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30年旅游杂记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白文明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一名工艺美术工作者,从事纺织品印花图案设计30年。走遍大江南北。我酷爱旅游,离休后20年,纵横神州大地:北起阴山大漠,南达“天涯海角”,东涉普陀、嵊泗,西及世界屋脊,遍游祖国名山胜境。在此期间,通过考察记录,模写拍摄,先后编绘了十几册有关古建筑和旅游摄影方面的书稿,如《彩色摄影与美术设计》、《中国古建筑美术博览》、《中国古建筑艺术》、《神州揽胜——12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指南》、《人生第二旅程》和《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图集》等,分别由国家和地方几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没有读万卷书,而孑身一人三十年间四度环游中国,又随团出国旅游到过亚、非、欧17个国家,行程何止几万里?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诗云:“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可以说无远弗届,世界也显得越来越小而越加精彩。“天地有大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无偿地为我们去享用,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等着我们去发现。先哲亚圣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成,乐莫大焉”。前些年一首流行歌中唱道:“何不潇洒走一回”?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社会和谐安定,这给旅游者提拱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当然,“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我的旅游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过挫折和劫难:病倒在逆旅,露宿于荒郊,几次失盗被洗劫一空。但比起社会各界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略以自慰的成就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如果没有遇到挫折是不幸的”。挫折是给肌体注入了“抗体”,增强了免疫力,锻炼了身心。我是一个旅游受益者,今年已82岁,女儿们都劝我,这么大年纪还走啥?在家颐养天年吧。我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江山是无限的;祖国的河山是一部永远看不完的大画,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以有限的生命,去遨游无限江山而乐此不疲,这是何等的豪迈?我接触过的多家媒体都鼓励我写一写这些年旅游活动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我从庞杂的“豆腐账”中梳理出65篇文稿。须申明:文学写作不是我的强项,以往虽然也出了几本书,那仅是一些“述而不作”的资料堆砌。况且我在旅途中也未发生过紧张刺激的惊险事故,更不屑于去编造遇到狼或跌入深谷而大难不死等虚构的情节去哗众取宠,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将我认为值得向同道或同龄人交流的内容作个汇报。所以捧出的既不是鲜花也不是美酒,而是没有“包装”,没有“添加剂”的一杯不凉不热的白开水。拙稿如有幸得以发表,扩展它的交流面,当然是笔者所奢求的;如果没有这种机会,笔者也并不沮丧。当我走不动或躺在病榻上,回首往事,自我欣赏,品味人生,也会从中获得一丝慰藉……

内容概要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笔者虽已年逾八旬,精力和体力并未衰竭,“天道酬勤”,在向生命极限挑战的道路上,不想就此停止前进的步伐。“踏遍青山人未老”。在有生之年,仍想完成两个选题:将我国可供游览的自然景观,按自然地理地貌框架,整理出一部景物较齐全的摄影画册,暂定名为《中国自然风景大观》;再就是根据多家媒体对作者鼓励性的称谓“当代徐霞客”,作者不惴冒昧,也就此写出了约60万字的游记,不过这仅是一部冗长芜杂的草稿,本书就是从中摘录出的65篇短文。名之为《耄耋老人三十年旅游杂记》。

作者简介

白文明,笔名耕云,1927年生,男,汉族,辽宁省阜新市人。建国初期从事土木建筑设计,上世纪50年代转做纺织品染织图案设计,长期供职于辽宁省丝绸公司,任工艺美术师、副处级调研员。60年代创作民族风格印花丝绸,首开对外出口。擅长水彩画和摄影。出版过多幅年画。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
  1987年离休。离休后致力于古建筑的考察与著述:遍游祖国名山大川,著有多部古建筑艺术和旅游等方面的书籍。虽已年逾耄耋,仍可在祖国奇山异水和人文胜迹的风景线上看到“矫健”的身影……

书籍目录

前言1.引子2.京华城阙3.万里长城和幽燕雄关4.赵州石桥5.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6.大同云岗石窟和石窟寺7.五台山和恒山8.由应县木塔说起9.广武城·雁门关10.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11.晋城绝粮12.平顺访古13.鹳雀楼14.池神庙真“神”了15.青域巡礼16.包头的喇嘛庙17.克什克腾18.呼伦贝尔草原19.巍巍长白山20.长白山原始森林探秘21.从镜泊湖到扎龙鹤乡22.话说园林23.苏州园林24.江南水乡25.杭州西湖26.嵊泗列岛27.绍兴古今28.徽派民居·徽派砖雕29.黄山·九华山30。庐山上下31.三清山·龙虎山32.福建沿海点滴33.南靖土楼和满堂大围34.宝岛台湾35.济南和泰山36.勇闯“非典”37.微山湖上静悄悄38.古都安阳39.开封罹难40.武当山·九宫山41.再访五祖寺42.永州失盗43.广西好风光44.贵州寻胜45.迷途石宝山46.玉龙雪山·香格里拉47.折戟江孜48.二度进藏49.西岭雪山和贡嘎山50.西安碑林51.华山·骊山52.西行陇上53.宁夏纪行54.青海长云55.天山天池56.库车大峡谷 57.美丽的喀纳斯58.樱花国度59.泰国佛都60.旅欧日记61.金字塔·尼罗河62.再来罗马游庞贝63.希腊雅典64.去柬埔寨,游吴哥古迹65.圣彼得堡纪游

