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些人1·刘邦卷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墨香满楼  页数:238  字数:2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过去,它像一座厚厚的坐基一样承载着我们的今天以及未来,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任何人类的活动,都在历史中记载。但是可悲的是现在的不少人对历史知识的缺乏到了令人可笑的地步,年轻人中能把周朝到清朝的顺序排清的人不是太多,如果谈到一个朝代具体的事情,能插上嘴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又不得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认为历史是死的,是过去的事情,事实上了解历史的人恰恰不是这么认为的,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但它却不是一潭死水,那些过去的事情和过去的人都在历史的石头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记号,而这些记号更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决定,他们的功过成败至今依然在上演。社会在进步,但人的本性发展得却很慢,那些历史上的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那些历史上的教训依然值得我们去回避。这是不该出现漠视历史的原因。但是人们不了解历史,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群众,大部分人都出了问题那肯定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史学家出了问题,他们记载历史的手法过于老套,我们的文化发展了,从古文发展成了白话文,而大段大段的古文记载着实没有多少群众看得明白,这也是人们愿意看电视了解历史而不愿意看书的原因之一,而历史剧往往不够准确。现代的历史学家更喜欢用“非常”具有学术味道的语言来记载或者“翻译”之前的历史,他们从不考虑读者能否真正读懂这些学术语言背后的故事,那么有没有一种全新的写法既能让读者了解那段历史而又不觉得枯燥无味呢?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答案,历史是可以写得很精彩的。80后的作者,用80后的眼光和语言写出了适合大多数读者阅读的历史,这是第一本用白话文演绎汉朝的历史著作,其中幽默的语言和现代的笔法让我感觉原来历史可以和我们如此的接近。

内容概要

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撼和撰史者的悲哀!    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汉朝这些人》一书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用幽默的语言演绎汉朝历史,调侃的风格解析汉朝史实,希望能“深入浅出”地将这段历史讲述给大家。    何谓刘邦,何谓项羽,如果项羽不是个英雄,他就会当上皇帝;如果刘邦没当上皇帝,他就会继续当他的流氓;如果流氓没遇到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一批猛人,《汉朝这些人》就不会这么带劲——原来,历史小说也可以写得这么好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浪荡少年  出生  几个重要的朋友第二章  终于有点儿正事干了  亭长之职  终于娶上了媳妇第三章  奄奄一息的帝国  秦末纪事  嬴政死了  致命诱惑第四章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  6个月的富贵梦第五章  大家都来造反吧  把造反进行到底  名门之后:项梁、项羽  刘邦也造反第六章  帝国反击战  章邯VS项梁(一)  章邯VS项梁(二)  宋义挂帅  兵分两路第七章  大决战  决战前的序幕  巨鹿:一切都在这儿解决吧!  鼓起勇气前进吧,士兵!第八章  秦帝国灭亡  刘邦西进  大秦之死第九章  无冕皇帝项羽  刘邦在关中  坑杀事件  就请吃顿饭而已  火烧咸阳  项羽大封天下第十章  争霸前的准备  想跑的都跑吧  韩信  再一次进军关中  最先扯起反楚的大旗  陈平第十一章  楚汉争霸  第一架:彭城会战  韩信平中原  离间  成皋争夺战  广武山下的对峙  韩信突然成了第三者  刘邦的最后总动员  项羽的末路:垓下会战  古典理想主义的失败第十二章  建国  封赏  做皇帝还是蛮威风的  刘邦的面子工程第十三章  诛杀异性诸侯王  韩信之死  彭越之死  英布之死  同性诸侯王第十四章  征伐匈奴  匈奴  白登之围第十五章  刘邦最后的那些日子  废立太子的争斗  英雄的归宿

章节摘录

