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徐则臣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上人间》讲述一群外来者为了理想和生活,从四面八方闯入当下的北京。他们年轻或者不年轻,一例具有深入生活前线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建立自己与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机遇与前途遍地的淘金之所的隐秘的联系,在物质生活上有所收获,在精神理想上有所寄托;但事实并不能如预期所料,京城米贵,居之不易,而他们从事的又是与这个开放的法制城市格格不入的行当,制造假证,他们是一群伪证制造者。他们饱受法律和正义的追逐,要躲着阳光在街角和阴影里出没。当他们侧着身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艰难地行走,突然抬头看天,他们将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做过两年大学教师,现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中短篇小说集《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跑步穿过中关村》等。 2005年,获第四届春天文学奖,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 2006年,获滇池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 2007年,根据小说《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2008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上海文学奖、上海文艺人才基金奖。 《大家》说:“徐则臣是70后作家的光荣”。 他的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境界”。 他的作品正在被翻译成德语、韩语、英语等多个语种发表出版。
书籍目录
引子上部啊,北京下部我们在北京相遇旁部天上人间题解伪证制造者后记
章节摘录
我没有觉得和一个办假证的生活在一起有什么不对劲儿,一明和沙袖大概也是这样。如果说开始他们还有所顾忌,那么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了。我们在一起的任务,只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已。大家都忙,一明要上课和教书,我要写东西,要到处乱廷,边红旗要出门怂恿有钱人办假证,清闲的只有沙袖,除了偶尔找个工作干两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房间里做饭和看电视。我们的公共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偶尔相互串串门聊聊天,或者是聚会,一周出去吃那么一两顿。主要是边红旗请客,如他所说,他的钱来的容易。 他的钱来得容易,这个我信。他晚上经常到我房间里来,讲一些白天里好玩的事,说是给我的小说提供素材。比如他说,半年前他就宰过湖南的一个当官的。那天他寻寻觅觅地在海淀周围转悠,天快黑了也没有一个生意,他就倚着一棵树抽烟。一辆轿车停下了,他直觉是有事干了,果然,刚掐灭了烟车门就打开了,出来一个戴墨镜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司机。车里还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西装领带,眼睛瞅着别处。边红旗歪头看见了车牌,湖南的车。他凑上去说,办证?戴墨镜的四下看了看才说,到前面说。边红旗跟他到了一棵树底下,墨镜才说,要个硕士毕业证书,学位班的那种,北大工商管理的。边红旗说没问题,开价两干。墨镜认为太贵,说他了解过了,一搬都在八百块钱左右。边红旗说,看来老兄还是门外汉,北大工商管理的证书原件不好找,找个原件看看还要请客送礼,还担心两千块钱不够呢。你知道读北大工商管理的学费是多少吗?边红旗伸出几个指头晃了晃,这个数。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他们压低声音争执了一会儿,轿车的喇叭响了。墨镜屁颠屁颠地跑回去,撅起屁股和车里的老板谈。一会儿过来了,说就这样吧,两千就两干,给了边红旗一千块钱定金,又给了他两张照片。就是车里的那个人。然后约好了取货时间,墨镜就上了车跑了。 有意思的还在后面,边红旗说。他把照片拿回去,找到小唐,让他把东西拿过去找人制作。小唐一看照片就乐了,照片上衣冠楚楚的家伙两年前就办过一个假的,是本科毕业证书。那时候小唐刚到北京,跟他表哥混着玩,当初他表哥就狠敲了他一回。小唐说,那家伙是长沙一个什么局的局长,不敲白不敲。边红旗心里有数了。