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要彬 页数:1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交流与传播可以说是文化最阜、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从积累到传承进而越发厚重、充实的重要因素。因为当归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走到一起,当他们真切地感到对方是“不一样”的时候,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便开始了,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文化,同时也经历和了解着对方的文化。因此,所谓交流与传播的现代版时髦语汇——互动,既包括自我特征、认同感,也包括对方特征、新奇感;并且它以通过跨越地域或是文化体系的“经历”来告诉人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的必要性。 互动相对于文化是较为困难与冒险的事情。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就意味着相异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模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碰撞,所以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理解,甚至出现互动的障碍。因为“我们生活在文化交流中,在司空见惯的东西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部十分复杂、十分曲折的文化交流史。”的确,人们的出发点会因各自受到的文化制约而大相径庭,就如同当年“互动”一词伴随着Internet成为家喻户晓的时尚新名词一样,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而“把文化特征从一种文化或一种社会传到另一种文化或社会”的这个过程正符合互动性的价值与意义。或许正是因为未知的领域总是美妙的,在文化共通基础之上的这种差异才促使人们不断去挖掘、去探索,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参与。
书籍目录
一、再回首穆王西狩丝为先 穆王西行传说对服饰文化交流的意义 来自“西方”的服饰形象 凿空之行对服饰观念的影响 锦绣“互动” 有灵性的丝绸之希腊 有灵性的丝绸之罗马 蚕种西去之旅二、再发现胡装演绎几春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适用性与胡服的传播 胡服的传通 胡服的衍生 魏孝文帝的改服易制 裤褶——胡汉服饰传播与接受的对话三、再接受万国衣冠拜冕旒 蹀躞七事异域潮 髻椎面赭非华风 女着男装为哪般 从幂篱到帷帽 一半胡风似汉家四、再发现梦里不知身是客 考古大发现中的服饰传播遗迹 征服下的服饰传播 马可·波罗时代的服饰传播印迹 波斯锦的传人 服饰传播的受益者——拜占庭 罗可可与中国风尚五、再吸收赤县扶桑共此时 秦汉以来中国服饰文化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衣冠唐制的日本 从唐服到和服 中国“服俗”的荣光 师出有名的服色与纹样六、再重构 东去西来路尽通后记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研究以社会大文化背景做依托的服饰文化,其实必然会涉及交流与传播这个话题。在我国六七千年的服饰文化发展长河中,处处显示着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骄傲。但是,不可否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学习其他文化的各种优长以推动自身发展。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中国服饰上同样熠熠闪光的外域文化亮点。它似在说明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有过向四方传播文化的光荣,也有过真诚求教八方的事迹。在我国汉代,文化交流通过张骞的“凿空之行”日益繁盛,而服饰的外域特色,尤其是西域特色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古老的商路,在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厚的史料与观念的更新。鲁迅曾言汉代艺术“深沉雄大”。田自秉先生把汉代艺术的装饰风格解释为质、动、紧、味,这些精辟的概括也在提示我们对汉代服饰进行深入的思考。西域文化对汉代服饰艺术影响之深,常常令人误判其出处,可见这种融合的深刻。事实上,我们的确需要“同一”的境界,它正体现出广收博采、为我所用的思想深度;然而,如果不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晰,真正体味“深沉雄大”之含义,就其文化意义而言,却是一种倒退。
后记
任何一部书或一套书的后记,都不像这套书一样使我落笔前就百感交集。应该说值得欣喜,却谁知其中的艰辛?苦与乐总是一对孪生兄弟。早在2006年初秋,我招进的服饰文化学研究生。7名中有3名是讲师,4名是男生,且都年近40。我忽然萌生一个想法,搞一套文化思考的服饰图文书,在我曾经主编的《服饰文化全览》基础上更趋纵横捭阖,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服饰文化全览》包括服饰故事、服饰诗词、服饰语言、服饰画面和名人服饰形象,那是一套准工具书,是词条性质的,而这次我想要搞一套思考加上欣赏再加上收藏的全彩印丛书。通过魏伟先生与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社长宋灵恩先生沟通后,编作双方竟一拍即合。最初我想的是《服饰与爱情》、《服饰与战争》、《服饰与信仰》、《服饰与人生》。我设想得特别好,甚至想到读者捧着书在灯下阅读时的惬意,那般的思绪万千。我把学生们约到家里,约到饭店,一遍遍给他们念我的文章,念我为每本书写的目录。我采取一问一答,半文半白的语言写了目录,希望唤起学生们的灵感,把大家带到一种有滋有味、有情景、有画面的意境之中。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也似有所悟。于是,写作开始了。先期进行的10本,除了以上提到的4本外,还有《服饰与阶层》、《服饰与友谊》、《服饰与自然》、《服饰与传播》、《服饰与演艺》、《服饰与竞技》。这样不知不觉中跨入了2007年。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5月的一天,我们刚刚忙完天津师大接受高校本科评估的工作之后,就急匆匆驱车赶往北京。那一天,宋社长找到几位部门负责人,我们一起探讨着,就在这次会上,我们根据书稿新、全、精等特点,把这套书的整体规模扩充为20本。决策无疑是富有挑战性的,20本全彩图书的规模和品质体现了出版社的魄力,但也成为对我们服饰文化学团队的考验。
编辑推荐
《服饰与传播》:人类服饰文化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