章节摘录

插图:1.引子早晨的西湖是迷人的,特别是金秋,早晨五六点钟,东方天际碧空如洗,下弦残月如钩,湖面薄薄的一层晨雾,迷蒙中含着寂静,宛如“云鬓半偏新睡觉”的美人。西泠桥边偶尔有几个行人走过,除了早起晨练的老人,就是挑着新采摘蔬藕的农夫,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哼着低沉的号子赶向早市。西湖里尚残的荷叶,盛载着朝露随风摇曳。有节奏的蛙声,唱出“十里山泉”。岸边烟柳丛中,不时露出几幢别墅的白墙红顶。谁起来这么早?一艘小艇划过水面,使投映在湖心宝石山的塔影微微地晃动,产生如梦似幻的感觉,此时的葛岭如披上金妆。阳台满足了看日出的游人,我将此时的光影效果定做主调,由天空开始湿纸,蘸色、组织笔触,点染皴擦,一幅水彩写生,初露端倪……此时岸边的游人多了起来,在我身后围了半圈看画的人。凡是画过写生的人,我想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画面的构图和主调已结束,只剩细部加工,就不怕观众干扰。就如同演员在舞台上演出进入角色,还嫌台下掌声多吗?此时我更觉挥洒自如,甚至还有意卖弄几下。当差不多要画完的时候,有一位老者领着一个小女孩,指着我对她说:你长大了,也要像这位叔叔一样当一名画家。“画家”?这个“头衔”居然落在我的头上,这无异于苦读多年的落榜举子,听到送皇榜的贺喜声,不但不觉得“受宠若惊”,反而觉得美滋滋的。待画稍干后,最后看一眼摹写的景物,再看一眼画面,收拾起画具,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成就感走向归途。此时也不禁想起在三年前,也是在西湖之畔所发生的极为尴尬的一幕:江南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从许多绘画和摄影作品中我熟读了西湖的美丽风光,盼着能有一天也到杭州西湖画上一幅。在第一次来杭州时,还背着一起来的同事,在旅馆早早起来,背上画具来到西湖边开始写生。说实在的,我当时的写生技巧尚处于起步阶段,更谈不上熟练。面对着西湖这样的美景,急切地想把它画好,越是这样越画不好,这就如同画老者容易画美女难。特别是有人在身后围着,再有人评头品足,更是乱了方寸,不知怎么落笔,甚至手心都沁出汗来,笔也不听使唤,挥之不去的窘境,让我认输了。江南,特别是杭州,自古就是文人才子荟萃之地,就自己这样拙劣的水平,来到这里,岂不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地在这里出丑。想到这时,更觉无地自容。只好赶紧收拾起纸笔,头也不敢抬,灰溜溜地回到旅店。同事们问起,只好撒谎说:没有找到好角度,只是在湖边转了转,生怕他们知道我那场窘象。从此以后,我又苦苦地练了两三年,终于又来到杭州西湖,去续画那一幅未完成的画。蓦然回首,大半生为之孜孜以求的往事也涌上心头……“谁不说咱家乡好”,我真不敢恭维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家乡,是辽宁省阜新内蒙古自治县大固本乡,哈拉河稍村。这个地方古来也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从地名看原本都是蒙古名:大固本原是“大古鲁本套改”,哈拉河稍原是“哈拉呼硕”,“巴里嘎苏”等。是一个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的穷乡僻壤,即使现在它仍是“三辽”中最贫困的辽西。儿时看到骑自行车的都觉得“稀罕”,纷纷呼喊着“骑洋驴子的来了”追跑出很远。我居住那村子论自然环境在附近还是最好的,依山傍水。夏天,人们吃完晚饭都聚在小山顶上纳凉,谈天说地。山虽不高,儿童时却感到很是巍峨。环绕村边那条小河,大人孩子都在那里洗澡,深的地方还可以游泳。可是现在天旱时全干涸了。前不久我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已经认不出来了。小山坡上栽上青松,河边杨柳成林,旧时的房屋一间也看不到了,不细心辨认,儿时所住过的地方已很难找到。那时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就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群众自己为这些户人家用“天”字归纳出五种群体:一、“洪福齐天”,二、“一手遮天”,三、“凭命由天”,四、“叫苦连天”,五、“一天不如一天”。“洪福齐天”指的是南刘家大地主;“一手遮天”指的是北刘家族户大有势力;“凭命由天”指的是几户以种田为主的中农;“叫苦连天”指的是许多贫苦农民;至于一天不如一天就是包括我家在内的破产户。我家的家族.既非名门,也非望族,连家谱都续不上。上溯我只知道祖父的名字,要划成分早年还可以算是“富农”,有房子有地,还雇有长工。父辈哥仨分家后,我家越过越穷,长期还不上借贷,抵押的房地产成为死契即沦为赤贫。我清楚地记得:父亲背回一袋子高粮米撂到炕上,喘着粗气说:这回又踏实些日子。我们兄弟三人,哥哥大我八岁,给南刘家扛活,一年挣60元钱,后来给学堂当伙夫,借此能学点文化。我十岁上学,开始还是私塾.读的是《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后改制为官办小学,我编入二年级。那时的学习优劣以识字多少为标志。