交货那天他卖了一个关子,说两干不够,他找原件就花了一千五,再花成本费,还有人力,赔大了,要提价,三千。他把做好的假证给墨镜看,要就三干,不要拉倒。假证看起来比真的还诱人,墨镜只好屈服了。 “那你到底赚了多少?”我问边红旗。 “两干七。” “操,这么容易。”我说, “今天如何?” “还行,一千。” “赚了这么多,老边,要不要表示一下?” “没问题,走,吃水煮鱼去。”就去了。往往都是这样,我一怂恿,就去了。叫上一明和沙袖。走到半路,沙袖提醒他要不要叫上沈丹,边红旗说,叫就叫吧,反正她在家也屁事没有。打沈丹的手机,她说正在和朋友逛街,怕是赶不回来了,明天晚上再过来。边红旗关了电话说,这样最好,女人有时候很烦,总喜欢唧唧歪歪地说你不爱听的话。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沈丹见了面就让他赶快离婚。 遥远的战争还在打,美国的战车正在向伊拉克南部挺进。我们坐在饭店里边吃边看电视,中央四套,几个军事专家正在屏幕上分析即将到来的战争局势。所有人的分析似乎都有道理,水煮鱼的味道也好,所以吃得大家都很开心。后来画面切换到战火过后的断壁残垣和伤亡的伊拉克人时,就让人有点吃不下了。 边红旗说: “死一个伊拉克人跟死一个法国人是一样的,跟死一个丹麦人是一样的,跟死一个中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阿根廷人、一个哥伦比亚人、一个毛里求斯人,也是一样的,跟死一个美国人也是一样的。他妈的美国人有什么权利去草菅人命!” 他是容易激动的那号人,嘴里骂骂咧咧,筷子也跟着摔起来。老板赶快把电视关上,都熟悉,老板知道关了电视边红旗就会没事的。 一明说:“老边,说点别的吧。” “说什么?” 沙袖说: “你在老家也这样?” “哪样?” “激动呀。” “不激动。”边红旗说,把水煮鱼里的豆芽挑来挑去, “激动不起来。现在想来,在家里简直就是生活在世界之外,什么事都不知道,也不关心,激动个啥?也不是不关心,就是觉得那东西离你很远,远得根本与你的生活无关,完全是另一个不相干的世界的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北大当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青年作家,比如徐则臣,他在当下的青年作家中独树一帜,他对北京的书写,眼光独到且有自己的发现。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 徐则臣的小说,自觉地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在对时代生活的沉着、敏锐和耐心的观察中,把握和表现人们复杂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疑难。他的“北京”系列作品,对巨大变革中一个开放性和流动性社会的景观、结构和内在精神作了十分深入的表达,引起了广泛注意。 ——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 好的小说无外乎两种:伟大的虚构或真实到骨头里去。20多岁时我愿意读前者,20多年后我更愿意读后者。这本书属于后者,说的都是那些活得不容易的外地人。除了闭上眼睛睡觉见不到这些人,睁开眼满眼都是。其实我们都是其中一个。很多拍纪录片的人穷尽心机想拍到这些故事,可是做不到。那就读这本《天上人间》吧。 ——吴文光(中国纪录片之父,《流浪北京》制作人) 身份焦虑,同一性危机,偏狭可怕的力量,无意义的时间洪流……徐则臣展览的其实正是你、我、他本人,正是我们的日常中国。 ——樊国宾(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新北京”,新北京这个词汇已经在口耳相传,媒体与政府也不断地重复这个词汇,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者著名人士把这个词汇概念化,没有确实的定义,什么是新北京?本部小说首次将这个概念明朗化,提出,“新北京”就是由流动人口组成的北京。在流动人口的滋长中,不断地走向世界大都市的行列。 同时,作者徐则臣也是首次表达这个概念的作家,以小说的形式把“新北京”这个概念清晰化,形象化,提出了“一群人的生活,一座城的命运”。在书写北京的文学作品中,只有老舍与王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创出自己关于北京的概念,而徐则臣在其之后,提出“流动的北京”这个口号。总结地说:老舍的北京是地域性的;王朔的北京是开放型的;徐则臣的北京是流动的……
编辑推荐
《天上人间》是首部将这些城市边缘人纳入当代文学视野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呈现了伪证制造者们在北京的希望与绝望、确信与疑难、卑微与正大、阳光与阴影,小说描绘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也是一部在“新北京”的背景下,着力探讨城市与人息息相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