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埃勒里·奎因 页数:353 字数:195000 译者:唐诺
Tag标签:无
前言
致读者的公开信亲爱的读者:九年前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共同发表作品的两位年轻人,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的激发,又写作了一个新的侦探小说系列。两人辛勤笔耕的结果,就是哲瑞·雷恩先生的诞生,这是一位精于饰演莎士比亚剧作的退休老演员,富有非凡的推理能力。埃勒里·奎因这个笔名,是因描写侦探埃勒里·奎因的故事而取的,显而易见,哲瑞·雷恩先生的探案故事,不能再归到此笔名之下。因此,这两位年轻人在推出哲瑞-雷恩四部曲作品系列的起首之作——《X的悲剧》时,就以“巴纳比·罗斯”这一笔名发表。为了使埃勒里·奎因和巴纳比·罗斯这两者之间看起来毫无关联,这两部分作品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出于同样的目的,许多矛盾和神秘感围绕着两者被刻意制造出来。事实上,有一个时期,两位年轻人曾戴着黑色面具在公开的演讲场合互相抨击……一个扮演埃勒里'奎因,一个扮演巴纳比·罗斯,竞相标榜自己在侦探小说创作领域更胜一筹。从新泽西州的梅普尔伍德到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他们针对对方的犀利言辞在好奇的听众听来,并不总是那么精彩,他们只是想以此来让人们保持两者毫无瓜葛的印象。尽管如此,破绽始终存在,细心的读者如果发现了,就会将埃勒里·奎因和巴纳比·罗斯联系起来,进而揭穿他们对轻信的公众施展长达九年的骗术。如果你翻开《罗马帽子之谜》——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所写的关于侦探埃勒里·奎因的首部作品——的序言,在第十四页的十三行到十七行会发现如下值得注意的蛛丝马迹:举个例子吧,听说在巴纳比一罗斯谋杀案的调查中,“理查德·奎因凭借出色的业绩建立了自己作为侦探大师的名声……”当他们觉得有必要取个新笔名时,就从这段引人怀疑的节选文章中选取了“巴纳比·罗斯”——也就是说,巴纳比·罗斯诞生在一九二八年,即写作首部奎因探案小说的序言的时候,而直到一九三一年才被赋予个性并活跃于公众眼中。所以现在可以这样说:巴纳比·罗斯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以至永远……都是埃勒里-奎因;反之亦然。再说说哲瑞·雷恩先生。对于那种有点儿矫情有点儿骄傲的老傻瓜,我们总是会在心中为他们保留一处温柔的空间……他既是骗子又是天才,还是迄今为止最杰出的侦探(或许还有一个人,此人的名字不提也罢)。和他的兄弟一样——他们难道不是由同样的两位狡黠的年轻人创造的吗?——哲瑞·雷恩先牛属于推崇推理的实力派,会以公平的方式向读者发起挑战。因此,在《X的悲剧》及之后的其他“悲剧”故事中,所有的线索会在真相大白之前提供给你。辉煌时刻重新开始……哲瑞·雷恩万岁!你真诚的埃勒里·奎因
内容概要
故事发生在一辆拥挤的电车上。一个男人在车上被杀,所有人都看到男人死去的经过,却没人发现凶手。很多人都有理由憎恨死者,包括死者的合伙人,然而,萨姆巡官得到的线索都指向了死胡同。受邀参与调查的哲瑞·雷恩,一名专以饰演莎士比亚剧作的老演员,宣称知道凶手是谁,却拒绝在没得到确切的证据前指认凶手的身份。一案未解,一案又起:电车上的售票员在回家的渡轮上遇害了!……这是一个充满惊奇的案件,雷恩光凭萨姆巡官的叙说,就可推知凶手是谁,或许,你也可以!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因,美国推理小说的同义词,黄金时代三大家之一,推理王朝的建立者。
埃勒里奎因是一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这对表兄弟在美国纽约出生。表哥是出生于一九○五年一月十一日的曼弗德里波夫斯基,表弟是出生于同年十月二十日的丹尼尔纳森。成年之后,表哥改名为曼弗雷德班宁顿李,表弟改名为弗雷德里克丹奈。
李和丹奈虽是兄弟,性格却截然不同。李内向沉稳,是个智慧型的学者;丹奈则张扬热情,拥有发泄不完的能量。两个人碰到一起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争吵,而且一吵就是几十年。李说过:“基本上,我们对于推理小说的看法完全不同。”丹奈则说:“我们对任何事的看法根本上都不相同。”就是这样一对冤家,却成为了推理小说创作领域的第一搭档。
一九二九年,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参加一次推理小说征文大赛。两人用几个月的时间便创作了一部名叫《罗马帽子之谜》的小说。他们将小说里的侦探命名为“埃勒里奎因”,并同时将这个名字作为笔名,署在小说之后——这是推理小说创作历史中第一次出现作者与侦探同名的情况。在这次合作中,丹奈负责核心诡计的构思和人物的设置,李则负责将表弟的构思润色成精彩的故事,这种合作模式堪称创举。这对表兄弟出色地完成了这部处女作,小说一举夺得征文大赛桂冠。
书籍目录
致读者的公开信案件中的重要人物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幕后
