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薛涌著  页数:351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此书对原始儒家的思想进行梳理,还原原始儒家的历史面目,因此作者特别注重当时历史语境的辨析,将孔子的言论放到当时时代的特殊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在世界思想史的背景下分析儒家思想,把孔子的思想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有关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薛涌 中西圣哲的对话  两千年来,还没有人这样读《论语》。

作者简介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京晚报》做过编辑,后在社科院政治所工作。后来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直话直说的政治》《文化的边境》《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被认为

书籍目录

序: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 评论:儒家是些什么样的人? 研究:从“国王二体论”看儒家宪政精神及其丧失第二章 其为人也孝弟 评论:“孝”与“爱” 研究:“孝”的根基第三章 巧言令色 评论:中国人的木讷寡言以及民主社会中的“巧言令色” 研究:“巧言令色”的社会背景第四章 吾日三省吾身 评论:做人的职责 研究:“忠”是什么?第五章 道千乘之国 评论:儒家的财政观 研究:“财政专制主义”的形成与儒家的抵抗第六章 弟子入则孝  评论:“孝”的历史现场  研究:为什么要“入则孝,出则弟”?第七章 贤贤易色  评论:中国文化重孝轻爱  研究:夫妻为人伦之始第八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 评论:搭便车的君子? 研究之一:君子的威仪 研究之二:从亚里斯多德的友情说看“不友不如己”第九章 慎终追远 评论:曾子这里讲的不是孝道,而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体性 研究:“慎终追远”是维持社会共同体一体性的手段第十章 夫子之至是邦也 评论:专制需要招揽无耻之徒 研究:关于最早的官僚人才第十一章 父在。观其志 研究:走出终局游戏第十二章 礼之用, 评论:从表演的文化到文字的文化 研究:“和”——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大秩序,而是众多的小秩序第十三章 信近于义 评论:人要守规矩,更要守原则 研究:守信是老百姓做人的底线,但仅此在孔子眼里还成不了君子第十四章 君子食无求饱 评论:“好学”和“学”意义不同 研究:君子是否能够超越物质生活?第十五章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评论:君子要能改造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所改造  研究:品德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第十六章 不患人之不己知  评论:做人的三个境界  研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论知人爱和自知自爱附录一 江户史的意义附录二 晚霞中的女王和为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断地操练,难道不是很欣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快乐吗?不为人知,却不因此而气恼,难道不正是君子的本性吗?”[评论:儒家是些什么样的人?]本章有两个要点。第一,“学而时习之”道出了孔子及其门徒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人不知而不愠”则接着告诉你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他们的自我认同。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孔子句法”,揭示了孔子学说的内在矛盾。不要小看“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这绝不是我们现代文中一个“学习”就能概括的。这里的“学”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谓的“学习”,包括向老师学,从书本中学等等,是从外部汲取知识。“习”则有些类似于做家庭作业,也就是将刚刚学到的东西反复演练乃至熟能生巧。“学而时习之”其实是指一个相当专业化的训练过程。比如现代大学里的教育(这当然不是指中国的大学教育),学生上教授所讲授的大课或者看书,很类似孔子的“学”;上完课、读完书后参加讨论班,用大课上和书本中所学的知识来演绎自己的观点,彼此辩论质疑,则更接近孔子所谓的“习”。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教授方式,也有类似之处:上午老师讲课,基本上是读经释文,叫lictio,也就是后来英文中的lecture;下午则是学生们就经文中的各种矛盾展开辩论,叫dispu—tatio,即英文中的disputation。然后老师才出来对这些矛盾提出一个解决之道,叫determinatio,或英文中的determination。在这里,读经释文显然就是“学”,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辩论质疑则如同“习”。而经院哲学对人类知识的最大的贡献,是在“习”而不是在“学”。如果像现在的一些所谓“儒家”提倡的那样,让孩子似懂非懂地背书(还无释文这一道程序),即使算是“学”,也是“学而不习”,违背了孔子的教导。初民社会分工并不细,技术很初级。能以“学而时习之”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的,一定是非常独特的专业化群体。他们当然会产生一种不凡的自我认同。儒家本来是来源于一群巫师。巫术在商代还是立国之本。统治阶层是一个巫师集团。商王则是巫师们的统领。他们靠感通上天来镇服其臣民。天命的观念,大概在那时已经萌芽了。周武王灭商,则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的转型。这个政治革命的精神,是从神权政治走向贤哲政治,此点姑且留待后论。这里所谓的意识形态的转型,则是改造商代以来的政治神学,提出新的天命观:天虽然还很可畏,但天意要依照民意而行事。仅靠巫师感通上天,并不能掌握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得人心者得天下。于是,所谓的“天道”实际上就变成了“人道”。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观念变革,其力度大概不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经此殷周革命,周代已经不再是以巫术立国,而是讲究治道,目标是创造理性的人文政治秩序。过去的巫师集团中,自然也分化出一个阶层,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儒家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孔子及其门徒的来由。

