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陷图-134

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德]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  页数:295  字数:190000  译者:刘新 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德国《明镜》周刊2005年最佳畅销图书奖!    一个是迷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女子卡特娅,一个是她的同事和男友卢茨,两人同在民主德国的路德维希斯菲尔德的载重汽车厂任职。因为一个向往“一天能看到四十四回日落”的世界,另一个出于未曾表白的爱,他们在一句不经意的交流后决定逃离民主德国。但严密的逃亡计划因为意外而失败,希望渺茫之际,他们最后选择了劫机……在西柏林着陆后,这两人在机场特设的法庭受审,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拘留审查期,待判决执行后,却立即得到了释放。他们留在了联邦德国,却永远没有再见面……    德国年轻女作家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根据德国七十年代末轰动一时的劫机事件,讲述了一个在冷战时期追寻幸福和人性自由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情与猜忌、背叛与逃亡的故事。小说渗透五十多年两德历史的描写,充满悬念、富于诗意,2004年在德国出版后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作者简介

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Antje Ravic Strubel),德国年轻一代著名女作家。在完成图书行业的职业培训后,在波茨坦攻读了美国语言文学和文艺学。曾获得过奥地利克拉根福(Klagenfurt)文学节的恩斯特维尔纳奖(Ernst—Willner-Preis)和甘德斯海姆城(Gandersheim)的罗斯维

