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3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沈婷  页数:181  字数:1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其中,笔,即毛笔,是我国独特的书写、绘画工具。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书法、绘画是离不开毛笔的,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基本工具之一,与其他传统的文房用具一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来受到书画家的喜爱。  笔与文字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就用“小锥、尖锐的骨器”等刻写文字。著名的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就有二三十个用这种硬笔刻写的汉字符号。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用的也是此类硬笔。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聿”、“不律”、“弗”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统一称做“笔”(笔)。  毛笔出现的历史也相当悠久,相传是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支毛笔,从而使毛笔正式形成。而根据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出土的毛笔实物,可以断定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毛笔。甚至根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可以推测出仰韶文化时期即已出现了原始毛笔的雏形。在这一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彩陶器物,其花纹图案呈现出明显的用毛笔描摹过的痕迹。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随着书法、绘画的发展,出现了名目繁多、种类不一的各种毛笔。到了魏晋时期,毛笔已经比较考究,出现了专业的制笔高手。三国魏韦诞的《笔经》一书,就对当时的制笔方法作出了相当详细的总结。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著称于世。  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陈氏”、“诸葛氏”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诸葛氏所创“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被称为“海内第一”。宋代除了宣州诸葛氏之外,歙州的吕道人、黟州的吕大渊、新安的汪伯立等制笔工匠都名冠一时。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此时,以羊毫笔最享盛名,为士林所爱,并得到朝廷的赞赏。这时候的湖笔与宣笔已同享盛名,乃至超过了宣笔,而成为全国毛笔的代表,誉满海内外。现在,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产的湖笔仍最为著名,其余尚有宣州、歙州、新安、黟州(均在今安徽省)和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等地,均为知名的制笔中心。  毛笔由笔管和笔头组成。笔管以竹、木、瓷、牙、漆、珐琅、玳瑁、玉等材料制成,以竹管最多。笔管的形状多为圆柱形,亦有菱形、锥形等,并且多有图案装饰。笔头多用兽毛、家禽毛甚至人发等制成,以狼(黄鼠狼)毫、羊毫或兼毫(狼毫和羊毫的结合)最多。由于毛笔是由动物纤维制成,难以长久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除少数发掘品外,能见到的明清毛笔,已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虽然自五四运动之后,毛笔已经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仍然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毛笔为楔子,我们可以品味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绘画艺术,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毛笔发展的历程,也促使我们去认识包含有各种典故和传说的深厚的中华文化。而毛笔本身,更以它完美的制作和精致的材料带给我们艺术欣赏上美轮美奂的享受。对毛笔的了解,不仅是实用技能的一部分,更是了解华夏文化的一扇窗口,带着我们漫游五千年的历史,也带着我们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内容概要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中国独有的品类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书法、绘画是离不开毛笔的,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定、绘画创作的基本工具之一,与其他传统的文房用具一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来受到书画家的喜爱。    一套详细讲述笔墨纸砚起源、发展、流派、制作、使用、收藏的图书。    专家执笔,文字简炼,条理明晰,内容充实。使用和收藏鉴赏之启蒙,文化和艺术工艺之传承。

作者简介

沈婷,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后又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对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用力甚深,颇具造诣,喜诗词,擅书法,深悉各种毛笔之特性。对于毛笔的历史、发展、收藏和鉴赏等各方面研究有年,确有独到心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毛笔的历史 第一节 溯源——远古笔祖 第二节 发展——宣笔显风流 第三节 繁盛——湖笔走天下 第四节 瞻望——余韵悠长,老树新芽第二章 毛笔的传奇 第一节 说笔 第二节 关于笔的民间传说和典故 第三节 历代名人与笔 第四节 制笔巧匠的故事第三章 毛笔的鉴赏 第一节 毛笔的种类 第二节 毛笔的制作 第三节 毛笔的选择、使用与保养 第四节 各地名笔 第五节 鉴赏秘要第四章 诗文中的毛笔 第一节 颂笔之诗 第二节 颂笔之文附录 与笔有关的其他文房用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毛笔的历史  第一节 溯源——远古笔祖  毛笔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工具,在古代,它不仅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是表现中国书法、绘画韵致不可替代的工具。毛笔的起源  中国毛笔历史悠久,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最初,小锥、尖锐的骨器是主要使用的书写工具。《物原》说:“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以漆书于方简。”说的是远古时人们是在木和骨上用刀刻划或用梃点漆在竹简上书写。“梃”这种工具在今天一些民间木匠的墨斗中还能看到,是用来画线和作记号的。后来又出现了“蝌蚪笔”。《篆文入门》中云:“古代以竹笔涂点,漆于竹简,竹滑漆,不能行画,辄成头粗尾细之状,其形像蝌蚪,故得此名,然至今已不可见。”“蝌蚪笔”可以说是毛笔的前身,在我国笔的发展历史中属于从原始硬笔到软笔的过渡类型。后来,聪明的中国人又将“蝌蚪笔”改进为一端有动物毛的毛笔。从出土文物看,在公元前l6~前11世纪的商代,已有用毛笔书写的痕迹。  关于毛笔的具体创造者,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记:“牛亨问日:‘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日:‘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但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证明了我国毛笔的使用要比秦代早得多。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中发现了毛笔,证明战国时便有了毛笔。更早的毛笔实物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它容易腐朽,没有被保存下来。  而更早的佐证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它们表面所绘的动物图案及几何纹饰明显地呈现出用毛笔描摹过的痕迹。这些彩绘的图案,笔触流利清晰,挥洒婉转自如,粗细轻重得体,美妙而匀称,不是竹子、木头或者是其他质地的材料所削制成的刻划工具可以做到的,而应该是富有弹性效果的毛制笔类所为。因此,学者推测,此时已出现原始毛笔的雏形。

编辑推荐

  笔、墨、纸、砚,于中国传统文人而言,可谓缺一不可。无论为官为民、地位高下、持何种思想、品德优劣,都操着这同样的一套书写工具。要在中国传统文人中间找到一条一致认同的共通性,着实不易,恐怕也只有这与之长相厮守的“文房四宝”堪任其职了。而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传统的笔墨纸砚还在使用,使我们得以熏陶于独特的艺术韵味之中。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取材和制作之精细讲究暂且不论,就其形制而言,在满足了各种实用要求后,早已由实用而艺术了。文人们案头品赏把玩,自可消解倦怠,使神气清爽。小指粗细的笔管、方寸大小的墨块、巴掌大小的砚台,都可以做各种装饰及精妙雕刻,纸的情况毫不逊色,有各种暗纹的精美的笺纸,规格种类繁多。由名人名家流传下来的笔墨纸砚更是备受青睐。长期浸渍于文化之中的结果,是使自身于文化艺术而言蔚然一宗。如今我们怀着敬畏之情,分四册——《笔》、《墨》、《纸》、《砚》,分别介绍这四位古老的文房使者,其发展渐进之种种委曲,于此或可知其一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上学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很细致的讲述过笔墨纸砚,所以这几本书其实还是很实用的,比较全面系统的讲了不少~值得一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