地方则是由林木、树篱和牧场隔出来的蜿蜒小路结成的路网。这里曾是农牧地区,田地的面积要么在十英亩以下,要么在五百英亩以上。许多农舍都是用古老的木梁和砖瓦盖起来的,其间穿插着一片片高大漂亮的古代建筑。  有一个人正站在其中这样的一座谷仓屋顶上,俯瞰整个梅恩河谷,以及与其相距只有一英里的最近的梅恩斯托克村。此刻,在相隔几个时区的东方,塔利班保镖阿卜德拉希正在拨打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通电话;而屋顶上的那个人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继续小心地搬移那些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铺盖上去的瓦片。  他应该雇用一组专业的房屋翻修工人。他们会围着整座谷仓搭起脚手架,这样就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这项工作,但费用要高得多。这就是问题所在。在屋顶上拿着羊角锤的这个人曾经当过兵,在经历了二十五年的军旅生活后退伍了。他已经花去了大部分的退伍金来购买他的梦想:最终在乡间拥有一个可以叫做家的地方——这座谷仓和旁边的十英亩土地,还有一条通往附近的小径继而通到村里去的土路。  但军人并不是全都善于理财。对于把这座中世纪的谷仓改造成一幢乡间别墅和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专业房屋修建公司报出来的价格使他倒吸一口凉气。于是他做出了决定:无论花多长时间,他都要自己动手翻修改造。  他凝视着这片田园牧歌般的土地,脑海里飞快地盘算着:屋顶已修复成早先的防漏形式,保留着原先十分之九的完整瓦片,其余十分之一是从旧房建材销售处购来的;小梁上的椽子依然完好,如同当初从橡树上砍下来时一般,但格条木必须拆下来,换上现在好用的房顶油毛毡。 他想象着他即将在脚下尘土飞扬的地方打造出客厅、厨房、书房和门厅。他知道需要由专业人员来铺设电路和管道,不过他已经报名参加在南安普顿技术学院的夜校培训班,学习泥工、木工和漆工等课程。  有一天,这里将会有一座铺有石板的庭院和一个花园;那条土路将变成一条砾石车道;羊群将会在昔日的果园里吃草。每天晚上他在围场的帐篷里宿营时,将能享受着夏日的热风以及青草、泥土的芳香。他估算了一下工程进度和开支状况,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勤劳,是可以凭借他那不多的预算生活下去的。  他现年四十四岁,橄榄色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身体精瘦,肌肉发达。他已经经历得太多了:太多的沙漠丛林,太多的烈日酷暑,太多的蚊叮虫咬,太多严寒刺骨、令人战栗的夜晚,太多难吃的垃圾食品和四肢的僵硬酸痛。从现在起,他要在当地找一份工作,养一条拉布拉多或两条罗素梗犬,或许还可以找个女人和自己共度余生。  屋顶上的那个人又搬动了十二块瓦片,留下十块完整的,把破碎的两片扔了下去。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那只红色警示灯闪烁起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福赛思是一个让SIS密切关注的人,他笔下的故事真实得让你难辨真假。  --《泰晤士报》  福赛思讲故事的本领出神入化。你永远也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镜报》  提起间谍和跨国阴谋,福赛思是当之无愧的悬念大师。  --《纽约时报》  布局巧妙、计划周密、素材丰富,这部政治惊悚小说让你如身临其境般紧张得汗毛倒竖。  --亚马逊网站推荐  跟福赛思的故事相比,007简直就是小儿科。  --亚马逊网站读者

编辑推荐

  《阿富汗人》他的每一本书都会令世界屏住呼吸。他的小说情节被“基地”组织一再模仿,他的著作被西方情报机构争相研读,这一次,他又扣住了世界的心跳——“九一一”之后,本·拉登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世界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弗雷德里克·福赛思最新力作,德国《明镜周刊》年度畅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阿富汗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阿富汗值得关注
  •      图书馆闲逛的时候偶然翻到这本的,没想到倒也十分好看。喜欢小说能够与真实的时代背景结合,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介绍了很多伊斯兰教知识和中东历史以及政治格局,看得出来对于那个地区十分熟悉,比国内很多小说好太多。
       不过始终觉得书名并不十分契合内容,对于“阿富汗人”这一群体的历史说了不算少,但是总感觉对极端份子的心理分析不能打动人。
       故事情节基本上符合逻辑,当然所有小说里面都充满了巧合的故事。
  •     
      