章节摘录

  最下面  卡特娅原本应当是双鱼座。  尽管她的父母很准确地计算过受孕的时间,并且当时还点燃了蜡烛,又涂抹了产于西柏林的、无比芬芳馥郁的香脂,但是,卡特娅却作为白羊座于三月二十一日来到人世。仅仅比双鱼座晚了一天。多琳和贝尔恩特。西姆斯想要的是所有星座中最温柔的那个孩子,而得到的却偏偏是最具野性的那一个。  贝尔恩特。西姆斯先在电视里看到了罢工的工人,然后他又在路德维希斯菲尔德市政厅的棚屋前再次看到了他们,他们从松林后面的工厂里陆续走出来,笨手笨脚地展开标语牌。那时,西姆斯说:“我可不想要一个十六岁就蹲少管所的孩子。”  西姆斯回到家里。脚搭在沙发的扶手上,沙发是他用当老师挣到的第一笔工资买的。就这样,他一整天只是面壁而坐。  “我可不想要一个十六岁就蹲少管所的孩子。”晚上,他对妻子说。就在她惊异地看着他时,贝尔恩特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吻了妻子的脖子。在面墙而观的时候,他计算了月份,理顺了星座,而且得出结论:现在正是时候。他的妻子微笑地仰起头,以便他可以再次以那种特别的方式亲吻她的脖子。然后,她在卧室里点亮一支表面涂有丰富彩绘的蜡烛。那时,天还没有暗下来。  那是一九五三年。  那时工人们身穿蓝色工作服走街串巷。他们手握纸制小旗,举着床单做的标语牌和写上字的硬纸壳,穿过斯大林大道,后来又走遍了每一座大城市,直到罢工蔓延到这个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国家的各个角落。  那时,所有的采矿中心、化学和金属加工业都因此陷入瘫痪。后来,人们在垃圾堆中发现许多丢弃掉的新印的党证。  在一九五三年六月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似乎一个刚刚开始的世界正在面临灭亡。而西姆斯却坐在他客厅的沙发里,观察墙壁。  不与苏联人为伍,他想着,从架子上取下一瓶战前酿制的葡萄酒。不与苏联人为伍。  紧接着,报上刊登了以下内容:现有的生产定额不能刺激劳动效率的持久增长。因此,工人阶级的政党要以更高的标准激发更高的生产效率,以符合工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虽然一些颇具破坏性的力量总是企图阻挠社会主义胜利的到来,但是同志们必将能成功推动国家进步的步伐。苏联友邦的武装力量也勇敢地站在同志们的一边。  九个月之后,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西姆斯把他的女儿抱在怀中。他小心翼翼地弯起手掌托住女儿的小脑袋,同时惊叹,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生命于起始时竟如此之轻。  他用手臂来回摇动女儿,早巳忘记了那个不受欢迎的星座。卡特娅,体重:三千两百克,身高:整整五十一厘米,作为正常的婴儿被登记在册。但是,她有一个特点:叫声很响。叫起来比其他的婴儿响很多。  “这只小公鸡是谁家的?”产院护士一边抚弄卡特娅汗湿的黑色头发一边说,好像在展示一个罕见的果实。  贝尔恩特。西姆斯有理由担忧,因为他了解苏联人。在他还小的时候,他就跟他们面对面地对峙过。当时,他跑到由木头和沙袋垒成的城墙后面,要保卫他的母亲城。他一边从城墙里向周围的村庄望去,一边解开自己的制服上衣。他拧开鞋扣,脱掉靴子。他把裤子按照折痕叠整齐,然后先脱掉衬衣,再脱掉毛衬裤,把袜子卷到一起放在叠好的裤腿上。他被冻得不得不可怜巴巴地多次拍打自己的肩膀,最后,他快速地褪下自己的内裤。当时是三月,他赤裸身体,一丝不挂地站在沙袋和碎木头围起的烂泥沟里。  接着,他跃人河中。这条河将沙袋堆就的城墙与周围的村庄隔开。他的身体已经好久没有晒过太阳了,所以在水中闪闪发亮。  那是他打白旗的方式。  不与苏联人为伍。这只小公鸡是谁家的。  这些关键词构成了卡特娅的童年。它们在她入睡前像一张毯子环护她。灯光熄灭时,会有一只大青蛙试图跳到她的床上,而这些词语就挨着她躺在枕头上。那是一张配有白色圆柱栏杆的小床。每根栏杆都可以单独卸下。  卡特娅每过一个生日,小床就少一根栏杆。有的栏杆要贝尔恩特。西姆斯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取下来。他弯身俯向他女儿巴掌大的脸庞,冲她喃喃细语,直到她扭动面孔咯咯地笑起来。西姆斯一定还要再次听到他女儿咯咯的笑声后,才会走出房间。  “你真是着迷了,”他的妻子在他背后轻声说,“小心,两年后她会把你支使得团团转的。”而贝尔恩特·西姆斯却突然感到,宇宙比他想象得更加深广,更加不可思议。  “她会比我们幸福。”  他的妻子双臂交叉在胸前。“那么,你想在哪儿教会她幸福?”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圆圈的切线与房间四壁相交。  卡特娅后来在证人席上会被问道,她为什么没有阻拦沙佩尔。  “人为什么要长大?”她会如此反问。  西姆斯用手指在空中边画圆圈边说:“或者在别的地方。哪儿都可以。”  他观察着阳光从枕头的一角游移到他女儿紧闭的眼睑上。他不时地将手隔在阳光和他女儿的双眼间。满月以后,卡特娅眼睑的蓝色已经褪去。  站在他女儿的小床边,他已忘记他家窗前发生的事情。他已忘记,终会有一天,他将把床边的所有栏杆全部取下。  他握住卡特娅的胳膊,把她从小椅子里抱出来放到童车里,推她去楼后的洗衣房。  “嘿,西姆斯先生,”洗衣房里的女人们说,“又要洗衣服了?天气真太好了,是不是?”他轻轻摇晃着卡特娅,等她进入梦乡后,才把袜子按照大小顺序依次挂到晾衣绳上。  年轻女人也喜欢在楼道里拦住他,她们摇曳着自己的短裙,装出对孩子感兴趣的样子。他问候大家,教课,在百货商场的队列里奋力向前挤,这些年中,他把读报纸的差事交给了他的妻子。在一张一九五九年的照片上,人们可以看到他,左数第二个站在茨维伯学校门前的人就是他。他身穿一套颜色发白却很合体的西装,留着他从十四岁起就保持不变的偏分头。