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丽影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苏珊·崔弗斯  页数:321  译者:谢青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今年是二战胜利60周年,这本书的视角十分独特:借着一个和男人一样驰骋疆场的女人的眼光来看战争,看奉献,看牺牲,使阅读者感觉得更加真实,更加人性,这是一段撼动生命的战地恋情。著名作家王安忆特地为此书写了5000字精彩的序言。

作者简介

  苏珊·崔弗斯是法国外籍兵团有史以来惟一一位女性,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卓越贡献,获颁军事勋章与自由之光勋章。

书籍目录

序曲第一章 记忆之泉第二章 勇者是孤独的第三章 自由之梦第四章 邪恶女子第五章 等待中的女子第六章 非洲之梦第七章 在陌生人中第八章 命运之手第九章 美酒与玫瑰的日子第十章 进入战场第十一章 巨大牺牲的胜利第十二章 杀出重围第十三章 内心的血第十四章 胜利的滋味第十五章 政变的时刻第十六章 曲终的时候

编辑推荐

  二战中法国外籍军团惟一女兵的战地恋情!这是二战中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段撼动生命的战地恋情。这是一个女人眼中的战争与奉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非丽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北非丽影》。很诧异地看到王安忆给这本装祯得好象畅销电影小说般的书写了序。
      
      苏珊崔弗斯,一个貌似天生不安于室的女孩子,用容貌和身体和青春作为通向冒险生涯的途径,其实她的虚荣说到底,也不过是想要一点不一样的生涯罢了。在付出名誉的代价后,她有点不知何去何从。这时,二战爆发了。她几乎是欢呼着飞身扑进战争,不是出于爱国或者正义,至少不仅仅是,她很明确地预感到,战争将带给她激动人心的生活。所以,她不肯安心去做护士,哪怕这个职业有着救死扶伤的光环;她也不至于彪悍到要去扛枪杀敌,她的目的是做一名战地女司机,在当时,她属于极少数拥有驾驶技术的女性。经过重重努力,她居然如愿以偿了,成了法国外籍军团唯一的女性司机。在这个职位上,她果然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柯尼克将军,成为他的驾驶。
      
      他们秘密的、遭非议的、不容宣扬的爱情,在北非沙漠里的哈肯井,焕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哈肯井之战,他们面对的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隆美尔。但是这支不起眼的小军团之坚忍不拔,着实让隆美尔吃了一惊,他终于动用强势兵力重重围歼哈肯井。苏珊崔弗斯开着车,载着她的将军,后面跟着整个军团,开始在夜幕中突围。而她居然奇迹一般,毫发无损地,将车开出了令人胆寒的战火和地雷阵。
      
      誓言归誓言,想象归想象,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多少爱情真有机会经历生死与共,生死与共只怕也是其他许多经验难以超越的经验。所以,当将军的妻子病重即将不治的情况下,他对苏珊崔弗斯说,他们也许可以结婚。然而,也是奇迹一般,将军妻子的病居然好了。将军本人官越做越大,直至国防部长。他们俩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终至杳不可见。唯一的一次见面是在战事结束十几年之后,苏珊被授予荣誉勋章,在授奖仪式上,国防部长走到她跟前,将勋章别在她衣襟上,他们只对视了一眼。对于苏珊来说,唯一幸运的是她活得足够老,在一切当事人都去世后,她终于出版了这本回忆录,而不至于成为国防部长的丑闻。
      
      在序里,王安忆说,一切都应该在哈肯井突围的那天结束,方才堪称完美,此后的一切都索然无味。我着实没有料到王安忆对爱情尚停留在童话的期待。这个态度有点像前阵子有人评价奥斯卡:80岁了,还是不敢面对现实。
      苏珊80多岁的时候,被邀请去观看一场北非战场的摄影展。她看到一张照片:柯尼克将军面对镜头站在敞篷车上,驾驶座上有一个人,背影模糊。她在心里说:“那就是我。”然后,垂暮之年的女准尉泪如雨下。说实话,这一幕给我的震动,只怕要超过突围之夜。
      战争结束后,30多岁的大龄女青年苏珊的愿望,也不过是跟一个人结婚,过平静的生活。她也确实跟一个爱上她的军团战士尼古拉斯结婚生子了,孩子2岁的时候,尼古拉斯调任中南美洲,他在那里罹患重病一年多,几乎死去。当苏珊接到军团通知说尼古拉斯可以回家的时候,兴奋地跑去迎接。她说:大客车上下来了一个又一个人,就是没有尼古拉斯。最后,她看到一名护士小心地搀扶下“一个老人”,刹那间,她突然认出这是自己的丈夫。
      尼古拉斯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生活。虽然在他患病期间,对妻子尤其是孩子的思念,是支撑他得以生还的精神力量。但是当他终于能回家与他们整日厮磨,却如论如何都不能忍受安详与欢笑,他最后搬到疗养院去住,并提出离婚。
      这一段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一个人拥有的福分,近在咫尺却再也无福消受。简直比战争还要让人恐惧。他们最后没有离婚,但是尼古拉斯以一具活生生的行尸走肉过完了一生。活生生的,日复一日的深渊,太可怕了。
      