      《阿富汗人》不是一本新书,不过我到这次新星出了这个版本才第一次读。福塞斯一直是我深爱的作者,叙述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欲罢不能。而福塞斯设计的各种谜题,总是能出人意料却又恍若发生在眼前。
      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偶像》。你明知道俄罗斯并没有变成那个样子,读的时候还是一再被福塞斯带到沟里去,想着到底有没有那种可能,历史在发夹弯上漂移失败,俄罗斯真的重新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里面叙述的角色之间的命运纠葛,同样让人唏嘘。福塞斯总是能找到一条不徐不疾的道路,让主角充分发挥作用,却又让世界的运转庞大、复杂到主角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在最后关头,在间不容发之际刚好能够扭转局面。
      读《阿富汗人》之前,我就知道我并不是在期待一本能比肩《豺狼的日子》《偶像》《敖德萨档案》这种当量的作品,而是一本相对比较应景的政治惊险小说。
      总的来说,福塞斯并没有让我失望,随着故事的叙述,当整个事实不断揭露开,当最后的高潮来临,仍然会让人赶到惊奇。但是,相比于之前福塞斯的作品,《阿富汗人》缺少了对抗感。在整个叙述中,虽然能清晰地理出一条脉络来,但整个结构,几条线索有些松散,每个角色你都明白福塞斯是如何设定的,但哪怕是第一主角马丁,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说不上深刻。大冲突、大对抗中,并没有让马丁充分展示出主角的命运感,或者说,是他的命运感在跳跃的叙述中被冲淡了,渐渐没有了那种冲击性。看整个书的感觉,有点像是在读没有经过最后修饰和整理的《24小时》剧本。
      觉得福塞斯写作的时候有些疲于将所有线索整理、罗列出来,而没有了以前那些书里的那种让角色顶着痛苦前行的力量。各种叙述仍然清晰,但却不是那么有激情,显得有些冷淡。
      大概是苛责了。福塞斯写《阿富汗人》的时候已经快70岁了,这种年龄上能够写这么一本充满了细节、推敲,环环相扣的精彩的小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细节,是的,细节。福塞斯在细节上的经营,简直是写这类小说的典范文本。他经常会带出各种细节,虽然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联系,但看着那些对部队、对人的履历、对机构的历史、对武器装备等等元素的补充、描述、叙写,一定能感觉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的合理性。而这种细节的补充,刚刚好能让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这类小说的典型读者想要知道并能够理解,不会堆砌,不会浮夸,不灌水……这种程度,实在是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写作的技巧、经验,更是对读者的深刻了解。从这个程度上,福塞斯都是一个典范。
      《阿富汗人》到底是不是变成了基地组织的教程不得而知,或许真的,或许只是书商搞出来的噱头,但这是本精彩的好书无疑。
      
  •     如果抛去作者本身的优越感,我会觉得这本书不错。
      
       西方人就是这样,眼睛里只有美国,有时候连自己的祖宗都能故意忘了,这样很没劲,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看,不就是一帮帝国主义份子在意淫着如何在最后一刻击败来自世界的阴谋吗?真有这么多人憋着劲儿害他们吗?一个个的就和被害妄想症一样,道貌岸然的指手画脚,阿玛尼西服下面不也是声色犬马一身铜臭?用不了多久,中国人会不会取代伟大的本拉登——说他伟大并是不说他干了多么伟大的事儿,而是因为他给了才思枯竭的西方人一个话题,给了仇视西方份子们一份希望——成为这样小说的主角?会不会再不久的或者很久的将来中国就成了取代西方而成为拉登的目标?
      
       让他们意淫去吧,这样的东西就是用来乐呵乐呵的,没有什么意义。
      
  •     弗·福赛斯的最新力作再次让我渡过一个不眠之夜,想不到事隔将近二十多年后作者又让马丁上校踏上卧底破解恐怖分子的战斗中,但这次上校也会出了惨重的代价——牺牲!911事件让世人震惊,书中的恐怖袭击将让911事件失色,精彩之极值得向喜欢弗·福赛斯的人强力推荐。
  •      马丁为了英美情报机构牺牲了自己,恐怖分子为了所谓的理想真主而奋斗,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这本书中各种各样的为各自的利益而奔走!
       听说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好像外国的媒体反映的很高,3周前在图书馆我竟找到它,有点意外。(因为我们的图书馆 书大部分都是文革时 ,很搞笑一般书开始会先了一段教育,)~~
       阿富汗人作者Frederick Forsyth 弗·福赛斯是世界最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也是当代文坛最强悍的悬念小说经典作家。他的总人了解很多内幕消息让人惊讶无比想我们这种不关心政治的人看了他的书回感觉我们的社会好像很黑暗世界上有太多的秘密在我们旁边发生我看了以后想什么时候能会有关中国题材的作品有人会写呀我想着一点困难 ,就像谷歌退出中国一样 ,中间太多的利益了。我管了 这么多但我想得到好的服务,可不是那种想怎么就怎么的 ,一种民主,公平的 。我相信未来会有人为了 这一切作出贡献的 。O(∩_∩)O哈哈~
      
