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程念祺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很长一段时期,总找不到沟通两者关系的“中介”,成了勉强粘贴的两张皮。程念祺先生长期研究的结果,终于发现财政制度有联动两者的效应。执其两极而细究其中因缘,许多疑惑可以迎刃而解。例如财政由税人为主转向税地为主,误以为可以促进土地私有,实则在财政市场膨胀的作用下,小农乃至地主的负担有重无轻,产权更趋不稳定。地主逼不得已改行租佃,自主经营的地主遂日形减少,变为消极的食租者。小农经营规模日趋细小,资本投入仍极低。如此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关节。 中国的国家力量是如此地强大,渗透一切,牵制一切,它对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舍财政而论经济,只看经济积少成多的总量,迷惑于城镇表面的繁荣,将经济财政分配格局置之度外,就像走进雾区,一片迷茫。而这本书在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模糊的问题上能给人拨云出雾的感觉。
作者简介
程念祺,生于1954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对阳明心学亦有研究。发表有论文数十篇,并著有《衰颓的年代——仁宣之治后的明帝国》、《大风一曲振河山》等。
书籍目录
序 疏通知远:中国经济史通识的获取自序中国古代国家规模及其组织形式 一、三代国家的形成 二、兼并战争与国家组织形式及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从秦汉至隋唐的制度更替与专制集权制的发展 四、历代对唐制的修补中国上古的统一趋势与王道政治 一、统一趋势形成于中原 二、王道政治的形式与原则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几个问题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 三、历代变法之类型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公有、私有与国有问题 一、中国早期社会的土地公有制与私有制 二、从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的兴起 三、国家实现土地国有制的两种特殊方式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基础的不稳定性 一、兼并势力的养成 二、赋役负担之不均 三、法外私有土地的形成 四、自耕农经济的萎缩与佃农经济的普遍化 五、地权的不稳定性及模糊性 六、法理基础的阙失 七、有组织而无制度先秦时期赋税制度的变革与土地国有制的形成 一、村社共同体经济与公田土地私有制的关系 二、履亩而税与小农经济 三、土地制度的变迁路线两千年间国家财政体制的历史走向 一、秦汉时期赋税制度的基本特点 二、三国至中唐的赋税制度 三、中唐至明朝万历时期财政赋税制度的转型 四、明万历至清前期国家财税体制的变化特点专制集权下的财权内外对掌大一统与国家财政的“大国效应”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生活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中国历代变法总体方针的两个特点王安石变法的几个经济问题关于《汉代农业》之商榷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该书收录作者近十年来发表在各报刊杂志上的研究文章,体现了其漫长的学术历程。该书中所呈现的研究主线,是史学领域的重大命题,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材料选取和分析的功底,是一不优秀的学术著作。这本著作的研究思路,不同于纯经济史,采取的是社会经济史的进路——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考察,而后又加入赋税财政体制,三者互动,变迁的图景是立体的。方法论的创新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获得学术界好评的原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