字认得多了可看唱本,唱本多是合辙押韵的鼓词说唱本,如《黛玉悲秋》、《昭君出塞》和《忆真妃》等;字识得多了可以看《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封神榜》等,不但自己看,还得说唱给不识字的长辈听,这就是农村的文化生活。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小学课程设置有《满语》(也就是语文)、《日语》、《自然》、《算数》、《修身》 (相当于政治课)、《图画》、《音乐》和《体操》。我最感兴趣也比较擅长的是图画,也许是母亲的遗传基因吧,母亲在农村是把巧手,会描鞋帮袜底和兜肚的花样。我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对美术的爱好,先是用秫秸棒棒扎小人、扎房子,后来从剪纸发展到画画。儿时的家境,使争强好胜的我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小学生统一做“操衣” (即校服),我家没钱做不起,集体活动如运动会都不能参加;做手工,画图画都买不起纸。离火车站20里看火车去,母亲给了卖薅草挣来的5分钱让我买烧饼,我宁可挨饿节省下来买了5张画片。10岁之前拾柴、放猪,是一个十足的乡村牧童。“穷搬家,富迁坟”。我12岁那年全家搬到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从此才进入比较正规的县立国民优级学校三年级。开鲁这地方曾一度作为兴安西省政府所在地,整体文化水平比我原籍农村要高得多,同时我在班级还是最穷的学生。班主任白瑞霞是位好老师,在这个学期中,不但免除了我的学费,课本、文具的费用也全由她个人包下了,上哪找这样的好老师呢?当时有一件事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我和班级里几名要好的同学结拜成干兄弟,其中有一名叫李耀东同学的父亲(我称呼为“干老”)是一位作家,笔名“土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一次干兄弟李耀东拿一张报纸给我看,那上面有他写的一首新诗。这对我震动很大,在他的怂恿下,我也试着写作,因为有干老的指导和修改,以“晓风”为笔名的我的诗作,也在当时的《开鲁新报》副刊“绿原”上刊登出来,这对于还在读小学的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可惜那一篇“处女作”没能保留下来。此后又连续发表了几篇,当然那也只能是些极为粗浅的吟风弄月之作,根本谈不上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它毕竟打破了写作的神秘感,将我领到这条路上来,诱导和启发了我对文学艺术的志趣。在开鲁,有几位爱好文学艺术的人,经常在干老家聚会,谈论一些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今天回想起来,这些人的思想都是很进步的。我作为年龄最小的一名也忝列其中。“近朱者赤”,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受益匪浅。当时关于鲁迅、冰心、茅盾、巴金和郭沫若的书,我似懂非懂地也读了一些。在这个小团体里还有一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蒙古人包勒超鲁,他当时任兴安西省政府弘报室署官,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我拜他为师学习绘画,从他那里学到了一点正规的美术技法。这些人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陶潜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不像现在的小孩,能够从小接触到这么多的知识。实际上我只念了五年书,辍学后做过小工,当过夫役,也当过学徒。给当时日本官员家烧澡塘子.打扫卫生,日本太太上街由我来背孩子。总之,为了生活,只要能赚钱,什么低三下四的活都得干。即使穷困到这个份上,我也并没有放弃自学。自学《古文观止》,一边查字典,一边看注释,强迫自己背诵,至今还能背出一些。临摹《芥子园画谱》,想当二名画家;看郑振铎的《欧洲古典建筑》想当一名建筑师;读郭沫若的《美术考古一世纪》和《青铜时代》,使我对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本《千家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笔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令我想入非非,萌生了要去遨游的念头;田园诗、边塞诗和山水画所播下的“种籽”,使我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心驰神往……

编辑推荐

《耄耋老人30年旅游杂记》是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耄耋老人30年旅游杂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送人的书,和之前我自己在书店买的一样,正版又省钱!
  •   同事买的,内容挺好看的,书的质量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