章节摘录
第九场哈姆雷特山庄九月八日,星期二,中午十二点十分雷恩丢了些小木片到壁炉里,炉火一下子旺了起来。在闪烁的火光中,布鲁诺仔细地观察雷恩的表情的细微变化。雷恩只是浅浅地笑着,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反应。至于滔滔不绝地叙述完故事的萨姆则有点儿苦恼地沉默下来。“全部讲完了吗,巡官?”萨姆在喉咙里咕噜了一声。雷恩的眼帘垂了下来,那一刻,像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巨大的催眠力量,雷恩仿佛就这么睡着了。巡官慌了起来:“有没有我没说清楚的地方……”从他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出,萨姆自认为如果他有哪些细节没交代彻底,那是因为对命案的终极结果而言,这些完全无关紧要。萨姆是个有点儿玩世不恭的人。雷恩一动也不动。布鲁诺笑了起来:“萨姆,听不见的,人家闭着眼睛呢。”萨姆这才猛然觉醒。他摸着自己前突的下巴,靠坐在伊丽莎白时代大椅子上的身体前移了一点儿。雷恩睁开眼睛,看着这两人,忽然起身,把布鲁诺吓了一跳。他半转过身体对着萨姆,火光映照着他那线条分明的侧脸。“有几个问题请教你,巡官。席林医生在解剖尸体时,有没有进一步的发现?”“没有。”萨姆沮丧地说,“尼古丁检测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席林医生先前的猜测,但有关毒药的线索和来源,我们一点儿进展也没有。”“而且,”检察官在一旁补充,雷恩的眼睛很快转向他,“针和软木塞的调查也毫无线索,至少,到目前为止完全没有。”“布鲁诺先生,你有席林医生解剖报告的副本吗?”检察官掏出一份公文,递给雷恩。雷恩弯着身子,就着炉火阅读公文,眼里闪出古怪的光芒。他大声地读出来,读得很快而且只挑重点:“窒息而死——血液未凝固,颜色是暗红的,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控制呼吸部分的系统麻痹,无疑是高浓度尼古丁中毒所致……肺和肝有充血现象……脑部明显淤血,嗯……肺部的情形显示,被害人对尼古丁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可见被害人有长时期抽烟的习惯。依据体内的尼古丁浓度推断,一般无尼古丁抵抗力的人在一分钟内可毙命。被害人的抵抗力延迟了毒发致死的时间……身体特征:左膝盖轻微擦伤,可能系毒发时摔倒所致……做过阑尾炎手术,依疤痕推断距今九年;右手无名指指尖被切断,时间二十年以上……血糖正常,脑部酒精含量很高。早年身体状况绝佳,步入中年后遭到严重毁损……嗯,身高六英尺一英寸,体重二百一十一磅…一”雷恩念完,将报告递还给布鲁诺,“谢谢你,检察官。”他踱回壁炉旁,身体靠在粗橡木制成的炉架上:“在车库接待室里,也没发现什么吗?”“没有。”“我想,位于西恩格尔伍德的朗斯特里特的家也一定被彻底搜过,是吧?”“噢,那当然,”萨姆开始有点儿三心二意了,他朝布鲁诺挤挤眼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他的不耐烦,“但什么也没找到。只有一大堆信——他那些女朋友写给他的,几乎全是今年三月之前写的——以及收据和账单,全是垃圾。从仆人那边也问不出什么来。”“我想,他市内的公寓也被搜查过吧?”“没错,这我们也没放过。我们连他以前的老相好也都问了,毫无头绪。”雷恩非常从容地看着他们两人,眼神平稳且深沉。“萨姆巡官,你完全确定,那个插了针的软木塞是朗斯特里特在车上时被放入他的口袋的?不会是上车前?”萨姆想都不想地说:“我们百分之百确定,一丝其他的可能也没有。还有,我想您可能对凶器感兴趣,我带来了。”“太好了,巡官,你猜得太准了。”雷恩洪亮的声音充满了渴望。萨姆从外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玻璃瓶子,瓶盖拧得很紧。他将瓶子递给雷恩。“雷恩先生,您最好别打开,我怕会发生危险。”雷恩把玻璃瓶拿到炉火边,仔仔细细看了半天。软木塞上的每根针,从针尖到针眼黑黝黝的,看起来完全无害。雷恩又闻了一下,才把瓶子交还给萨姆。“显然是自制的凶器,正如席林医生说的,天才的杰作……在车子到达车库、乘客下车之前,是不是一直大雨倾盆?”“是啊,大得像水桶倒出来的一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所有的推理小说是一副国际象棋,那么国王无疑是《X的悲剧》。 ——希区柯克 奎因唯一一部超越《希腊棺材之谜》的作品就是《X的悲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 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推理小说。 ——博尔赫斯
编辑推荐
字和公牛王朝的历史在岁月的扉页上已戛然而止。如果所有的推理小说是一副国际象棋,那么国王无疑是《X的悲剧》。 ——希区柯克奎因唯一一部超越《希腊棺材之谜》的作品就是《X的悲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推理小说。 ——博尔赫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