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邢群麟  页数:161  
Tag标签:无  

前言

  格里尔帕策指出:“历史只是一种方式,依赖于这种方式,人的精神去理解他并不清楚的事实,将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连接起来,把不可理解的事物用可理解的事物代替。”确实,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有的真相已经被时间留在了原地,时间自己却匆匆地前行。  但是,历史毕竟是由人类所经历的时光串联起来组成的,经过岁月的淘洗,以及后世的推理和演绎,虽然很难保持其自身的真实,但是它的魅力依然不减,因为它承载的是我们祖先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而明朝,一个距我们已有几百年的朝代,不知有多少事情已被它自己和后来者——清朝掩埋,这一埋就是永远,只留下各种不同的资料供后世解读与猜测。而对于这一个朝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朝代。“走进明朝,仿佛走进了由宦官、特务、佞臣与小人组成的专制统治的博物馆。不是那两百多年没有精英人物出现,只是这样的精英,只能充当明代政治舞台上的配角。但在悲剧的舞台上,他们却是主角。”(熊召政语)  有人说,这是一个在全盛时期可以比肩汉唐的朝代。“不论是疆域还是影响,永乐时期都堪称盛世,甚至如《明史》所说,是‘兼汉、唐之盛而有之’。有人称之为‘洪永盛世’,有人称之为‘永宣盛世’。明清时期的史家认为明朝洪熙、宣德年间如同成康、文景之治,称之为‘仁宣之治’,赞誉有加。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多少有些不同。”(阎崇年语)  也有人作出了折中的评价,“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明代又是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这些发生在明代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使明朝历史具备了极纵横曲折的多面性格,致令学史者必须谨慎细心地厘清,才能洞见真相。”(黄仁宇语)  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明朝历史就在后人的评说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触可感。特别是在名家的笔下,它被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承载着更多的意义。  因为名家之所以为名家,必有常人所不及之处,能够想到普通人所不能想,说普通人所不能说。所以名家的话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让人醍醐灌顶、瞬间了悟。  在这里,我们将名家和历史连接在一起,走进大明朝,跟随着名家的解读,把握明朝的脉搏,并与这个朝代同呼吸,共命运,体会它在自己的兴衰过程中,每一根神经的颤动。

内容概要

从朱元璋夺得天下到靖难之役,从宦官专政到崇祯亡国,明朝经济虽有发展,亦无大好局面:文人骚客虽多,亦少有横空出世者;政治昏昏,不知所以然。然则看似王朝宁静,实则暗潮汹涌。中国历史走到这里,正是矛盾沉潜期,仿如一座孕育很久的活火山,正等待爆发的那一刻,一有狼烟四起,遮天蔽日之烟尘,必洒向茫茫清空。本书邀黄仁宇、熊召政、柏杨等明史泰斗,与你一同环望、遨游。