第一章、浪荡少年出生一切故事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遥远的公元前,回到这个故事的起点,回到开创这个故事的那个人:刘邦吧!时间:公元前256年的某一天;地点:秦泗水郡沛县(今天的江苏省沛县)。有那么一户叫刘太公的人家生了个男婴,不错,这个男婴就是刘邦。不过,此时他还只叫刘季。在《史记》或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刘邦名“邦”的记载,我们分析可知,刘邦当时应该是认为刘季这个名字不够气派,所以才将其名改为“邦”。“邦”是“国”的意思,多气派。但这个名字究竟是在当汉王的时候起的还是即帝位以后起的,就无法考证了。通过这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父母给的名字并不重要,自己起的名字才重要。如果他继续叫刘季,充其量这一生也就是“四把手”,做不了一把手,而“邦”这个字,有“国家”的意思,或许名字和他一生的成就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许就是大多名人都改名字的原因吧。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古人人物传记的通病,每个大人物出生时总是要和其他人要不一样!这位后来的刘老大也是如此。据传说,其实也就是据他父亲刘太公说,刘邦是他娘一次在沼泽边上睡觉时和一条蛟龙所生!这可不得了,刘邦直接从人子奔到了神子,那地位上升了可不是一两个级别!神的儿子做皇帝当然是理所当然了!估摸着这位刘老太爷写过什么类似《我的伟大儿子》之类的回忆录。就算没写过,肯定也说过,而且是逢人就吹、遇人就侃当年我儿子出生时如何如何,最后,不管是出于什么政治因素,反正在高层的默许之下,进入了官方史料,之后又进入了《史记》之中,一直流传到后世,流传到现在。《史记》是这么记载的,我们转载如下,供各位看官欣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段记载有拍马溜须的嫌疑,在后面的书里会详解介绍司马迁写史记时候的历史背景。理解那段背景,就不难理解如此“野史”能进入《史记》的原因了。好了,书归正传。不管史书上怎样描述,刘邦就这样出世了!童年时期的刘邦是在比较悠闲的时光中度过的,而且一直持续到35时他当上了一个所谓的基层小官——泗水亭长。在这整整35年中,他的老小地位帮助了他。在农家,老大、老二之类都是要陪老爹下田工作的,而且平常家里杂活之类的,也轮不到家里的老小刘邦。然后再让我们打开地图,找找江苏这块地方就会发现,沛县这个地方一向是土壤肥沃,气候也不错,并且“沛”是水源充沛的意思,从这个地方的名字就看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在封建社会,有水的地方就能盛产粮食。所以,这个地方的一个家庭养一个闲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刘邦就是他们家的闲人,并且一闲就是35年。在那个年代,35岁算是超大龄青年了,像这样一个既没有老婆,也没有工作的“啃老族”,很难想象出他将来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不敢想他能开创一个朝代,成为开国皇帝。而正是这样一个无所事事长达35年之久的大龄青年加“社会混混”最终让大家眼前一亮、万人景仰。所以“3岁看老”那句话是没有多少事实依据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刘老大的长相。因为这一点也很重要。要不怎么后来吕雉的老爸一眼就相中了他!不过这一点也与我们上面所说刘邦的家庭条件有关。一个整天在田地里干活,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怎么看都不会很上镜!如果刘邦长得胸部挺直(斗胸)、背脊硬朗(龟背)、手脚长而有力(龙股),肯定不会被有钱人吕公给看上眼!正因为他长的很帅,所以招人待见,少年时代是否有女人缘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当时的封建规矩,不太容易出绯闻,即使有之实,也不会让其广泛流传,但后来,他的女人缘非比寻常,并且还借助女人帮他完成了很多自己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先看刘邦的少年时代。刘邦出生的时候,和现在很多的80后年轻人一样,放荡不羁,没有工作,喊着“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的”伟大口号结交各路“混混”。刘邦整天的不劳动,四处晃荡,被家里邻居批评为好吃懒做的“浪荡儿”。而正是这段“浪荡儿”的经历让他皮肤保养的不错,高大的个子再加上一些相书上所谓的异相,令他相貌堂堂,从而在长相上没有输给那些县城人。这段经历也让他有大把的时间和闲钱去结交朋友,慢慢地跟着刘邦旁边起哄的喽啰开始多了。而他本人在个性上也比较豁达、大方,就连白道上也认识了不少人。这样刘邦的知名度在沛县慢慢地打开了,整个县城刘邦还是有些面子的。哪位小弟有什么疑难杂症,喊声刘老大,还是比较管用的。于是,人脉关系越拓越广,许多后来帮他打天下的功臣都是在这段期间认识的。所以不要看不起那些天天在社会混的人,或许他们更容易结交到达官贵人,或许他们就是潜在的达官贵人。