      爱情的力量真是有限的。它有足够耀眼的光芒,却往往不足以照亮一生,甚至不足以照亮某些角落。爱情的长短,或许是要和生命的长短做比较的,端看你活得比爱情长,或者比它短。即便是倾城之恋,也不过只够白范两个人“安稳地过上个十年八年”。王小波写了好几本革命时期的爱情,末了总不免唠里唠叨地说,这一切都是会过去的,护士小孙和地下室的小神经总难免要“谈到离婚”。关于完美爱情,金庸倒是做过一番描画,大意是说:两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相识,便结了婚,此后无论经历坎坷,或者清平无波,也都始终在一起,有如初见。这里头在意的不光是恒久性,还有洁净性。撞上这种大运的人,倒也不是没有。记得著名的连老师曾经在一篇专栏文字里说,这个他15岁就爱上的人,他们在一起生活了20年,感觉这长度也不过等同于20分钟。
  •     我是在书城里看到王安忆的那篇字知道这本书的.书城复刊后的第一期.因为这篇文章,我每期买书城,然后马上买来这本书.看前面不太好, 觉得是没有文采的字,看到后来觉得感觉不错.
      想这样一种人生,再也没有第二个有拥有.即使是平淡的毫无修饰的文字写来,也让人惊心的.
  •     在和平盛世里,女人的敏感和强悍大都投掷于家庭和事业。而有些女子追求刺激的勇气,实在是爱情和家庭所无法收纳的。没有这样的收纳秘方。所以,我不得不说,《北非丽影》这本传记的女主人公:苏姗•崔弗斯实在找对了路,选择“战争”作为自己命运的标签。
      
      假如没有战争,苏姗•崔弗斯小姐绝对会是一朵交际花。她出生在英国上流家庭,家教严谨,但父母不和。在王安忆撰写的本书序言中,颇有见地的分析出崔弗斯家族血统中暗涌的激情血脉。苏姗有着湛蓝色的眼睛,开阔的容貌,却像个男孩子一样玩耍,日后让她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驾车技术也是她父亲启蒙、手把手教会的。终其一生,她都想赢得父亲的欣赏,这也许是那骇人的激情的一种根源。
      
      经历过一战的父亲思念欧洲,他们全家便迁往嘎纳城。当父亲把野心初萌的她送到佛罗伦萨进修(为的是成为淑女)时,她终于体会到:自己的美会招来多少男人的觊觎。当一个旅店经理用一瓶香槟酒轻易骗取了她的贞操(当然,她也没有拒绝)之后,苏姗的青春随之得以在法国、意大利、瑞典肆意展开,晚会、滑雪、网球、跳舞。她毫不避讳对邪恶的向往,飞蛾扑火一般,决定未来的人生要在“在一个女人是次等公民的世界,跟随嘎纳城有钱女人的脚步,把自己的美貌运用到最大的极致”。她当下就知道“这是一条自我毁灭的路”。
      就这样,她度过了自己2字头的年龄。没有找到嫁人的可能性。在将近30岁的时候,二战打响了。她非但没有自我毁灭,反而在战火中涅槃了。
      
      她向往战场,因为她深爱法国;更因为她的激情和落寞始终无处搁置。她像个目标明确的应聘者,瞄准了战地司机这个职位;如果当时可以允许女兵上一线,她必定会冲的。为此,她必须先拿到护士的上岗证,并忍受在斯堪的纳维亚枯燥的后方生活。她最终能成为自由法国外籍兵团唯一的女性,完全是凭借她的勇气——这是个褒义词,如果再客观一点——靠的是寻求刺激的血气,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是她抢夺来的,主动揽的,仿佛不知道那可能是死亡约会似的。
      
      苏姗很坦诚,在整场战役中,她没有对世界格局作哪怕一点正式的评判,她敬佩敌方、更忠诚于法国军团,因为她明确的知道,自己对于战争的激情是因为那满足了冒险和刺激;对军团的热衷是因为生死相依;而敌人,也是人。
      
      我很喜欢看她回忆录中的细节。诸如那个满身挂满锅子盘子的土著厨子;或是法国将军对怯怯说着“我们奉命坚守到一点半”的德国士兵说,“好吧,那我们两点再来”;以及军团里每个老牌士兵都会养的狗。战争在她的眼里,是残酷并行于风趣;枯燥并行于期待,她是那么喜欢打仗的女人,你真的得承认——穿越德军封锁线的时候,风吹草动就能让她“肾上腺素高涨”。哪怕,也会偶尔吓得两腿发抖。
      
      假使我们将“冒险”和“爱情”并列比较,也会发现苏姗小姐对前者更为主动进取,此乃天性;而对后者,她怀抱着的期待无非和普通女子一样,想要被人认真地求婚,白头到老,在很多时候,她甚至只是一个被追求者。在她的军旅生涯中,她所找到的真爱男人,也是采取相当主动的姿态才能赢得她的。我们在字里行间发现,她其实是个慢热的女子,激情过后,她会在无数次远远的、默默的观望中,窥见爱人在战场、在决策、在慰问伤兵时的专注,她说,那就是吸引人的。我隐隐地猜想,若没有这场大战,她不仅遇不到他,他甚至也难以逼发出自身如许多的魅力。但她得到的那份爱情甚至比战争本身更具杀伤力。改写了苏姗下半生的个性。
      
