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薛涌著 页数:351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此书对原始儒家的思想进行梳理,还原原始儒家的历史面目,因此作者特别注重当时历史语境的辨析,将孔子的言论放到当时时代的特殊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在世界思想史的背景下分析儒家思想,把孔子的思想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有关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薛涌 中西圣哲的对话 两千年来,还没有人这样读《论语》。
作者简介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京晚报》做过编辑,后在社科院政治所工作。后来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直话直说的政治》《文化的边境》《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被认为
书籍目录
序: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 评论:儒家是些什么样的人? 研究:从“国王二体论”看儒家宪政精神及其丧失第二章 其为人也孝弟 评论:“孝”与“爱” 研究:“孝”的根基第三章 巧言令色 评论:中国人的木讷寡言以及民主社会中的“巧言令色” 研究:“巧言令色”的社会背景第四章 吾日三省吾身 评论:做人的职责 研究:“忠”是什么?第五章 道千乘之国 评论:儒家的财政观 研究:“财政专制主义”的形成与儒家的抵抗第六章 弟子入则孝 评论:“孝”的历史现场 研究:为什么要“入则孝,出则弟”?第七章 贤贤易色 评论:中国文化重孝轻爱 研究:夫妻为人伦之始第八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 评论:搭便车的君子? 研究之一:君子的威仪 研究之二:从亚里斯多德的友情说看“不友不如己”第九章 慎终追远 评论:曾子这里讲的不是孝道,而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体性 研究:“慎终追远”是维持社会共同体一体性的手段第十章 夫子之至是邦也 评论:专制需要招揽无耻之徒 研究:关于最早的官僚人才第十一章 父在。观其志 研究:走出终局游戏第十二章 礼之用, 评论:从表演的文化到文字的文化 研究:“和”——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大秩序,而是众多的小秩序第十三章 信近于义 评论:人要守规矩,更要守原则 研究:守信是老百姓做人的底线,但仅此在孔子眼里还成不了君子第十四章 君子食无求饱 评论:“好学”和“学”意义不同 研究:君子是否能够超越物质生活?第十五章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评论:君子要能改造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所改造 研究:品德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第十六章 不患人之不己知 评论:做人的三个境界 研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论知人爱和自知自爱附录一 江户史的意义附录二 晚霞中的女王和为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断地操练,难道不是很欣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快乐吗?不为人知,却不因此而气恼,难道不正是君子的本性吗?”[评论:儒家是些什么样的人?]本章有两个要点。第一,“学而时习之”道出了孔子及其门徒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人不知而不愠”则接着告诉你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他们的自我认同。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孔子句法”,揭示了孔子学说的内在矛盾。不要小看“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这绝不是我们现代文中一个“学习”就能概括的。这里的“学”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谓的“学习”,包括向老师学,从书本中学等等,是从外部汲取知识。“习”则有些类似于做家庭作业,也就是将刚刚学到的东西反复演练乃至熟能生巧。“学而时习之”其实是指一个相当专业化的训练过程。比如现代大学里的教育(这当然不是指中国的大学教育),学生上教授所讲授的大课或者看书,很类似孔子的“学”;上完课、读完书后参加讨论班,用大课上和书本中所学的知识来演绎自己的观点,彼此辩论质疑,则更接近孔子所谓的“习”。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教授方式,也有类似之处:上午老师讲课,基本上是读经释文,叫lictio,也就是后来英文中的lecture;下午则是学生们就经文中的各种矛盾展开辩论,叫dispu—tatio,即英文中的disputation。然后老师才出来对这些矛盾提出一个解决之道,叫determinatio,或英文中的determination。在这里,读经释文显然就是“学”,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辩论质疑则如同“习”。而经院哲学对人类知识的最大的贡献,是在“习”而不是在“学”。如果像现在的一些所谓“儒家”提倡的那样,让孩子似懂非懂地背书(还无释文这一道程序),即使算是“学”,也是“学而不习”,违背了孔子的教导。初民社会分工并不细,技术很初级。能以“学而时习之”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的,一定是非常独特的专业化群体。他们当然会产生一种不凡的自我认同。儒家本来是来源于一群巫师。巫术在商代还是立国之本。统治阶层是一个巫师集团。商王则是巫师们的统领。他们靠感通上天来镇服其臣民。天命的观念,大概在那时已经萌芽了。周武王灭商,则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的转型。这个政治革命的精神,是从神权政治走向贤哲政治,此点姑且留待后论。这里所谓的意识形态的转型,则是改造商代以来的政治神学,提出新的天命观:天虽然还很可畏,但天意要依照民意而行事。仅靠巫师感通上天,并不能掌握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得人心者得天下。于是,所谓的“天道”实际上就变成了“人道”。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观念变革,其力度大概不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经此殷周革命,周代已经不再是以巫术立国,而是讲究治道,目标是创造理性的人文政治秩序。过去的巫师集团中,自然也分化出一个阶层,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儒家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孔子及其门徒的来由。
编辑推荐
《学而时习之》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