编辑推荐

《学而时习之》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而时习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如果说于丹的书只是个大众的《论语》入门,李零的书是在历史中还原孔子与论语的真实面貌,那么薛涌这本书就是真正地评价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拿孔子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思想作比较。书前的长篇序言很棒,在南方周末上作了选载,影响很大。对中国文化、对孔子、鲁迅都有独特的评价。感觉这些看法是国内学者很难说出来的。
  •   这本书是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对《论语》进行的全新的阐述和理解,我想应该会有新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薛涌老师想让我们学会思考,同样的东西不同角度的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更有价值的思想
  •   对孔子的原生态解读,非常新颖,值得一读。
  •   一个全新的解读论语甚至儒家思想的视角,作者曾经是南方报业的评论员,年初的南方周末上曾节选过这本书的序言,当时就被吸引了,读后觉得耳目一新。可能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但这样看问题的角度实在是一种启发。
  •   此书与其它的类似的书籍不同的地方就是:作者深入浅出,十分睿智的观点,简洁的语言,从反面论述《论语》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反面的影响,友结合西方国家的历史何现实对比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很有说服力,是值得读者认真反思和再其中得到启示,可以说是一本值得研读的一本好书。
  •   本人一口气买了6本薛涌的书,也一口气看完。总体感觉尚可,对自己有不少的启发。但薛兄把博客搬到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博客内容的时效性有限,当时对,过后未必对。另外,张五常们为什么不和你正面交锋,我认为,关系不对等吧,拳击和摔跤没办法比,或者100公斤级不和60公斤级比吧。
  •   薛先生的功力不是盖的。看到这许多来自海外的上乘佳作,不免怀疑,如果薛涌当初没有去美国,他能涌出这些东西来吗?
  •   薛涌是中国当代文人的榜样,他看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的办法中国之内无人可超越
  •   偶尔的机会从同事处看到这本书,虽然曾经看过很多类似的书,比如南怀瑾、李泽厚的,但仍然被此书被吸引了。通过比较的方式,用现代的眼光重读经典,于无声处体味先哲的精神,正是她的独到之处。也许尚不能得其精髓,但作者的文字足够我们重温读书的温馨,值得让你学而时习之。
  •   薛涌之作,非常不错,物美价廉,值得阅读。
  •   结合西方历史看论语,有意思。
  •   这本书可以,从法学,政治,哲学方面来读论语,完全与市面上那些垃圾不同,将会受益匪浅。
  •   看过多种版本的论语和论语解读,有于丹的,有国外的论语研究,也有傅老的,各有各的独到,各现各的风骨。论语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但却可以被后人百般研读,反复品鉴,我想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信念。
  •   先是看了作者的<一岁就上常青藤>,觉得相当不错,才试着买了这本.果然很好,继续了作者的风格,有思想,有深度,不是人云亦云,有其独特之处,很喜欢!
  •   不错!美国耶鲁历史学博士的眼光是很独到的。
  •   没有烦人的古语,全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有深度,值得一读。
  •   我的是想导师
  •   作者是思想家,好书
  •   我喜欢看愤青写的书。作者很渊博。
  •   注释圣贤的书
  •   至少值得细读2遍
  •   不同的角度,很有启发性。改变了我许多观念。
  •   一本很好的介绍东西方哲学比较的书.
  •   薛涌不是钻进象牙塔里的书蠹虫,他对古人的探究永远是为了考量今人,他对历史的剖析也永远是为了关照现代社会。他是历史学家,但不从讳莫如深,总是用我们听得懂、看得明的文字拨开重重迷障,直指事物内核。我认为这是他一直倡导的精英教育的特征之一。
    这本对《论语》的解读可谓别开生面,他把孔子的思想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比照,力图阐释民主制度和基层社会在西方社会和中国生成和不同进程的文化基因,激发人们的思考,撞击思想的火花。这也是薛涌的力量所在,能做他的学生的人有福。
  •   很多人想搞中国的宗教,拉来孔子当精神领袖,很多人将论语视为道德说教,想靠它改变沦丧的中国人,薛涌看到了孔子真正的现代价值,其思想的社会基础是公民社会,与英国古典政治哲学异曲同工,中国的进步(而不是大国复兴)需要公民社会,中国人需要树立对古典价值的崇仰,所以中国需要现代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不是说教,不是拜神,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
  •   阅读孔子或研究孔子,很多人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塑孔子,美其名曰“还原孔子”。薛勇从宪政的角度来看孔子,中西互证、旁征博引。有时候真实感觉孔子是万能的。大概在思想的萌芽时期,各种思潮在大师的理论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一中思潮占主流而已。所以孔子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诠释,这也从反面论证了孔子的伟大。
  •   最开始接触薛涌的书是叫“草根主流”的书,写的很客观,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后,北大的孔庆东也推荐了这本书,看看吧,应该不错。
  •   薛涌的文章有深度,但又娓娓道来,没有平时其他人学术的生硬。研究历史的同时又联系现实,易于阅读~
  •   好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并分析儒家真正的意义被我们长期以来曲解,并成为权贵和君主的工具。于丹的读论语与之相比,不值一提。
  •   内容学术性太浓,似乎不太适合大众阅读,不过还是支持下薛涌!
  •   这本书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至少对我来说给我提供了一个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路!