交朋友这东西,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一个字“混”,多和别人待在一起,什么感情都建立了。而这恰恰是现代人最缺少的。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看看刘邦是怎么混的。几个重要的朋友此时的刘邦虽然在沛县还不是什么“教父”“大腕儿”之类的人,但当时他的几个支持者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他以后的道路。我们现在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似乎刘邦并不只是简单的混混,他到底有没有想过在那个时候积攒点儿人脉为以后自己做事情作准备谁也不知道,但是他肯定没想到这些人以后帮他打下了江山。卢绾,根据史料记载他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两家住在一个村子里,而且大人的关系也挺好。(“缘分哪缘分”,估计他们当时也发出过如此的感概!)所以俩小孩没事就一块玩,从小情同手足,感情极好!卢绾从小个性就比较温和,老实本分,而刘邦却正好相反,处处喜欢做老大。于是,卢绾就成为刘邦收的第一个小弟,跟着刘老大一起砍人打架、摇旗呐喊,小弟当的是忠心耿耿。日后,卢绾表现平平,虽然没立过什么大功劳,但刘邦仍提拔他为长安侯,后来更晋封为燕王,也是刘邦时代最后一个异姓王(其他异姓王都被刘邦先后给“收拾”了)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第4节:第一章、浪荡少年(2)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萧何更和刘邦是同一个乡的。萧何读过不少书,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本科毕业吧。当时的“本科”毕业还是很吃香的,找工作肯定不会成问题,因为多数人都像刘邦一样认识不了几个大字。他在沛县当了个主吏掾,相当于现在管理人事和档案文书的官员。职务不高,权利却不小。曹参是沛县的狱掾,也就是现在的公安局长,专门打击本县的犯罪活动。这俩人,一个负责白道,一个监管黑道,虽然俩人官不大,但却是县城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萧何个性温和又具有宽容心,工作谨慎认真。虽然只是个文吏,但却颇有战略和投资眼光。由于他负责的是人事方面,因此对本县的各种“人才”还是比较了解的。尤其对刘邦是一见如故,觉得这才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吧,从此对他是死心塌地。以当时萧何的地位和刘邦的地位,应该刘邦跟着萧何混才对,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可见刘邦混得能耐。而刘邦由于平时的所作所为,难免会得罪人,因此经常有人上访或是写检举信之类。不过在萧何暗地里的帮助下,这些灰色的材料全都被冷冻起来了。曹参则生性豪迈,由于工作性质问题,他经常是和黑道打交道,根据《汉书》对他的记载,说他在硬碰硬上很是有一套,对付小混混很有一套。而刘邦常年在“江湖闯荡”,又拉帮结伙,还骗吃骗喝,少不了经常被曹参请过去“喝咖啡”。经过几次相处,曹参对刘邦慷慨好施,对待朋友一视同仁,善恶兼收、没有偏见的个性,比较钦佩。俩人没事就喝酒聊天打屁,惺惺相惜,因此就交情颇深,义气相投。樊哙,史书上说他是一屠狗夫,也就是一杀狗的!这位刘邦后来手下的头号猛将,据说长得是虎背熊腰,力大无比(杀狗的就得长成这样,一小白脸怎么能镇得住场面),因此在沛县被称为是打架的绝顶高手,刘邦去哪跟人火拼都会带着他,而且每次都是无往不利。这位猛将兄的性格到是跟他的长相不大一样,为人忠诚老实,沉默寡言,但很讲义气,要不怎么入得了刘邦的法眼。生性豪爽的刘邦经常带人去照顾他的狗肉生意,而从来不收取任何回扣,樊哙很是敬重刘邦的为人,尊他为大哥,甘愿做一个能打的小弟。经樊哙介绍,刘邦认识了周勃。这个周勃个性深沉厚重,不喜欢说话谈笑,所以朋友很少,很多人对他是“敬而远之”。但刘邦天生的领袖魅力和极强的外交艺术硬是突破了这位的防线,获得了周勃的忠心。县府马夫夏侯婴,也就是一给县政府养马喂马的。他出身也不高,为人却比较干练机敏,满脑子鬼主意,擅长交际,是刘邦目前这个小团体主义的狗头军师,刘邦对他是言听计从,使这位马夫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使命感。因此,没事就跑到刘邦那一起喝酒鬼混,顺便替刘邦出出主意。这些名字,我想懂点历史的都不会陌生。这些后来都成为大汉王朝的骨干分子,而刘邦在这时候就结交到这些人,并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随自己,不能不说,刘邦真的很会识人、用人,让我们不能不对他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汉朝这些人》是历史白话文普及的一篇佳作,感觉这本书又成了我对白话历史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原来不仅明朝的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汉朝的历史也可以写得毫不逊色,谁是英雄,谁是草莽,汉朝人物的磅礴与大气尽在书中展现。