他在祝贺一个学生。  在他的想象中,这个学生就是他的女儿。  他把一根床栏杆斜斜地卡在起居室的玻璃柜中。然后,高高地举起卡特娅,让她坐在他的小臂上。他小心翼翼地从卡特娅的嘴里把她的大拇指拔出来。他站在玻璃柜前意味深长地说:“你看。”  “你看。”仿佛这其中蕴含什么深意。  从现在开始,卡特娅每天早晨坐在自行车横梁上的硬橡皮座上去幼儿园。下午两点再这样被接回家。贝尔恩特·西姆斯总是带她走同一条路线。每天。他们在房角处向左拐,沿晾衣杆向前,绕过垃圾场。遇到路口时,他下来推车穿过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个是迷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女子卡特娅与她的同事兼男友卢茨在一句不经意的交流后决定逃离民主德国。但严密的逃亡计划因为意外而失败,希望渺茫之际,他们最后选择了劫机……德国年轻女作家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根据德国七十年代末轰动一时的劫机事件,讲述了一个在冷战时期追寻幸福和人性自由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情与猜忌、背叛与逃亡的故事。小说渗透五十多年两德历史的描写,充满悬念、富于诗意,成为德国《明镜》周刊2005年最佳畅销图书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情陷图-13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人类形成记忆的过程,颇像那个往冰箱里放大象的过程,分三步走:一,打开冰箱;二,把大象放进去;三,关上冰箱门。类似地,把事实当作大象,把大脑当作冰箱,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关于过往的储存,亦即记忆。而提取记忆,只需反向重复上述每一动作。
      在这部《情陷图-134》中,年轻的德国新生代女作家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试图借助语言的力量,来虚构一次提取。之所以强调虚构一词,是因为那只大象并不曾放进她的个人冰箱,它被关在了大约三十年前,属于一个集体冰箱的范畴里。
      具体而言,这只大象是一件载入冷战时期国家历史宗卷的劫机事件:1978年8月30日,一架型号为图-134的波兰班机在从但泽到东柏林舍内费尔德机场的飞行途中,被两名东德人——一男一女——持枪迫降于西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此案很快惊动了两德的高层,包括当时联邦德国的总理施密特。之后,两人在特设的国际法庭里受审,经过了漫长的拘留审查,并得到释放,被允许定居西德。但是整件事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尾巴:出于某种理由,这对共同策划了对“自由”的一次奔袭的合作者从此没有再见过面。
      小说像平均律那样,反复在三个层次上,铺陈了对于当年图-134机舱中所发生一切的再现:“上面”、“下面”、“最下面”。
      “上面”切合的是当下时间,一名年轻女记者和女劫机犯卡特娅•西姆斯进行了深谈,用后者的口吻,言及她内心深处对当年行为的理解和感受,还有对相关人物的看法。“下面”和劫机事件同步,伴随着之后的调查和审判,这部分包括大量繁琐细节的推敲。“最下面”则从卡特娅的出生说起,交代了和个人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但是,这三个体系也不是那么严格划分的,在进行当中,会发生严重的交叉。
      请注意,这不是一部德国版《罗生门》。它并不曾归纳出同一个故事的甲乙丙丁各种版本,更不曾在某个具体问题(就像《罗生门》中关于谁杀死了武士那样)上发生争执不下,它只是用非常感性的、遵从于意识和直觉的方式传达了事实的可能性状。劫机本不在原定计划之内,卡特娅和同在载重车联合工厂里工作的中年同事、朋友卢茨•沙佩尔早有出逃的想法,前者“不想让自己的指甲沾满机油”,后者对前者有一种没有表白过的情愫,答应和她一起离开。来自西德的工程师协调员汉斯•梅尔科普夫成为了卡特娅的情人,答应帮助他们。二人原定拿着假护照乘渡轮前往西德,却因为汉斯被人告发,不得已才铤而走险采取了劫机行动。
      追述完全采用了一种小说主义的偏执,作者甚至会着迷于杜撰法庭上的一次讨论:为什么一位空中小姐在那种情况下还能走进驾驶室给劫机者拿香烟?为什么她自己还能舒服地抽完一支,直到过滤嘴露出来?
      这让我想起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中,曾就这种写作偏执进行了一段准确描述:思维的训练将我一步步地推到了深深的怀疑之中,从而使我逐渐地失去理性的能力,使我的思想变得害羞和不敢说话;而另一方面的能力却是茁壮成长,我能够准确地知道一粒纽扣掉到地上时的声响和它滚动的姿态,而且对于我来说,它比死去一位总统重要得多。
      所以,在《情陷图-134》中,我看到了一种奇怪却又自然的提取,可能根本不遵从于史实——那不是小说的义务。它天马行空,所有动机均深藏不露。要知道聪明的作家一定会知道打开冰箱后自己可以有很多选择,不放设想,那头大象太大了,有人决定将它肢解了以后再拿出来。
  •     人类形成记忆的过程,颇像那个往冰箱里放大象的过程,分三步走:一,打开冰箱;二,把大象放进去;三,关上冰箱门。类似地,把事实当作大象,把大脑当作冰箱,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关于过往的储存,亦即记忆。而提取记忆,只需反向重复上述每一动作。
      