  •   讲论语的书很多,但是这本很独特
  •   博览就是好
  •   不过,寄得很快,书也不错
  •   用我们看得懂的话儿讲述我们不知道的事儿
  •   看来偏激,实乃尖锐!
  •   薛涌的书全都看过,而这一本是唯一一本不怎么看的下去的,内容感觉很枯燥,可能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吧,最近有时间再好好钻研一下
  •   该书作者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是太全面,书写的太长了
  •   纸张不是很好。。
  •   买了本旧书,降低了读书的乐趣
  •   孔子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民族符号。没有人能让他走开,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孔子的血液。没有什么不好。我历来认为,中国现代史是对中国文化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紧跟世界潮流的,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们也看到了这一点。西学、西化一直是控和现代以来的主旋律,谁都不可否认。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认为是中国文化让中国落后了,而没有看到是体制、是制度的问题。于是,像鲁迅、毛泽东这样的就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彻底的反思。鲁迅用笔,毛泽东用枪。鲁迅动嘴,骂了一批人。毛泽东动手,将一帮人赶去扫马路、洗厕所,蹲班房,住牛棚......古代是坑儒,现在也是坑儒,是坑害的坑。结果知识分子被 打倒了,整个民族的魂也被打倒了。这两个为代表的激进分子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倍受摧残,看吧,这个结论再过几十年就更加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了。历史总是后代往前看,而不是站在当代看,时间太短了不行。孔子站了几千年,我看还是倒不掉的。
  •   在薛涌的博客中读到了其中一篇:中国人的木讷寡言以及民主社会中的“巧言令色”[...]曾经很喜欢薛涌的书,买了有5、6本,但这一次,不喜欢。觉得他的文章对中国除了批评还是批评,对美国除了崇拜还是崇拜。批评的文章如果没有建设性,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久居海外的薛老师不知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谚语:The eas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to sit back and criticize.--觉得他以前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的文章还有点启发性,但之后就越来越少。崇拜的文章,还是写成英文让美国人去读吧。
  •   本书没有像同类书籍一样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去解读《论语》,而是从《论语》中发掘孔子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制度的看法,从而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也找到了这种现代制度文明的思想资源,角度绝新,且对于我国当代的建设方向而言意义重大。 全书精华在序言中。正如所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对社会制度上的思考,至少是很少思考在一个由平等的人组成的社会中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伦理。 书中通过将孔子的主张和后世儒学、和当时初露端倪的法家、和英美经验主义理性传统的对比类比,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个全新视角的孔子之“礼”的重大意义:它不是无足轻重的表面功夫,而是一种对基于个体生活经验的天道公理的推崇;以此作为凝聚人心的中心、作为社会制度和政策的评判标准,正是英美社会之所以持久繁荣自由而且公正的原因所在。
  •   好书!旁征博引!全新视角解读《论语》。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作者有水平!有一颗爱国的心!良药苦口利于行
  •   真正好书,关心中国文化的人都应该看看,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视角,从世界高度看中国文化的未来。强烈推荐。
  •   在预计时间内收到了书,不错的书,值得推荐
  •   阅读孔子或研究孔子,很多人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塑孔子,美其名曰“还原孔子”。薛勇从宪政的角度来看孔子,中西互证、旁征博引。有时候真实感觉孔子是万能的。大概在思想的萌芽时期,各种思潮在大师的理论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一中思潮占主流而已。所以孔子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诠释,这也从反面论证了孔子的伟大。
  •   不喜欢这种书,薛先生写的也一般
  •   另一种视角看论语,值得一看。
  •   薛涌的《学而时习之》应该最具现代意义,是惟一一部将孔子与《论语》放在了中西文化对比的宏阔空间中进行考量的思想型著作。书中,薛涌认为,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是对最早的联邦制、共和制政体的一种维护,他的一生被形容为“丧家狗”,正是他并不将权力作为主要目标、更愿意服务民众普及文化的结果,而后世的儒家学者将其学说曲解,更将其经历作为反面教材,而这些儒家学者,其本质乃法术之士,为求自己的名利,将百姓视作为自己升官加爵的砝码,而并未成为百姓真正的代言人,最典型的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完全被他们抛弃。
  •   强烈推荐有兴趣的同志阅读,内容质量远超过市面上的解读论语类的书。结合“国王二体性”深入解释了基层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给人足够多的启发,令人深思。
  •   看看开阔眼界挺不错的
  •   看了看,有启发~激励我学好英文,走向世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