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孙金汉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核心,把社会和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探讨对象,不仅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而且使得问题更加明朗了。 本书的理论探索在三个方面具有新价值:首先,就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认识,理论上有新的见解;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上有新探索和新收获;第三,对解决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为核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有比较好的思路和认识。就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来说,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之上的。我们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同,本质上是对人的理解和判断不同。资本主义以西方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生物属性是其本性,人是贪婪、自私的动物,对人管理就是对人利诱、控制、满足其生物需求、实现个人价值等等;而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基础,认为人虽然属于生物范畴,但他更是社会性动物,在承认人的生物属性的同时,更关注对人社会性的认识和探索,并认为人有其自私的一面,也有其无私的一面,因而对人的管理就要弘扬互助、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孙金汉,42岁,河南南阳人。生在农村,种过地,放过牛、羊和猪。18岁入伍到火箭兵部队,打过坑道和导弹竖井。历任战士、军官、湖南电视台军事记者、新华社军事记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职业培训师。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指挥系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学历。发表新闻、评论、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50余万字,合著报告文学集《大山作证》、长篇报告文学《兵进长江》。在组织理论、管理哲学等方面有独创性研究,开发有“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构建”、“职业精神培育”、“和谐社会价值观”等培训课程。
书籍目录
认识自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学问,可是,自始至终,我们依然没有满意的答案。对人的认识和判断,是哲学的起点,是智慧的起源,可我们的判断总是不得要领。因此,哲学和哲学家常常被类似的问题束缚着手脚。 哲学从哪里开始 人类的翅膀 入与电然 人性与动物性 人与动物的欲望 生物的天性 人类的天性 人与社会 自我与社会 人与文化 人与自我 人的生存 人的存在和本质问题 人的本质 人性的本质在有的人看来,理论似乎总是清晰的,而现实好像往往是模糊的。实质上,没有模糊的现实,只有浑浊的理论。这不仅是政治家的沉重之处,又何尝不是公民的隐痛? 中国的历史责任 两只手是怎么硬的? 价值观的确立能离开公平吗? 首富值得炫耀吗? 住房是政治问题吗? 就业成了难题吗? 法制能否离开政治? 政治泡沫是否存在? 我们需要怎样的现实批判?经济是政治的前提,经济本身也是政治。只关注经济而不考虑政治,就像只惦记着发财,而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的小贩一样。 市场经济 价值认同 等价交换 资本积累 资产与无产 按劳分配与贫富差距 劳动的价值与效能 思索两个必然 公有制与私有制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核心不要试图离开政治多远,一切的逃避都是自欺欺人,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由人组成的世界上。也不要轻言把政治问题搞透彻,除非首先把自己搞透明。忘却自己,也许才会有真正的政治智慧发生。 中国人的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学说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因素 政党与执政资格 政党角色的转换 无产阶级的专政 政治的层次问题 和谐社会的哲学质点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没有信仰的心灵,就像缺少水和草的沙漠。社会主义信仰是一脉清泉,我们怎能忍心被历史的风沙掩埋、被人为地破坏和污染。 信仰弱化的表现 信仰弱化的原因 信仰弱化的实质 共产主义信仰的文化先进性 共产主义信仰文化先进性的拓展管理是人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也有政治成分。不论道,怎能论术?没有道,哪有术?莫道西方春早,只叹此域冬长,雪盖融消杏出墙,抬望眼,一片旖旎风光。 中国式管理 利益最大化问题 竞争的代价 组织控制问题 对晋升的质疑与思考 牛马相及的问题 组织沟通的价值 中国经营管理者的困惑 救命的稻草在哪里? 中国化管理是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问则无事。江山古来有狂人,竟也把酒问天。摸摸索索,指指点点,也算风度翩然。谁叫这,苍茫天浑浊地,一派茫然。 美国决策者的迷茫之源 日本决策者的躁动与不安 中国决策者的理智回归 社会主义,你好吗? 马克思莫遗憾 致地球的公民们我们共享(歌词)
章节摘录
哲学从哪里开始 人从哪里开始,智慧就从哪里出发,人们探索自身探索世界的犁就从哪里入地。 马克思把“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起了独立的哲学体系。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不把这一关系问题当做哲学的基本问题,甚至根本不考虑“存在”与“意识”这对关系。有的把科学逻辑和科学方法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有的则把结构及其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人的生存自由和个性发展问题、人道主义问题、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意识和下意识作用问题、人类学等问题,当做哲学的中心问题。由于他们的基点出现了偏差,所以,最终难以建立科学的哲学思想。 为什么说“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1)要明确哲学的概念和职能定位。哲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从概念上可知,哲学是关于认识的学问。认识什么呢?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因此就可以说,哲学的职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哲学的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 (2)哲学的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就是说,哲学是要完成对客观存在物的认知判断,判断的根据就是“存在”的物(对象)。我们要判断一个苹果的性质,获得对苹果的各种认识,就要以苹果本身为根据,而不能拿别的水果来代替。反过来,我们拿苹果作根据判断出的结果,自然是关于苹果的认识。 (3)我们得到的对苹果的认识,来源于对苹果的观察、分析、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