      在这部《情陷图-134》中,年轻的德国新生代女作家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试图借助语言的力量,来虚构一次提取。之所以强调虚构一词,是因为那只大象并不曾放进她的个人冰箱,它被关在了大约三十年前,属于一个集体冰箱的范畴里。
      
      具体而言,这只大象是一件载入冷战时期国家历史宗卷的劫机事件:1978年8月30日,一架型号为图-134的波兰班机在从但泽到东柏林舍内费尔德机场的飞行途中,被两名东德人——一男一女——持枪迫降于西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此案很快惊动了两德的高层,包括当时联邦德国的总理施密特。之后,两人在特设的国际法庭里受审,经过了漫长的拘留审查,并得到释放,被允许定居西德。但是整件事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尾巴:出于某种理由,这对共同策划了对“自由”的一次奔袭的合作者从此没有再见过面。
      
      小说像平均律那样,反复在三个层次上,铺陈了对于当年图-134机舱中所发生一切的再现:“上面”、“下面”、“最下面”。
      
      “上面”切合的是当下时间,一名年轻女记者和女劫机犯卡特娅•西姆斯进行了深谈,用后者的口吻,言及她内心深处对当年行为的理解和感受,还有对相关人物的看法。“下面”和劫机事件同步,伴随着之后的调查和审判,这部分包括大量繁琐细节的推敲。“最下面”则从卡特娅的出生说起,交代了和个人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但是,这三个体系也并非那么严格划分的,在进行当中,会发生严重的交叉。
      
      请注意,这不是一部德国版《罗生门》。它并不曾归纳出同一个故事的甲乙丙丁各种版本,更不曾在某个具体问题(就像《罗生门》中关于谁杀死了武士那样)上发生争执不下,它只是用非常感性的、遵从于意识和直觉的方式传达了事实的可能性状。劫机本不在原定计划之内,卡特娅和同在载重车联合工厂里工作的中年同事、朋友卢茨•沙佩尔早有出逃的想法,前者“不想让自己的指甲沾满机油”,后者对前者有一种没有表白过的情愫,答应和她一起离开。来自西德的工程师协调员汉斯•梅尔科普夫成为了卡特娅的情人,答应帮助他们。二人原定拿着假护照乘渡轮前往西德,却因为汉斯被人告发,不得已才铤而走险采取了劫机行动。
      
      追述完全采用了一种小说主义的偏执,作者甚至会着迷于杜撰法庭上的一次讨论:为什么一位空中小姐在那种情况下还能走进驾驶室给劫机者拿香烟?为什么她自己还能舒服地抽完一支,直到过滤嘴露出来?
      
      这让我想起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中,曾就这种写作偏执进行了一段准确描述:思维的训练将我一步步地推到了深深的怀疑之中,从而使我逐渐地失去理性的能力,使我的思想变得害羞和不敢说话;而另一方面的能力却是茁壮成长,我能够准确地知道一粒纽扣掉到地上时的声响和它滚动的姿态,而且对于我来说,它比死去一位总统重要得多。
      
      所以,在《情陷图-134》中,我看到了一种奇怪却又自然的提取,可能根本不遵从于史实——那不是小说的义务。它天马行空,所有动机均深藏不露。要知道聪明的作家一定会知道打开冰箱后自己可以有很多选择,不放设想,那头大象太大了,有人决定将它肢解了以后再拿出来。
      
  •   这本书 我很想认真读。。可是太跳跃 根本没有入书中的内容。。或者说 因为太跳跃了 所以没有一个连贯的想象空间与延续性。。
    不过这是个好故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