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清皇陵

出版时间:2008-03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宋晓明  页数:38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每个皇帝即位之后,就开始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为自己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陵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寝的规制因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各具特色。  君王的坟墓称“陵”,它首先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大宽阔,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主要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纷乱,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400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陵寝,是中国陵寝史第三个辉煌时期的典范。  清朝是封建王朝中的最后一个,从顺治元年(1644)始,到宣统三年(1911)终,长达268年。如果从努尔哈赤的天命元年(1616)算起,则长达296年。在这近300多年的历史中,共建有12座陵寝,每座陵寝都反应着当时国家的兴衰。可以说,这12座陵寝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的缩影。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  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统治中原,他们极力接受和学习汉文化,在陵寝建筑上基本继承了明代的形制,但同时又融入了一些满族入关前陵寝的建筑特色。可以说,清代的陵寝体现着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最高水准,既具有完美的视觉效果,将建筑群巧妙地组合与分割,创造出意象深远的空间环境气氛,又使之充满了人的理性尊严,予人以庄严肃穆、永恒、伟大、强烈的世态感染力。陵寝制度不仅反映出封建帝王的个人意志,也能折射出那个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更是当时国家和一个朝代荣辱兴衰的晴雨表。  清代的12座帝陵从大的方位上看,可分关内和关外两处,也可分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处。其中包括皇后陵7座,妃园寝10座。在陵区外围还建有王爷、公主、大臣等大量陪葬墓。这些皇家陵园,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陵寝的营建、帝后妃的葬礼中,我们也能够透视到当时的宫廷斗争、财政状况、宫闱秘事、典章制度、丧葬礼仪、建筑规制的一些侧面。因此,陵寝不仅是清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与其他制度和事物一样,清代的皇陵也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关外的永陵、福陵和昭陵属于开创时期,关内的孝陵、景陵、泰陵、裕陵和昌陵五陵属于成熟期,而慕陵、定陵、惠陵和崇陵四陵则属于没落时期。每座陵寝的规模大小、规制高低、质量优劣及文化特色等,都受到当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制约,也受皇帝本人的喜好及性格左右。因此,清朝的12座帝陵中没有任何两座陵寝是完全相同的,每座陵寝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体现着各自的特点。  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都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帝王们生前在自己的陵寝前建围墙,树界桩,开火道,悬禁牌,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故弄玄虚,堪舆家们的大肆渲染,更让皇家陵园罩上了神秘的光环和色彩。所以尽管清陵寝已开放多年,但仍然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  为了能满足广大历史爱好者对陵寝研究的期望,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这部《解密大清皇陵》。本书内容主要以正史观点为依据,同时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和消化,还特意在内容中添加了一些野史和传说,使读者在了解陵寝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文章的趣味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众多历史爱好者更多地了解清代的历史和清代的陵寝知识。

内容概要

看大清皇陵的建制风光,读大清帝陵的神秘辉煌。    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    在那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背后,让它带你去探索难解之谜……

