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张立宪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海配音往事》 本辑“上海配音往事”推出之际,适值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五十周年。与常见的抒怀文章不同,本辑专题均为通过对当事人的接触与访谈,而打捞出来的丰富细节和饱满回忆,并附有数十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纪实西部贫困代课教师》 王搏先生是西北一位摄影师,从1990年起,他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记录了数万名贫困失学儿童的生存状态,使得许多学生得到资助。2003年起,他又将镜头对准了农村贫困教师,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他徒步甘肃、四川、青海、宁夏、陕西、新疆和西藏三十二个县,拍摄访问了一千三百六十四名农村教师。几经说服(他一直担心公开发表这些照片会给那些老师带来麻烦),本辑《读库》刊发了他拍摄的一些反映农村代课教师生存状况的照片,令人触目惊心。 《活在父亲笔下的骆驼祥子》 孙之儁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家,他因创作连环画《武训画传》而招祸,“文革”期间含冤自缢。他曾经画过三个版本的老舍名著《骆驼祥子》,其中第三版除仅留一张画稿外,“文革”时悉数被毁。孙之儁先生的女儿孙燕华对前两个版本进行了精心挖掘与整理,成就《骆驼祥子画传:老舍名著的形象解读》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该书由于篇幅限制,孙燕华先生所做的精心研究未得以好好呈现。本辑《读库》中的《活在父亲笔下的骆驼祥子》一文,细述一代画师的人生遭际,更通过近百幅插图,可以让大家从细微之处品味孙之儁先生的艺术风格和造诣。 吴钢戏剧随笔两篇 吴钢先生是吴祖光先生的公子,先客居法国。此前他任《中国戏剧》杂志专职摄影记者,坚持戏曲舞台摄影三十年,拍摄到许多难得一见的好戏,特别是抓紧拍摄了一批文革浩劫后幸存下来的老艺人的演出和艺术活动。本辑《读库》特精选了一些照片,并有吴钢先生为《读库》撰写的一篇散记:“我听戏的历史很长,甚至超过了我的年龄。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已经躺在妈妈新凤霞的肚子里,跟着她在台上听戏了……” 彼得·赫斯勒胡同随笔两篇 彼得·赫斯勒是美国人,在三峡移民区生活多年,跟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两年前在美国出版一本书,名曰《River Town》,轰动一时。我找到他,本意是约他写些关于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但这个工程较大茫后来听他说,他还是《纽约客》杂志的撰稿人,便先跟他要了一篇纽约客风格的文章,就是这篇《胡同儿因缘》,顾名思义,就是一条北京小巷的生生世世。此间多次承担我们联络人的黄小邪姑娘将其译成中文。对了,彼得另一部关于中国的作品是《Oracle Bones》,也很了不起。 ★本辑藏书票为丁聪先生作品
作者简介
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
书籍目录
上海配音往事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活着,还是不活 中国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纪要上译译配影片目录(1950年-2006年)纪实西部贫困代课教师农展馆南里10号活在父亲笔下的骆驼祥子坐在相机后面看戏美丽的京剧世间已无贝内特1968年:欧雨美风想起那片林(外三章)胡同儿因缘 一条北京小巷的生生世世LSD简史攻墨吃食
编辑推荐
2006年,命运多舛的文化刊物《万象》、《书城》在相继经历休刊复刊后,逐渐式微,更深入的走向精英知识分子小圈子趣味,一本由个人出资策划出版,以“有趣、有料、有种”为出发点的文化刊丛跃入我们的视野。《读库》就像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园地,它的实验性和新鲜感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编辑点评 Mook《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当下“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