      人在困境中逼迫自己的生存能力,乃至爱的能力。苏姗和柯尼克将军有过舒缓的熟悉期,在她罹患肝炎的时候又经历了司空见惯的、以巧克力和鲜花为先锋的追求仪式,当他严厉禁止她在外人面前泄漏他们之间的恋情时,她接受了,这就埋下了日后注定要分离的种子。也注定她失去此爱之后再无勇气追逐爱情。
      
      他们在贝鲁特甚至布置了一个像样的家,镶着贝壳的五斗橱、印有鲜艳花苞的床罩,她不再是他的司机,而是他生活的伴侣。但即便是这一段日子里,每当有别人来这里开会、赴宴,她还是需要躲藏起来,和其他的司机一起用餐。这一切她都不曾抱怨过什么。在这段最美好的回忆中,她不自觉地暴露出自己甘愿牺牲的秉性。为了爱,或是为了让激情延续。我私下以为,她打包离开这个三个月的小窝、随着将军奔赴北非战场的那个瞬间,是她人生里最悲壮的时刻,在迫近的命运前,毅然地明白——自己将告别最好的时光,也毅然地一去不回头。
      
      但苏姗人生的高潮显然是在北非战场。在哈肯井。读到沙漠之战那艰辛的环境,人如何和沙子、蚊虫和枯燥作战,我真的为她的坚忍力感到诧异。此刻,柯尼克将军已经无法和她在一起了。偌大的沙漠,她写道,他就在几尺之外,却长久地不得见;而也在几尺之外,敌人和自己一起安眠,天亮了就互相厮杀。发生在沙漠里有两场战争,一场是无性别的,求生抵死的;另一场是男女之间的,生也好死也好,未来都是渺茫的。
      
      哈肯井坚守战耗费了十五天十四夜,令隆美儿都不得不服,称之为他在北非遇到的最辛苦的硬仗。而她需要在最后一天里,把埋在沙里的车子开出来,在夜里跟随爱人、亦是将军的指挥,首当其冲,冲破雷区和敌阵,搏一条生路。车里还有一个男人,是白俄王子,自由法国外籍军团里的主心骨,也是她昔日的恋人。载着两个爱过的男人,将手锁在方向盘上突破整整四个小时,用“枪林弹雨”来形容似乎都不够,甚至有子弹从她和他们之间穿过,打穿了座椅。就这样活下来。但活下来之后,一切急转而下。有时你不得不叹,人生最高潮的刺激之后,便只剩下喟叹。似乎没有谁能享受激情的无限量供应。
      
      自由法国外籍军团因哈肯井一战而荣耀一时,柯尼克将军也得以晋升,部队马不停蹄开赴亚历山大。白俄王子死了。柯尼克夫人却来了。风言风语终于到了尽头,苏姗被将军抽离岗位,两人即将分道扬镳。此时,她可以对新来接替她的司机暴怒,对自己却想要自杀。
      
      这个女人随后的日子是在孤独中度过的。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曾想要离开战场。二战结束后,她感到和平的法国不能带给她安慰,只有空虚。所以又不顾一切地含糊了性别,再以外籍军士的身份前往越南。在中南半岛,她再次遇到了追求者,并在怀孕后成婚。那时候她别无索求,有一个男人愿意娶她,似乎便足够了。
      
      在二十多年的婚姻里,她不再迫切于激情,似乎一切都黯淡了、平缓了。丈夫甚至提出过离婚。我不晓得怎样去形容我作为读者的伤感——在她平淡的口述式的文字里,我似乎找不到那个十九岁时甘愿奔向邪恶的虚荣女子了。她已将本该发挥至极致的美貌挥霍殆尽,深爱的男人和她的朝夕相处大概总共都不过几个月吧。他给的爱顶多是入军籍时的便利、私下给她提供的酒店住处、以及、永远的遥远。
      
      战争结束后,她的生活变得令人惊异的平淡无奇。被数次授予勋章,而那就像是揭开伤疤,让曾经深爱过的男人——将军——国防部长走到自己面前,佩上勋章,目光难耐地纠结一秒,便从此人海茫茫再无相遇时机。到了她八十岁的时候,又被授予“军团之光”勋章,这是外籍军团军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的荣誉,而这次颁奖以及纪念活动中,她孤独地坐在轮椅上,墙上挂着昔日伙伴、昔日恋人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自己的影子在将军的照片里充当背景,模模糊糊,除己之外无人能认得。人生一世能有的悲喜感慨大抵不过是那么一瞬间。
      
       而在这个故事里,我最感难忘的是苏姗在战火废墟中,迫切地想要一只骨瓷鸡蛋杯、或是一台缝纫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