书籍目录

前言一  清朝的第一陵—永陵 永陵的来历 永陵的规划 永陵具备哪些特色 永陵是否有地宫 永陵下马碑 形式独特的正红门 清陵中独有的神功盛德碑亭 永陵“之最”与“惟一” 省牲所与黑牛馆 景祖显祖为何迁出又迁回 肇祖的衣冠墓原来有无坟头 郡王与贝勒为何要葬于永陵 永陵神树传说 乾隆撰写《神树赋》 永陵总管的死因 永陵有哪些陪葬墓 沙俄侵略军在永陵里抢走了什么 现在东京陵还葬有哪些人二  清朝皇室命名的首座祖陵—福陵 福陵选址 福陵的营建 碑坊式的下马标志 福陵石像生 福陵一百零八蹬 福陵地宫 福陵中所葬人物 带有防御性的福陵 阿巴亥为何生葬 多尔衮生母是否葬于福陵 不知所终的继妃 努尔哈赤的第一位蒙古妻子葬于何处 陪葬福陵的勋臣 福陵的祭祀活动 福陵“八景”指什么三  满汉合壁的妙作——昭陵 昭陵风水的测定者是谁 皇太极如何选昭陵 昭陵草创于何时 昭陵是如何命名的 昭陵的华表柱与“望君出”、“盼君归” 扑朔迷离的昭陵石像生 昭陵的石柱门与石祭台 昭陵石牌坊是否修整过 阴森恐怖的月牙城 昭陵陵松 昭陵“蛇神庙”是谁修复的 昭陵的神碑幻影 灵芝草与龙袍的传说 昭西陵为何建于风水墙外 昭西陵曲折的建筑史 奇特的昭西陵规制 孝庄为何未葬入昭陵 宸妃之死对皇太极的打击 皇太极众妃子安葬何处 昭陵“十景”四  清东陵的最早建筑—孝陵五  创造盛世的皇帝长眠之处—景陵六  西陵中建筑最早的皇陵—泰陵七  典型大备、富丽堂皇的帝陵—裕陵八  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昌陵九  规模最小,风格最独特的清陵—慕陵十  揭开咸丰谜团的皇陵—定陵十一  清陵中规制最低的陵墓—惠陵十二  清朝最后一作陵墓—崇陵

章节摘录

  永陵的来历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陵,是努尔哈赤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陵墓,位居清朝诸陵之首,也可谓清朝第一陵。  早在公元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便开始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约5公里的桥山山麓择定了濒临苏子河、遥望烟筒山的一片平阳之地,在此处动工为其祖辈修建陵墓。当时,永陵只埋葬了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的遗体和六世祖猛特穆的衣冠,名字也不叫永陵,而叫兴京陵。以“兴京”二字为陵墓命名,主要是寄托着祈佑满族兴旺强盛的意思。  直到公元1648年(顺治五年),清王室人关,定鼎中原,当时的顺治帝才将猛特穆等4人尊为开创帝业的“肇兴四祖”,正式追谥猛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将桥山封号为启运山;公元1658年(顺治十五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遗骨才被从辽阳迁来归葬;公元1659年(顺治十六年),正式将兴京陵更名为“永陵”。  永陵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组成,占地约1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既有满族风格,又明显带有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也因其位于所谓的“龙兴之地”,所以一直深受清王室重视。据史书记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历代皇帝都曾多次东巡前来专行祭谒之仪。为了保护肇祖衣冠所在地的皇权威严,清王室不仅对永陵屡加更修,还一再扩占陵外土地,并在陵园前、后、左、右各建堆房8座,由八旗兵丁常年驻守,实在显赫得很。  ……

编辑推荐

  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都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帝王们生前在自己的陵寝前建围墙,树界桩,开火道,悬禁牌,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故弄玄虚,堪舆家们的大肆渲染,更让皇家陵园罩上了神秘的光环和色彩。所以尽管清陵寝已开放多年,但仍然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 为了能满足广大历史爱好者对陵寝研究的期望,编者们编写了这部《解密大清皇陵》。本书内容主要以正史观点为依据,同时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和消化,还特意在内容中添加了一些野史和传说,使读者在了解陵寝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文章的趣味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众多历史爱好者更多地了解清代的历史和清代的陵寝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密大清皇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最神秘的王朝非清朝莫属。
  •   了解历史,读史明鉴
  •   什么书,都是些网上抄来的,没意义
  •   书的内容浅显易懂,通过该书可以对大清帝国有整体的了解。还不错。图片方面:图片信息较少,与当页内容匹配方面有待完善。
  •   不好,感觉看不懂
  •   说是解密,绝大部分都是说的同一句话,那就是"这个至今仍然是个迷,无法考证".改成介绍大清皇陵,还是不错的,有文有图的.
  •   内容过于简单,一看就感觉是从别的N本书截出来的,看看图还可以
  •   正文很一般写的不深奥图片也有很多错误的注解感觉很不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