——文学硕士张雪蓉如果项羽不是个英雄,他就会当上皇帝;如果刘邦没当上皇帝,他就会继续当他的流氓;如果流氓没遇到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一批猛人。《汉朝这些人》就不会这么带劲——原来,历史小说也可以写得这么好看!——著名畅销书作者郭珂文章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小说方式为我们讲述了2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发现作者很注重从人的深层心理来分析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人物的性格描写也很有意思。作者以现代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去无限地接近古人,想给人们展示一个很现实的历史。普及汉朝历史的话,此为首选之读物!——首师大历史系研究生赵树龙

编辑推荐

历史原来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更精彩新浪网首页连载推荐。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汉朝这些人1:刘邦卷》2008年史书卖场将爆出最大亮点,墨香满楼PK当年明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朝这些人1·刘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史实,生动形象,记忆深刻,比小时侯学历史有趣多了
  •   喜欢看类似这样的历史第一是明朝那些事她是第二
  •   用这样的方式了解历史,不觉得历史枯燥了!
  •   对历史的解读有独到的见解。建议当当网预告新书出售的时间,以便即使阅读为快。
  •   看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   很好,准备入整套
  •   第一次在当当网购书就令我很满意,唯一的不足就是快递有点慢~~
  •   喜欢该书,因为距讲述噶时候比较白话,使人读起来容易懂,而且比较生动。没有以前好像历史书的沉闷。
  •   就当作了解那段历史的参考读物了
  •   现在80后的人越来越重要了,希望我们80后继续努力,承担起这个社会的责任。
  •   最欣赏的文字就是写项羽的那一段:献给中国最后一个士我想,刘邦最后胜利偶然因素很多,必然因素是当时实在是没有一个比他更加合适的人选我非常不喜欢张良的习惯和处世方法很多书拿张良作楷模,我的天,都学他,就一句真话都不要讲了最后他不是归因,其实是怕死,不得不走咳
  •   以现代的口吻解读历史,虽然有点戏谑,但是至少可以引导时下的人去了解历史(野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12岁的儿子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写的精彩
  •   写的太简单的,没意思。
  •   和《流血的仕途》比,文史哲融通的功底稍逊。和《明朝那些事儿》比,幽默和文字速度感不足
  •   模仿
  •   随便翻翻就是了
  •   说句实在话,比较失败的书籍封面号称跟当年明月PK,可惜水平实在有限感觉作者夹杂了很多个人观点在里面,没有能写得如《明朝的那些事儿》这么生动和客观。而且文笔太差了,一个可能不是很形象的比喻墨香满楼(小学生)PK当年明月(大学生)
  •   书的印刷装订都还不错,制作也较精美,可是作者的写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还说什么PK当年明月,纯粹是用借当年明月的名气装裱自己,我觉得他只配给当年明月提鞋,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差距主要如下:1、语言功底差劲,太平实,没有出彩的地方,感觉就像直接翻译的史料。2、缺少当年明月的逻辑推理和精彩论证。3、缺乏当年明月那种有深度和与现实相结合的幽默。不过,可以当作对史料的直接翻译来读,至少不像古文那么生涩。
  •   真的很垃圾,没有任何余地的垃圾,内容很空洞,模仿的很拙劣,跟明朝那些事差太多了,而且字体很大,空白页很多,书很薄,很骗人,千万不要买。
  •   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人,书写得怎样,所以就订了来看看这些那些、这朝那朝的所谓畅销书是怎样写的,阅后无语,历史和历史人物都给这些纯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所谓八零后之人毁了,胡编乱造、乱说一气,牵强附会,看不到一点严谨的写作态度,这算什么历史书啊?功利文化已毒害了年轻一代,不值得推荐。
  •   有点失望,跟《明朝那些事儿》比相差太远,废话太多,画虎不成反类犬~~~~~~~~
  •   总的来说还不错,就是感觉细节不够细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