  •     一如看过的其他福赛斯的著作,规模宏大,历史悠远,牵涉面广。具体的评价交给书评家们去做吧,我有几个没搞懂的地方,倒是愿意与豆友交流一下。
      
      首先,一个物理问题:压缩天然气船在爆炸中会抽去掉周围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空气,会导致范围内人员的死亡,直接搞掉邮船和护航舰里的头头脑脑,这是恐怖分子的计划。那么,这些空气被抽掉之后,五公里范围外的空气是否会补充过来呢?或者说,多久之后能够补充过来呢?也就是说,这一段“真空”究竟能维持多久呢?很怀疑这种恐怖袭击,对两海里,也就是正好五公里范围外的邮船的打击效果。
      
      第二,一个逻辑问题,感觉马丁上校能够上里士满号,实在是太蹊跷了:按照福先生对船上除马丁以外六人的身份介绍,似乎这六个人已经基本能够完成这一恐怖袭击了,马丁上校在船上的使命是为一位驾驶打替班,甚至不用操舵。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提前物色好。因此,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出为什么非要临时派马丁上校上船去充数。即使退一万步说,就要派他上去,那么,在本次行动里,在预备发给半岛电视台的视频里边,这样一位战斗经验丰富、深受领袖信赖,信仰又无比坚定的高级指挥员在从敌方成功逃脱后,完全有理由被赋予一个更重要的职责,而不是被派遣干个打替班的活计,因为,这本对西方世界本可以是个莫大的讽刺。
      
      第三,不算疑窦,只是感觉美加边境那次中彩票般的坠机事故实在是太过无厘头了,有点画蛇添足。福先生自己都承认那么多地勤人员的保养工作多么仔细,飞行员又是多么一丝不苟,竟然会想出漏了一把扳手的念头来,甚至能够准确砸中中情局专门挑选的最人烟稀少的安全屋的一角的牢房的墙头!哇靠,这么大的概率,干脆直接砸到白宫上头算了。
      
       因为二、三个理由,我本想把推荐指数从力荐降到“还行”,考虑到本书对历史渊源部分带给我的如同每一部福先生作品般的身临其境感受,还是给个推荐吧。
  •   小说就是小说,很多都是虚构,飞机失事就是如此。
  •   谢谢lz书评,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是类似的压缩天然气爆炸,爆炸首先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对周围破坏(比如前段时间南京爆炸事件中数公里内的墙面玻璃全部损坏),然后爆炸会燃烧掉空气中的氧气让人窒息。并不是空气没有了,是空气中的氧气耗尽——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有20%的氧气,如果氧气含量低于15%,那么人就很难生存了。
  •   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啊,就这样啦!我到现在都没有明白他为什么要加你的理由二那一段。而且这本书没有很好的体现男主的英勇与智慧。
  •   我试着解答楼主的疑问:
    一、液化气的爆炸威力 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 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相对密度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气体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相对密度的1.2~2.0倍;液态相对密度大约0.51。煤气2500~4000kcal/m3;液化气热值约是煤气的4~6倍。 一千克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46100千焦。一千克TNT的爆炸能量也就是4200千焦(但是注意,爆炸能量和冲击波强度并不成正比。)所以一千克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能量约等于10千克TNT的威力。二战美军的 Mk.II型手雷里面才装了 56.7克TNT ,10千克TNT的威力相当于约176颗Mk.II型手雷同时爆炸。 家用液化气罐一般有3L 5L 8L 10L 20L 25L这几种型号。3L液化石油气约有5千克(火锅用的那种),10L液化气约有14.5千克(家用的那种)。所以,一罐家用液化气爆炸就相当于约145千克TNT的威力。 一千克TNT差不多能炸毁一栋两层的平方,145千克TNT当量的液化石油气爆炸的威力可想而知。别说一栋楼,再来两栋也能摆平了。 以上为理论值,是需要同时完全燃烧才可以,实际中没有那么大威力。因为在钢瓶内不可能完全燃烧,而且钢瓶能抵抗许多的能量。所以,实际中爆炸的能量只有0.5~3千克TNT的当量。运气好的就是两三间屋,运气不好的就可能波及到两三层楼。真正杀伤力大的是钢瓶的碎片,它们会以400到800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空气,以200到500每秒的速度穿过物体,一块几毫
    米的碎片就足以致命(较致命的地方)。 还是要小心呀,液化石油气泄露到空气中超过50%单位含量(密闭较好的),你的家(一到两层楼)就危险了。泄露爆炸的威力比钢瓶爆炸的威力要大(燃烧更充分)。(威力是指爆炸的能量,不是杀伤力。)
  •   二、死去的圣战英雄才是好的英雄。一个壮举应该由一个伟大的英雄完成。这样影响力才会更大,决策者是不是会这样考虑。
    三、飞机的情节确实画蛇添足了。真不如改成被释放的阿富汗人无家可归,站在马丁上校的坟前默默无语。然后继承了马丁上校的谷仓,这是马丁上校的遗嘱。
  •   被上面的评赞哭,这样写分分钟虐哭的节奏好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