书籍目录

序一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序:  名家品明朝:一个王朝的气息扑面而来上篇  遥想帝国当年  泱泱大明远迈汉唐  布衣天子  一统山河日月明    “治隆唐宋”的开国之君    皇权、相权在一身    文字狱与八股文    分封藩王惹祸端    等级制度:皇族与庶民之间的厚障壁  一代雄主  铸就朗朗中华大气派    叔争侄位:当时只道是寻常    永乐大帝的“三把火”    在马背上守卫天下    永乐大帝的边墙    宦官:与一个王朝如影随形  辟海上阳光大道  引万国来朝    一个“篡”字与一次壮举    历史的选择    马六甲:辉煌的见证    帆影远逝  守成之君奏响盛世强音    治国父子兵    风华绝代    天子的感叹: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篇  细品王朝兴衰事于无声处听惊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个太监的袖里乾坤    惊魂1449:土木堡之变    北京保卫战:文弱书生挽狂澜    皇兄弟的政治博弈  四海承平日  帝国中兴时    太子出深宫    中兴之令主    大明朝之怪现象:断头政治  武宗乱政:于玩耍中损耗大明元气    小儿无赖  爱向社稷扮鬼脸    “立地皇帝”的慨叹:权力这东西    书生赴国难    王阳明的秘密武器:致良知  内里歌功颂德  外方战浪滔天    “大礼”之争  抑或皇权专政?    “礼”与士大夫的悲哀    抗倭名将的荣辱    东溟有个海青天下篇  回望帝国之背影  煤山风雪话凄凉  张居正改革:扶大厦之将倾    救时宰相    力挽狂澜于既倒  心系社稷而图新    体制的弊端  改革的悲剧    可怜生前身后名  神宗怠政:非亡国之君  国却从此亡    混世君王昏聩朝    三大征与萨尔浒战役    经济与政治:不和谐的舞步    向传统文化宣战    西学东渐与中国人的外向性思维  内忧外患  丧钟为谁而鸣    皇帝盖“宫殿”  奸佞挖墙脚    阉党毒瘤与东林悲歌    错被凌迟的心  千疮百孔的痛    闯王叹:为何我也犯下黄巢的错    魂断煤山  金陵王气黯然收    回首江山已半壁    清风从山海关吹过    国虽破  浩气长存    一个王朝的背影附录  名家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布衣天子 一统山河日月明:  他出身贫寒,放过羊,做过和尚。当小军官,成大将领,一步一步。终于一朝国家在手,走向权力的巅峰。于是他勤俭治国,休养生息,夺相权,杀功臣。封藩王,以文字罪人,开八股之先河。为子孙的权力上了一道又一道锁,自己便安然住进金陵帝王之宫——孝陵。留下身后事万千,让后人任意评说。  “治隆唐宋”的开国之君:  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的独龙阜珠峰下,沉睡着明朝的开国之君,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每个去过明孝陵的人也许都会因其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而震撼,并沉浸在优美的环境中,流连忘返。有心人也许会将视线定格在陵前的一块石碑上,其实这石碑说来也真不寻常,其高3.85米,宽1.42米,厚度为0.38米,上书四个金字:治隆唐宋,即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看得出来这是对朱元璋的称颂,也是对明朝的称颂。若是普通人提了这句倒也无话可说,但在此挥毫的乃是后世一代传奇君主——康熙帝,这便有了仰慕与惺惺相惜之意。  事实也确实如此,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石碑上的四个金字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时(1699)亲笔题书,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  那么这位开国之君究竟当不当得起“治隆唐宋”的美誉呢?这得从朱元璋的治国理念说起。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而登上皇帝宝座的,只有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刘邦毕竟是泗水亭长,还有个一官半职,而朱元璋则是一穷二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产者。

编辑推荐

  山河风雨迷神路 乱花惶惑浮烟云 百年红尘已归老 斜阳凋零生悲风  明朝乃中国历史的转型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沟通海外,后有西方传教士东土叩门;它是中央集权造极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它统治混沌不堪,除开国时期位帝皇,后世无有为者。宦官专政、民怨积深,时有横祸现世,灾难纷至沓来,王朝摇摆,如此错综复杂,内钱交困,激起了这段二百七十余年的明史烟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之前看过汉朝气象和宋朝风华,非常喜欢,便来当当把其余的几册也买了。
    作者文笔不错,见解我也比较欣赏,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不过书如其名--煮酒论史,如果你想很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段历史,建议还是买别的书研究吧。
  •   如果只是想简单了解一下明朝皇帝的更迭及简要介绍,这书还可以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和文字都十分简单,所谓的“和名家一起回望”只是书引用了一些名家对某些人、某些事的评论而已!对明朝的研究,当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那才是史家的名著,在学术上的成绩和影响都是公认的。不过,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书偏于深刻,一般读者可能不太感兴趣。
  •   内容十分有限且无条理,就是一些名家评论拼凑一起,不知所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